國際電信聯盟(ITU)日前確定2014年電信和信息社會日(WTISD)主題為:寬帶促進可持續發展(Broadband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
電聯在闡述這一主題時認為,數字發展是一種能夠加速可持續發展的變革工具。為充分發揮其潛力,必須大力推廣高速寬帶網絡、使其價格可以承受并可普遍獲取。
電聯認為,WTISD-14的主題“寬帶促進可持續發展”將聚焦于利益攸關多方關于實現寬帶連接與內容普遍獲取的承諾,并強化實現這一目標的政治意愿;明確在寬帶研發、基礎設施以及應用與服務綜合發展等方面存在的主要差距;為在寬帶劃分無線電頻譜、普遍接入義務和創新型融資機制各領域采取行動確定政策重點;并力圖形成技術解決方案,重點向農村地區、最不發達國家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推廣寬帶接入。
鑒于有預測表明,到2020年時移動寬帶用戶可能會達到100億且90%以上的國際數據業務通過光纜傳輸,國際電聯力推的寬帶促進可持續發展議程圍繞著兩個目標:支持基于國際電聯國際移動通信(IMT)的移動寬帶部署和繼續推廣固定線路技術。針對移動電話、光纖和諸如DSL等接入標準方面的國際電聯標準和無線電頻譜相關活動達成的國際共識,是實現普遍接入目標的關鍵。?利用衛星和海洋雷達開展的地球監測活動、為應對氣候變化而制定的綠色標準和智能干預措施以及移動促發展等重要活動均為推動此項工作起到補充作用。
電聯認為,寬帶基礎設施建設是確保將ICT作為創新式手段用于衛生、教育、管理、貿易和商業等領域的關鍵因素,從而實現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教育為影響人們開展可持續發展活動奠定基礎并產生后果,以便使所有人均擁有更美好未來。
中國自2012年以來,從國家層面每年推動開展寬帶中國專項行動。2013年中國制定并發布了“寬帶中國戰略”,今年2014寬帶中國專項行動也在部署中。以“寬帶促進可持續發展”為世界電信和信息化日主題,對中國產業恰逢其時,將促進中國寬帶的進一步發展,促進寬帶基礎設施建設、寬帶產品技術提升、寬帶資費水平下降,也促進全社會對寬帶的重視、利用與支持。
國際電聯作為聯合國負責信息通信技術(ICT)事務的專門機構,期待其成員能充分利用ICT的催化劑作用,實現可持續發展。?為此,電聯也呼吁,值此2014年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之際,國際電聯謹請所有利益有關方(決策機構、監管機構、運營商和業界)采取切實措施,進一步推動國家和國內政策的制定,加速寬帶的推出,以更可承受的價格提供給所有公民,作為獲取信息和知識、實現個人理想并達到可持續發展總體目標的手段。
“寬帶促進可持續發展”國際電聯四項行動呼吁
第一項:制定并通過各國政策和規劃,促進寬帶網絡、應用和業務的發展。
寬帶部署與經濟增長之間的聯系現已得到相對認可。寬帶普及率提高10個百分點,可帶動GDP增長1.38%(世界銀行2009年《ICT促發展報告》)。對于因互聯網的出現而消失的每一份工作,可能會新增2.4-2.6個工作崗位(2011年麥肯錫全球研究院互聯網問題報告)。
國際電聯/思科公司聯合進行的研究表明,平均而言,寬帶計劃的采用會提高2.5%的固定寬帶普及率,提高7.4%的移動寬帶普及率。與決策機構協調落實的國家寬帶規劃有助于強化整個行業開展的工作,強調寬帶作為國家工作重點的作用并彰顯國家對發展寬帶的承諾(國際電聯/思科公司2013年報告《進展規劃:為什么國家寬帶規劃至關重要》)。
當政府、業界及其他利益攸關方之間存在強有力的合作關系且當決策機構采取磋商、共享的方式時,才最有可能實現寬帶的全部益處。
行動呼吁:相關政府部委、監管機構和部門應高度重視有利于寬帶部署的政策,在工作中確定優先次序,將其作為打造充滿活力、具有多樣化且更為寬泛的ICT行業的一部分。相關工作可包括以下內容:
a就國家寬帶基礎設施的現狀開展全國性基準制定和/或公眾咨詢活動。
b考慮供給和需求兩方面的因素:這包括支持開發人員技能、提高素養和寬帶需求(例如,通過開展提交數字素養和數字技能的宣傳和提高認識活動),同時考慮到政府在推動需求方面可發揮的作用。
c創建和培育與政府和教育機構的伙伴關系,旨在為高級在職ICT技能和行業培訓舉措進行投資,同時籌措更多資金,為技術培訓和孵化等項目提供獎學金和補助。
d注意開發本地內容和應用以及良好的國際連通性、接入、干線和骨干網,充分挖掘寬帶連接的潛力。
第二項:通過寬帶干線、無線或有線(包括衛星通信在內)確保所有人的寬帶連接和數字包容性。
行動呼吁:鼓勵國際電聯成員國和部門成員:
a與國際電聯結成伙伴關系,共享經驗并為開發實用工具提供專家和資源,以制定行動計劃框架。
b審議各自的普遍服務規劃并根據(國際電聯監管機構專題研討會每年審議的)現行最佳做法更新監管框架。
c審查、更新并統一頻譜管理方法。決策機構和監管機構可協助創建支持性環境,鼓勵投資,確保提供足夠數量的高質量頻譜,同時考慮“數字紅利”的創新型使用。
d促進采用國際標準,實現ICT和寬帶業務和應用的協調統一和互操作性,特別強調價格可承受性和無障礙獲取性。
e推廣公有–私營伙伴關系(PPP)模式,以促進寬帶基礎設施的部署,因為發展寬帶骨干基礎設施,特別是發展農村地區的寬帶基礎設施是一項長期投資。
f通過宣傳借助網絡共享和競爭而倡導網絡開放和泛在連通性的政策(如給予國內傳輸容量和設施接入批發價),吸引私人投資,從而確保寬帶骨干網基礎設施的無障礙低成本高效獲取。
g通過開發全球互動地面(光纖和微波)傳輸圖來確定連接未連通地區方面的缺失環節和瓶頸(如內陸國家),該圖旨在提供區域和跨境寬帶網絡現狀的更新信息。
第三項:為實現互聯網接入而連接社區電信中心(特別是學校)。
學校是社區中心,是學習和無障礙獲取的場所。通過寬帶將學校連接起來,我們就可以使青年及社區的其他人接觸知識和信息,促成就業和社會經濟發展。連通的學校可以成為社區接入點,為包括婦女和年輕女性在內的社區中邊緣化群體和服務欠缺人群服務并提供醫療衛生服務、教育內容和商業等電子應用。
行動呼吁:鼓勵國際電聯成員國、部門成員與合作伙伴協助利用寬帶互聯網接入連通所有學校,從而確保教育方面的數字包容性并促進性別平等:
a將連通學校作為普遍接入/普遍服務基金(USF)支出的一項重點或正式要求。
b將連通學校要求直接包括在普遍接入/普遍服務義務(USO)中。
c為連通學校劃分無線電頻譜并減免學校的頻譜費。
d將連通學校作為獲得運營商執照的條件之一,確保一定比例的學校在具體日期之前獲得連通。
e出臺激勵措施(如減稅或減少普遍接入/普遍服務基金(USF)上繳額等),鼓勵運營商連通學校并向學校提供優惠資費。
第四項:制定并落實國家政策,重組現行教育體系和基礎設施加強寬帶教育。
旨在將科學和ICT相關科目整合到主流課程設置中,更好地響應當前的行業需求和標準及未來的ICT勞動力需求。教育是一項基本人權,也是社會福祉的基礎、可持續發展的推動力。寬帶連接可有助于提高教育體系的效率,簡化日常工作,完善評估和數據收集并提供更具互動性、激發興趣并相關的內容和技能(國際電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寬帶委員會2013年《技術、寬帶與教育》報告)。
行動呼吁:鼓勵國際電聯成員國主管部門和教育機構確保:
a反思教育體系,將ICT與技術整合到現行的教育體系中,而不是將ICT作為簡單的附加內容。課程和授課計劃應不斷更新,以確保與業界需求的相關性,其中也包括進行ICT教學
和科學與其他科目的整合。
b在教學法上強調整體思維和實際動手的團隊工作精神,采用致力于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而不是機械的、個人主義的“閉門造車”式學習方法。
c宣傳超出學校教育的終身學習理念。
d通過實習、輔導和社交將理論和實際學習方法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
關于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
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WTISD)的目的在于使公眾了解互聯網及其它信息通信技術(ICT)的使用給社會和經濟發展帶來的多種可能性以及彌合數字鴻溝的各種途徑。
5月17日是簽署第一個《國際電報公約》和創建國際電信聯盟的紀念日。
世界電信日
自1969年起每年均在5月17日慶祝“世界電信日”,這一天既是國際電聯于1865年成立的紀念日,也是簽署第一個《國際電報公約》的紀念日。世界電信日由1973年在馬拉加-托雷莫里諾斯召開的全權代表大會確立。
世界信息社會日
2005年11月,信息社會世界高峰會議(WSIS)呼吁聯合國大會將5月17日定為“世界信息社會日”,以便引起人們對信息通信技術(ICT)和WSIS提出的內容廣泛的信息社會相關問題的重視。聯大于2006年3月通過了一項決議(A/RES/60/252)規定將在每年的5月17日慶祝世界信息社會日。
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
2006年11月在土耳其安塔利亞召開的國際電聯全權代表大會做出決定,將兩項活動一并舉辦,每年在5月17日舉辦慶祝世界電信和信息社會日的活動。更新版的第68號決議請成員國和部門成員通過每年舉辦相關的全國性活動慶祝這一紀念日,目的在于:
促使人們對理事會通過主題進行思考和意見交流
與社會中所有合作伙伴就相關主題的諸多內容開展討論
形成一份報告,反映出各國探討主題相關問題的情況,并將其反饋給國際電聯及其它成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