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爾福在中國展示了其最新的自動駕駛技術,并邀請部分媒體現場體驗了目前業內首個可立即啟用的、完全集成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中央傳感定位與規劃(CSLP)”。體驗之后,我們的“老司機們”有著怎樣的感受呢?我們將挑選部分感受文章,與大家一同分享。
我在上海坐了德爾福的自動駕駛汽車,然后和他們的高管聊了聊。
德爾福在這次上海車展上很意外的沒有參展,但是卻在上海嘉定刷起了存在感。
還記得今年 CES 上我們體驗的德爾福自動駕駛汽車嗎?如今德爾福把其中一輛運到了上海。在上海智能網聯汽車示范區,我體驗了這輛自動駕駛版奧迪 SQ5,并和德爾福的高管聊了聊。
作為一家 Tier 1 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打造一款高度自動駕駛汽車一方面可以測試技術,一方面是為了告訴車企德爾福的技術很成熟了,歡迎和我們合作。
先來說體驗,這次試乘是在封閉園區內,時間約十分鐘,場景涵蓋了:跟車行駛、帶紅綠燈的十字路口、進出隧道、 環島、限速 80km/h 的長直道、行人走過斑馬線、靠邊停車等等。
坐在后排,其實和坐一輛出租車沒什么區別,剎車、轉彎都達到了老司機水平。在中控位置,你可以看到各種傳感器描繪出的外界環境。出于安全考慮,主駕位置坐著一位工作人員。
很多廠商的自動駕駛汽車都頂著一堆傳感器,看上去有點張牙舞爪,但德爾福的這輛車改裝得非常徹底。激光雷達、攝像頭等傳感器被隱藏在保險杠內、翼子板上甚至行李架上,和一輛普通奧迪 SQ5 沒什么區別。在車內,也沒有顯眼線束,自動駕駛系統電腦也被隱藏在后備箱地板下方(備胎位置)。
德爾福方面的高管告訴我,其實這輛車在上周才運到上海,他們只是提前把測試園區的地圖數據加了進去,在算法上做了微調,除此之外并無其他變化。
這輛自動駕駛汽車的核心,就是名為「中央傳感定位與規劃(CSLP)」的自動駕駛系統,由德爾福和 Mobileye 合作開發,Ottomatika 公司提供軟件算法(路徑和運動規劃)。Ottomatika 是一家于 2015 年被德爾福收購的公司。
CSLP 自動駕駛系統結構如下:
接下來德爾福要做的,就是讓 CSLP 自動駕駛系統有足夠的冗余性,滿足車規級要求。官方表示,這套系統將在 2019 年量產。不過德爾福方面特地解釋,2019 年是指整套系統完全開發成熟,不是指商業化。也就是說,無人駕駛汽車何時上路,得看車企的。
德爾福方面把 CSLP 描述為:第一個完全集成的自動化交鑰匙解決方案、業內首個可立即啟用的解決方案。(不過目前這套系統的價格肯定不菲…)
可以看出,CSLP 自動駕駛系統是一個整體的打包方案。德爾福方面透露,這套系統部分零件是已經量產的產品,比如雷達,并且德爾福認為未來固態激光雷達才是趨勢。在研發之初,德爾福雖考慮了「模塊化」設計,但并不支持深度化定制,因為整個系統「牽一發,而動全身」。
為了研發 CSLP 自動駕駛系統,德爾福做了一系列的收購和投資:
收購 Control-Tec 公司,一家專注汽車數據采集、分析的公司;
收購 Movimento 公司,一家專注于汽車 OTA 技術的公司;
投資 otonomo 公司,一家收集汽車數據,并將數據規范化、標準化,然后將其提供給車企的公司;
投資 Valens 公司,一家專注于數據高速傳輸技術的公司。
從德爾福的布局你可以發現,在自動駕駛蓬勃發展的階段,越來越多有核心技術的「小」公司會通過 Tier 1 供應商走向量產。
目前,德爾福的 ADAS 技術已經在很多國產車型上落地,包括別克 GL8 Avenir、長城 WEY 以及長安某些車型。
所以,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德爾福 ADAS 乃至未來自動駕駛技術的一個主要陣地。未來,德爾福還將在蘇州新增一個研發中心,團隊規模 500 人,主要負責 ADAS 技術以及車身電子方面的研發。
有意思的是,就在德爾福在上海舉辦試乘活動的前兩天,百度宣布:將向汽車行業及自動駕駛領域的合作伙伴提供一個開放、完整、安全的軟件平臺,幫助他們結合車輛和硬件系統,快速搭建一套屬于自己的完整的自動駕駛系統。
針對這條新聞,我問了問德爾福方面的高管怎么看,對方回答是這樣的:這對大家來說是個好事情,德爾福會進一步去了解百度開放的平臺到底是怎樣的。從德爾福的角度來說,我們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全面的、集成的、可立即使用的系統,包括軟件、算法和傳感器,并且能達到車規級要求,這是德爾福的優勢所在。
如今,互聯網公司、創業公司紛紛開始自動駕駛技術的研發。不過在我們看來,新玩家想要快速上車,選擇和德爾福這樣的 Tier 1 供應商合作是最佳的選擇,因為最懂車企的依然是 Tier 1 供應商。
-
激光雷達
+關注
關注
968文章
4025瀏覽量
190406 -
硬件系統
+關注
關注
0文章
48瀏覽量
11423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5文章
13930瀏覽量
16700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