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汽車總線技術的應用意義和發展現狀簡介
我國汽車總線技術的應用意義和發展現狀簡介
什么是CAN/LIN總線?這項技術應用于汽車的意義何在?
隨著集成電路和單片機在汽車上的廣泛應用,汽車上的電子控制單元越來越多,例如電子燃油噴射裝置、防抱死制動裝置(ABS)、安全氣囊裝置、電控門窗裝置和主動懸架等。如果仍采用常規布線方式,即電線一端與開關相接,另一端與用電設備相通,將導致車上電線數目的急劇增加,同時復雜電路也降低了汽車可靠性,增加了維修難度。于是,CAN總線應運而生。
LIN則是CAN在低端應用的延伸,是價格相對便宜且速度較慢的子網。通常狀況下,電子控制裝置通過CAN總線提供穩定、可靠的低成本網絡連接,電機、開關、傳感器和車燈等則通過LIN進行網絡連接。
事實上,在現代汽車中,采用總線的意義已遠遠超出節省電線的范圍,它已成為車內各零部件實施信息交互的標準接口。整車的總線網絡成為整車的電器平臺,也就是說只要有總線存在,就可以在這個總線平臺上不斷增加汽車的智能化零部件。總線技術促進了汽車智能化的發展。
目前國內該項技術的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上世紀90年代初,總線技術開始在汽車中應用。如今該項技術已經成為現代汽車的標準技術,幾乎所有的車都開始采用CAN/LIN總線。總線零部件也成為發展的主流。
對于我國來說,由于國內汽車制造和零部件的發展水平不平衡。雖然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的量產車大都采用了CAN/LIN,但由于國內零部件配套體系在電器零部件,特別是在智能零部件上的弱勢,國內真正自主研發的具有總線接口的零部件在量產車中(年產量超過1萬輛以上的)幾乎沒有。
目前在大批量生產汽車中,具有CAN/LIN總線的零部件幾乎都是國外研發的,它們中一部分是國外生產的,一部分是由國內合資或外資企業生產。
但部分小批量生產汽車,如北京市場上達到國III標準的掃雪車、公共汽車等,它們帶有CAN/LIN功能的儀表、車燈控制、車門控制等技術,這些都是國內自主研發和生產的。
我們與國際先進技術的差距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總線不是一項獨立的技術,它是一種電器之間進行信息交互的接口,它的基礎是零部件的智能化。
從單一技術來說,通過幾年的發展,國內與國際先進水平差距正在縮小。但從量產角度來說,由于國內在汽車電器、特別是在智能化零部件領域離國際先進水平相差太大,因此總線發展必然受其影響,總線應用概念、產品定義、研發、測試、認證、生產和維護方面都還處于起步階段。
具體來說,在總線的概念認識方面,很多企業還沒有上升到平臺和電氣標準的層次,仍停留在節約電線和增加功能上。
在產品定義方面,總線必須與零部件融為一體,與傳統零部件協同作戰。但國內由于電氣零部件、智能零部件的研發水平與國際先進國家相差太遠,總線在國內發展缺乏智能零部件的基礎,迫使總線與零部件研發相分離。即使總線產品研發出來,但優勢不明顯,主機廠不接受,就談不上產業化。 產業化不能實現,產品定義、研發、測試、認證、生產和維護方面自然處于起步階段。
對于我國來說,在CAN/LIN總線技術的研發道路上還需克服哪些瓶頸?
一是人才方面。車用總線技術涉及到機械制造領域和電子信息領域的融合。但我國的實際情況是,這兩個領域的協同存在一些問題。從電子信息行業進入車用總線領域的,缺乏對汽車行業的理解,其研發出來的產品很難滿足汽車的要求,即使滿足汽車的要求,但不清楚汽車研發、生產和服務流程,也很難實現產業化。另外,總線研發人員必須具有深厚的電子信息基礎,因此從汽車行業進入總線研發領域的,由于基礎的限制,很難研發出高性價比的產品。
二是要突破國外對我國的技術封鎖。目前我們的研發工作還處在向國外學習的階段,但很多與總線技術相關的國外文獻都是講其優勢,不講其缺陷。結果我國許多從事總線的研發人員在研發過中,由于不能對總線進行取長補短,使研發陷入困境。突破技術封鎖也是我們面臨的巨大挑戰。
非常好我支持^.^
(11) 91.7%
不好我反對
(1) 8.3%
相關閱讀:
- [電子說] 車載以太網轉換器及交換機解決方案 2023-10-23
- [電子說] 一站式車載以太網解決方案 2023-10-16
- [電子說] 汽車總線協議轉換解決方案(一) 2023-08-01
- [電子說] 汽車總線協議轉換解決方案 2023-08-10
- [電子說] 汽車總線協議轉換解決方案(二) 2023-08-10
- [電子說] CAN總線和車載以太網安全機制 2023-07-03
- [電子說] 技術分享丨CAN/CANFD一致性測試 2023-04-24
- [電子說] 【虹科云展廳專題】虹科賦能汽車智能化云展廳——汽車總線專題 2023-01-17
( 發表人: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