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領域的應用,是度小滿區塊鏈團隊探索的首要場景。以小見大,金融行業里嘗試進行區塊鏈應用的挑戰,有自己的行業特點,但也非常具有代表性。如果區塊鏈技術應用將金融領域這個硬骨頭攻克下來,推而廣之到其他行業亦必將水到渠成。
行業里普遍認為金融是區塊鏈技術落地的首要領域,此觀點我們認同也不認同。認同是因為區塊鏈技術的第一款應用比特幣,作為數字加密貨幣,確實屬于金融領域范疇,雖然不屬于傳統金融領域范疇;不認同是因為,通過我們的研究以及實踐發現,金融領域特別是既有金融業務的領域范疇,引入新技術面臨巨大的挑戰:尤其是引入區塊鏈這種仍未成熟的新技術,其技術應用和推進的阻力遠遠大于在非金融領域進行的嘗試。不得不提的是,金融行業強監管、業務和技術風格相對保守等因素,進一步加大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落地的難度。
因此,區塊鏈技術落地金融的進程,必然是曲線的、農村包圍城市的漸進式發展。研究結果也顯示,現有行業內關于金融領域的區塊鏈應用,也確實都處在邊沿探索以及POC 階段:大多數嘗試仍處于非核心金融業務、創新金融業務等領域,離金融領域大規模落地,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總結起來,現階段區塊鏈技術若要大規模在金融領域應用,首先要解決以下問題。
(一) “區塊鏈+金融”到底產生怎樣的化學反應
區塊鏈技術與金融到底怎么結合、如何結合、結合后效果如何?這幾個問題是當前區塊鏈技術與金融行業結合面臨的最大問題。這是新技術與行業初結合時再正常不過的現象,只有首先解決了這幾個問題,確定了技術和應用結合的框架,具體的一些落地應用才能穩健的推進和發展。不能因為當前我們不能很好地回答這幾個問題,就斷然地對技術和技術的應用進行否定,這是非常不負責任的、對創新技術和行為的摧殘。
一個簡單的類比,我們回到上世紀 90 年代互聯網初起的,是不是對剛剛出現的互聯網技術也問過同樣的問題。我們當時是否能很好的回答,是否預料到互聯網能夠帶起這么大以?仍在不斷擴大的一個產業,是否預料到了互聯網會對普通人帶來這么顛覆性的變化。
用“摸著石頭過河”來形容當前區塊鏈技術與金融結合的正確方式,再恰當不過。我們總結“區塊鏈+金融”有以下潛在發展方向,并且業內都有相應的支持者和實踐者。
1. 消滅傳統金融
比較激進的觀點認為,進入數字時代,金融的基礎環境已經發生變化,完全可以重新在網絡和數字比特基礎上,重新構建新的金融業務和基礎設施,同時摒棄所有已有的金融生態:
完全通過區塊鏈來構建全新的分布式信用體系,摒棄傳統金融業務基于中心化的信用體系;
完全通過區塊鏈來構建線上 DAO,摒棄傳統金融業務的中心化組織和機構;
完全通過區塊鏈和智能合約來構建去中心化應用和系統,摒棄傳統的中心化系統;
完全基于數字貨幣、數字資產構建金融生態,并且傳統金融憑證。
2. Reform 傳統金融
次激進的觀點認為,數千年沉淀的傳統金融仍有精華和可取之處,但是大部分內容都非常落后,需要進行重大變革才能滿足新時代的要求。基于區塊鏈技術展示出來的巨大應用前景,采用區塊鏈從底至上對傳統金融進行重構,將讓金融煥然一新、重新煥發活力。
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在由尖端科技推動進行的所謂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浪潮下,傳統金融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新經濟形態的需求,跟上新經濟的步伐。因此,嘗試變革,采用區塊鏈技術勢在必行。
另一部分原因,隨著數字經濟覆蓋面越來越廣、比重越來越大,這塊非常有潛力的市場,急切需要建立相應的金融體系;但是數字經濟與傳統經濟差異過大,導致傳統金融在數字經濟領域水土不服、存在感偏弱。因此,嘗試通過區塊鏈技術來建立新的秩序成為比較受關注的方向。
3. 融合共生
更加現實的觀點,首先肯定區塊鏈技術的創新性和潛力,但同時也肯定傳統金融在保障和促進人類發展方面的貢獻和巨大作用,因此認為區塊鏈和傳統金融應該是融合共生,而不是非此即彼的對立關系。
在現有技術無法解決金融行業面臨的新問題時,主動嘗試用區塊鏈技術去解決;在現有技術遇到瓶頸時,也嘗試升級到區塊鏈技術,突破技術和業務瓶頸;在發現現有技術有無法解決的缺陷時,通過引入區塊鏈技術,讓整體方案更加完善。
優勢互補、取長補短,這類方向更具備中庸、溫和改革派的氣質。
4. 在創新領域開花結果
“區塊鏈技術的未來在星辰大海”,這是這類方向支持者的宣言。潛臺詞是,區塊鏈技術主要應用場景不是現有業務形態和應用領域,而是在全新的領域:支持全新的場景,開拓全新的空間和生態。
試圖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傳統金融、改造既有漏洞百出的業務,是暴殄天物、未盡其用;在現有技術和業務不能觸及和 cover 的處女地,區塊鏈技術能夠沒有包袱的大展拳腳,構建新的金融秩序;用區塊鏈技術處理現有技術不能處理的問題,才能體現它的價值。
以上“區塊鏈+金融”的潛在發展方向,都有自身出發點和論據支撐。我們認為,現階段斷言任何方向的對錯都為時過早,以發展的眼光、結合幾大潛在方向來看待后續的方向更為合適:
a) 漸進式、滲透發展:由于沒有包袱和比較少干預,區塊鏈技術首先在金融創新領域展露風頭,基本能力得到初步檢驗;積累足夠穩定性和案例后,才會逐步被更多金融業務接受,從而嘗試應用探索。從創新領域到非核心金融領域、到核心金融領域,漸進式、滲透式的結合方式,是未來“區塊鏈+金融”首要特點。
b) 先立而后破:區塊鏈技術需要在創新領域和非核心領域的應用得以突破,擁有成功的應用案例,同時通過案例體現出區塊鏈的真正價值后,區塊鏈跟金融的真正融合才開始。否則區塊鏈技術永遠將坐在金融主流業務的冷板凳上。潛在通過區塊鏈技術對金融進行變革,更是在核心業務融合區塊鏈之后的事情。
c) 心懷夢想,腳踏實地:區塊鏈技術對金融進行完全的顛覆和消滅看似天方夜譚,但從理論上進行推演、特別是從區塊鏈要做的事情的核心本質出發,區塊鏈跟金融有非常多的重合地方。信任、價值不也是金融的核心基礎么?區塊鏈技術未來不是沒有機會,對金融產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二) 業務對區塊鏈技術認知尚在初級階段
在包括金融的眾多行業里,業務方以及業務人員對區塊鏈的認知問題,是區塊鏈落地的一大挑戰。如前文所述,普遍存在“區塊鏈基礎不夠普及”、“區塊鏈特性不清楚”、“區塊鏈適用場景難界定”等行業認知問題。
另外,由于金融業務的特殊性,使得其對區塊鏈的認知也有一些鮮明的特點。
1. 中心化思維根深蒂固,對去中心化天然抗拒
眾所周知,金融業是除政府機構外,中心化信用最大的實踐者和擁有者。數千年的金融歷史、數百年的現代金融實踐,使得金融業的中心化思維根深蒂固:核心業務形態、金融核心系統以及金融基礎設施,無一不是中心化的。
在這樣一個成熟、閉環、久經考驗的生態里,金融業務對去中心天然抗拒,“不可能”、“不靠譜”、“不穩定”的“三不標簽”成為他們對區塊鏈的第一認知:雖然此時都沒弄清楚區塊鏈是什么。
并且,現有業務跟當前階段的區塊鏈技術進行結合,對很多現有金融業態而言,確實需要進行比較大的變動。而這些變動還可能探索性的,沒有類似成功案例可以參考,是先驅。先驅面臨的極大試錯風險,使得試水業務很可能不完美甚至失敗。這進一步加深了行業對區塊鏈保守甚至抗拒的態度。
2. 主營業務需要“穩”,對區塊鏈的接受周期更長
業務的特性決定,“穩”無疑是金融從業務設計到系統實現的重要要求之一。這直接帶來的影響是,他們對新技術例如區塊鏈技術的接受周期更為漫長。
首先,這意味著一般情況下,只要現有條件滿足需求,則他們基本不會主動求變。變化即意味著引入不穩定因素,在沒有需求的情況下,控制變化、不主動引入不穩定因素是已有金融的一貫做法。
其次,在現有業務和系統模式遇到瓶頸時,優先考慮通過線性升級能解決問題。例如業務由于用戶數量不足、導致收入不符預期時,優先考慮在現有獲客模式上,增加獲客渠道、擴大單渠道規模;?如發現系統并發容量不足,則優先考慮通過升級現有機器配置、擴大機器規模來解決問題。
第三,即使新技術潛在能帶來很大的收益,也必須先在非關鍵業務驗證后,技術的應用才會在關鍵業務有排隊資格。這導致新技術、新思想在業務的應用周期非常長,不論是流程還是時間。我們也看到,金融業首先是考慮成熟的技術,其次是必須在其他行業久經考驗的技術,才會最終應用在金融業。
3. 先入為主,將區塊鏈認知限定為數字貨幣
區塊鏈技術的第一款應用是數字貨幣,并且聲名鵲起;而貨幣天然屬于金融業務范疇,因此在先入為主的觀念下,眾多金融的從業者將區塊鏈的認知限定為數字貨幣。
首先,過于狹隘和局限的設定,讓在行業內推動區塊鏈的其他應用時,困難重重。眾所周知,即使在金融領域,區塊鏈技術的應用還有除開數字貨幣外還更加廣泛的用途。
第二,由于嚴格監管、業務敏感等因素,使得數字貨幣在國內的應用和發展還需要非常漫長的時間。由于認知上不能區分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貨幣應用,相關從業人員張冠李戴地把數字貨幣的業務處境和結論直接應用區塊鏈技術上,間接阻礙了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探索。
(三) 金融創新是帶著鐐銬跳舞
1. 面臨的約束
金融業務和系統的創新從來都不是一件易事,應用區塊鏈技術的創新探索同樣也跳不出此慣例。嘗試在金融業務應用區塊鏈技術,主要面臨以下約束:
1) 業務定位:金融業務都有明確的定位和邊界,只能處理和進行符合定位的自身定位和“角色”的工作。超越這個定位圈之外的行為和工作,都是禁止的:會帶來業務、合規、監管等方面的潛在的風險。
2) 監管約束:作為關系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的重要行業,金融行業面臨國家層面嚴苛的監督和管理。所有的金融業務和行為都需要在滿足監管約束的條件下進行。
3) 合規要求:通常說的合規已經隱含了一定層面的監管元素。監管的重要手段是通過法律、法規對行業行為進行約束。合規要求在金融業被提得尤為多,在于任何觸犯紅線的行為,不論有意無意都面臨很高的風險和很嚴重的后果。
2. 實施中的困難
在這些嚴格的約束下,金融行業應用區塊鏈的步調不如互聯網就不足為奇了。實際情況下,即使在滿足“定位、監管、合規”的約束下,真正開展創新的落地工作,還有諸多困難需要克服:
1) 風險管理:風險管理是金融業務的核心,也是業務落地到系統過程中的重要挑戰。創新的應用區塊鏈技術到業務中引入的不確定因素不可忽視,如何控制技術上的不確定因素對業務的影響,進而控制整體業務的風險,是將區塊鏈技術應用落地金融的一大難點。需要做好多套可選方案、備選方案、緊急預案等措施,最大化降低風險和影響。
2) 業務包袱:金融業務復雜、包袱重可以說得到業務公認。一方面金融業務歷史悠久,很多金融機構的業務有幾十甚至上百年的歷史,經歷了漫長的發展和不斷的升級與變化,導致當前很多業務不僅要適應新時代的要求,還要是同時能夠處理幾十年的業務;另一方面,業務與業務之間的關系隨著發展變得錯綜復雜,業務間的歷史依賴和關聯不斷疊加,導致業務間組成了一個“噩夢”關系網。
3) 系統債:系統是業務的載體和實現,由于業務包袱的原因,業務的包袱和復雜度,首先就體現在了系統的實現上,導致系統負債累累:幾十年前的業務必須支持,各種歷史原因導致的不合理功能必須支持,新的業務需求也必須支持。其次,由于信息技術發展迅速、更迭頻繁,導致很多業務系統仍使用過時的技術,維護、升級異常困難;嘗試技術升級又涉及傷筋動骨,成本和風險極高,最終只好得過且過導致技術債不堪重
負。
由于如上因素,導致很多在互聯網行之有效、屢試不爽的方法和工具,在金融領域嘗試時立馬失效:快速試錯、小步迭代快速升級、灰度發布快速回滾、靈活調整、AB 測試等,在一些核心業務和大型業務落地非常困難。這些方法和工具的失效,直接導致區塊鏈等創新技術在金融落地時的周期變得漫長無比。
(四) 金融安全與數據隱私
在民用領域,安全和隱私在金融行業的重要性,遠超其他行業。
金融安全是一個體系化的工程,包含政策法規、業務、系統、基礎設施等多個層面。每一個層面都面臨比其他行業要嚴格得多的要求:
1) 政策法規:國家以?金融各個業務都有相應的機構制定有嚴格的安全政策和法規。
2) 業務:業務層面,防范因設計失誤、漏洞導致的安全風險;由于發生風險后的潛在損失通常很大,因此金融業務在設計時通常都有嚴格的規范
3) 系統:技術層面(研發、運維)導致系統的安全問題。同樣由于出問題后影響過大,所以金融系統從設計到實現到運維,都以穩為主,穩到有些保守。
4) 基礎設施:業務和系統所依賴的底層資源和設施,包括底層系統&資源、硬件、機房、網絡、終端等,都有比其他行業更為嚴格的安全要求,比如容災、隔離等。
與之相對的,區塊鏈技術分布式計算和通訊的特性,相當于在許多傳統封閉、自成一體的金融系統城堡中,打開了一扇大門,讓金融系統直面整個網絡,安全風險陡然提升。其次,由于多方記賬的特性,導致金融數據需要在網絡中傳輸,數據泄露風險也大大增加。第三,賬本多副本存儲的特性,導致一方節點被攻破,可能影響到區塊鏈網絡所有參與方的系統和數據安全。
另外,隨著金融業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金融業務規模的擴大、應用的增加,個人用戶的金融行為數據不斷增加也無處不在。在運用區塊鏈技術的過程中,在多方記賬、數據網絡傳輸的情況下,如何有針對性地從用戶維度進行隱私的保護,也是很大的一項挑戰。一些已有的技術,差分隱私、零知識證明、同態加密等,在實際大規模應用中都還存在不小的問題。
以上,除重點闡述的這 4 大挑戰之外,金融業務通常各個參與方之間協調困難、跨國以及跨地域金融體系差異化等問題,也加大了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落地的難度。
評論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