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據國外媒體報道,蘋果最早明年在Apple Watch中引入Micro LED顯示屏,并且有望在未來的iPhone中使用Micro LED屏幕。當前因為量產和成本原因始終難以商用化的Micro LED,莫非要比人們預想得更快地進入市場?
Apple Watch明年屏幕升級為Micro LED
7月22日消息,據美國媒體報道稱,蘋果 Apple Watch 將支持次時代 Micro LED 顯示器,公司已經在與錼創、錸寶兩家***公司合作,由錼創提供Micro LED 晶片,錸寶組裝成顯示器模組,最快明年推出,打破韓廠長期壟斷蘋果產品顯示器供應的局面,未來可望再爭取iPhone 等蘋果產品顯示器訂單。
錸寶今年5月透過換股取得錼創約一成股權并策略聯盟,跨入Micro LED生產、研發與銷售,深度布局穿戴裝置市場,雙方已完成Micro LED模組開發,并在2019 SID展會公開亮相研發成果,如今傳出獲蘋果青睞,象征***新世代顯示技術有重大突破,也是臺廠首度拿下蘋果新世代顯示器應用訂單。
對于供貨蘋果Micro LED,錼創表示,不評論單一客戶。錸寶則說,旗下Micro LED模組產線已經準備好了,瞄準3吋以下全彩Micro LED應用,目前確實有與美系智慧手表業者接洽中。
錸寶表示,以過往經驗,與歐美客戶接洽新產品到量產上市,平均約要九個月,可能于本季敲定后,第4季開始準備量產,終端產品最快2020年問世。以此推斷,品牌廠采用Micro LED的新產品上市時程,都會落在明年。
業界分析,Apple Watch問世以來,都采用OLED顯示器,南韓樂金電子(LGD)為主要供應商,錸寶、錼創攜手供貨Apple Watch,意味業界期盼已久的Micro LED技術邁入商品化階段,蘋果也將擺脫長期仰賴韓系業者供應顯示器的問題,錸寶與錼創有了Apple Watch供貨經驗,后續可望延伸至iPhone等產品。
根據蘋果5月公布的財報,“可穿戴設備和服務”占比攀升,第2季營收比重近三成,包括Apple Watch、AirPods和Beats耳機等年增近50%,是增長最快的業務,蘋果樂觀預期,非iPhone類別收入將繼續強勁增長,對供應鏈有利。
業界認為,Micro LED在發光效率與螢幕光線使用效率都高于OLED,且更省電,大幅提升產品壽命與待機時間。尤其蘋果手表新一代作業系統Watch OS 6最大特點是可以完全脫離iPhone,獨立運行使用,續航能力顯得更重要,Micro LED省電所帶來的長續航力,符合蘋果未來新應用趨勢。(來源:MacX)
Micro LED能否成功挑戰OLED屏?
目前,中小尺寸的OLED屏供應上,韓國企業占據了行業的主導,特別是三星,幾乎是壟斷地位,霸占了行業95%的市場份額,其無論產能和技術都處于絕對領先地位,在這樣的情況,跟OLED屏競爭的產物Micro LED屏幕就呼之欲出。
既然作為OLED屏的挑戰者,Micro LED屏幕的優點是比較突出的。Micro LED是LED面板進行微小化、陣列化的面板屏幕,它的單體大小可微小到原本的1%以下。而在顯示上,Micro LED面板同樣具備OLED的自發光特性,使用壽命更長。更優秀的是Micro-LED面板的耗電量要低于OLED面板,對續航有一定要求的智能手表產品來說,Micro-LED絕對是最佳選擇。
未來兩到三年,將以商用為主
當下,Micro LED更多的是在Mini LED基礎上的技術升級,無論是在芯片尺寸、間距以及制程上均在Mini LED基礎上有所提升,因此從這個角度看,Micro LED在應用場景上也有延續性。群智咨詢總經理李亞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未來兩到三年內,Micro LED還是以商用為主。目前Micro LED應用主要商顯領域內的一些高端產品,針對高端用戶群,包括政府、交通部門,戶外廣告和戶內廣告、演出場所以及電影院等。
工業和信息化部賽迪研究院集成電路所光電子研究室主任耿怡博士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看來,Micro LED顯示屏的應用場景更適合在超大或者小尺寸領域使用,超大尺寸更多的是以商業顯示的角色出現,具有其特定消費領域。因為在作為家用顯示的時候,受觀看距離的限制,與現有的TFT-LCD電視仍有差距。以75英寸8K電視為例,其PPI大概在145左右,324英寸8K電視的PPI則在34左右,PPI是指每英寸所擁有的像素(pixel)數目,如果遠距離觀看(10米以上),34個PPI不會影響觀看效果,如果近距離觀看(家庭觀看距離一般在3米左右),這樣的像素密度下,圖像就會顯得相對粗糙。
發展仍具挑戰
Micro LED的發展過程中仍然存在芯片制備、良品分選、巨量轉移、封裝散熱、集成驅動等較多的技術挑戰,這些問題不僅提升Micro LED的生產成本,同時阻礙商業化產品的出現和應用。
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徐征在接受采訪時表示,Micro LED存在一些技術挑戰,例如發光器件保持參數一致,耐用性要強;單純做小間距還不夠,芯片尺寸也需不斷變小,本身的發光點也要不斷減小,而這面臨的挑戰除了工藝上具有難度之外,根本在于其發光效率也會隨之降低,因此需要更加成熟的技術解決。
耿怡博士指出,大尺寸的消費級Micro LED,最主要的挑戰是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此外,如何保證大面積圖像的均勻性,也是對Micro LED產業鏈上下游協同配合的考驗。
國內市場格局有待建立
三星、LGD等海外巨頭面板廠商早已入局Micro LED,而我國的LED顯示技術一直處于業界領先地位。從LED到 Micro LED,我國如華星光電、京東方等廠家也都發布Micro LED樣機,加上此次雷曼光電發布了Micro LED新品,我國一些面板廠商都在跟蹤研發Micro LED技術,但由于Micro LED技術還未成熟,國內面板廠商沒有急于大規模推出產品。北京交通大學教授徐征認為,Micro LED技術真正形成產品還需要經過幾年時間的發展,從研發開始解決工程化問題、解決成本以及價格問題讓大眾相對接受才能開創市場空間。
“國內Micro LED現在還是‘各自搭臺,各自唱戲’,生態圈尚未真正建立。就國內產業鏈而言,LED、新型顯示、消費電子等產業的基礎,以及面板頭部企業對顯示行業的理解,國內Micro LED產業未來的發展前景還是值得期待的。”耿怡博士表示。
Micro LED涉及的是產業鏈上下游眾多環節的合作,我國LED顯示產業已具有很好的產業基礎,但是僅有這一環是不夠的,三星與三安光電的合作,LG與彩虹藍光的合作都說明生態圈的打造的重要性。耿怡認為,從現在來看,Micro LED距離實際應用還有一段距離,因此對于國內面板企業來說,機會肯定存在,但是時間同樣緊迫。
擁有較大發展潛力
當前,8K在技術層面已具備落地能力,5G網絡全面應用的時代即將到來。5G為8K視頻的實時傳輸提供了高速通路,8K為5G超高速帶寬提供了巨量數據流量。李亞琴認為,伴隨著8K和5G的發展,政府、企業等各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計劃例如智慧交通、大數據、工業智能等,這些改變將產生較大的數據流量,需要有一個人機交互的載體,不管是數據分析還是數據可視化都需要高質量的屏幕適配,因此對于商用顯示屏幕的需求量會比以前有大幅的增加,這也為Micro LED的應用開拓了空間。
有專業人士預估,至2023年,Micro LED產值將達42億美元。耿怡認為,真正的Micro LED顯示產品投向大眾消費市場可能還有3-5年。徐征表示,技術手段方法豐富,裝備和上游材料發展很快,Micro LED技術未來成功的可能性較大,但難以達到替代液晶和OLED的程度。
李亞琴認為,Micro LED這項技術理論上比較完美,壽命較長,響應時間較快,功耗也比較低,未來也有可能做成柔性,并廣泛應用于VR、AR領域,但目前Micro LED技術在間距的縮小、畫面更加細膩等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未來走向真正的Micro LED的路上還需要產業界在產品良率和工藝上面多下功夫。
-
OLED
+關注
關注
119文章
6220瀏覽量
224827 -
蘋果
+關注
關注
61文章
24476瀏覽量
200003 -
Micro LED
+關注
關注
5文章
615瀏覽量
19345
原文標題:比想象得快,Apple Watch最早明年引入Micro LED
文章出處:【微信號:GDLED2013,微信公眾號:廣東LED】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