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派盒市场营销有限公司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科學家發現在硅片上創造單個分子電氣觸點的新方法

半導體動態 ? 來源:wv ? 作者:全球半導體觀察 ? 2019-10-05 16:58 ? 次閱讀

近日,據外媒消息,位于Rüschlikon的蘇黎世IBM研究所、巴塞爾大學聯手蘇黎世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自然》雜志上發表了一種在硅片上創造單個分子電氣觸點的新方法。這一項進展將為開發傳感器以及操縱單個分子的電子或光子應用開辟了一條新道路。

圖片來源:IBM Research-Zurich

回溯20世紀70年代中期,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具有有趣電子特性的單分子,如二極管,人們當時對其寄予厚望,認為這將促進半導體技術的發展,這種技術可能會與硅基電子產品競爭。

然而,為這種單分子建立電氣觸點只能在實驗室里展開。雖然可以通過掃描隧道顯微鏡(STMs)的技巧與這些分子進行接觸,但這實驗必須在真空與低溫條件下進行。另外,由于它們在其所承認的分子電流中差別很大,因此單一的電路難以復制。這些限制因素就是迄今為止分子電子設備仍未誕生的主要原因。

來自IBM研究所的《自然》雜志論文合著者Lortscher表示,“我們需要制造常溫穩定的設備,,并且能夠放置在強大平臺上的,比如數十億數量的硅片能夠與CMOS技術競爭一樣。”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研究人員首先嘗試了一種用硅做成“三明治”的方法,可惜并不奏效。他們在一顆硅晶片上制造了鉑電極,并用一層薄薄的非導電材料覆蓋在上面。接著再使用傳統的蝕刻技術在這一層打造了納米孔。然后再使用烷基二硫醇分子溶液填充納米孔的孔隙,使溶液中的分子在孔隙中形成一個自組裝單層膜,單層密集的平行分子。

研究人員試圖用另一薄鉑層覆蓋這些納米孔以形成上層接觸。但是,在這種方法下,分子和接觸層之間的距離變化所引起的接觸電阻差異很大。由此產生的設備無法投入使用。之后他們也嘗試使用石墨烯,但結果不如所愿。

慶幸的是,研究人員最終找到了一個簡單的解決方案。他們的解決方案是:在毛孔中填充自組裝單層膜(SAM)材料后,用金納米粒子覆蓋毛孔中的自組裝單層膜。因為這些納米粒子足夠大,不會落在自組裝分子之間,與分子接觸時不會破壞分子或改變其性質。“納米粒子會自動調整到分子的大小,“巴塞爾大學的馬塞爾校長如是說道,”現在看起來很簡單,我們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做了很多工作。”

據《自然》雜志的報告介紹,研究人員在晶圓上創造了大約3000個納米孔,每一個都有自組裝的分子。他們在測試分子對應用電壓的反應時發現,對于同樣大小的毛孔,其反應的擴散是非常小的。盡管由于缺陷,孔隙中個體分子的接觸電阻可能不同,但是通過這種自組裝單層膜(SAM)方法,他們能獲取一個有效的平均樣本。

參與這項研究的巴塞爾大學馬塞爾校長表示,不確定SAM分子設備是否能夠與硅設備競爭數據存儲或交換。他說道,由于自組裝分子的電性能受到其他分子的影響,所以它們可以用于感知應用,例如,SAM分子具有pH敏感性,當它們暴露在某些蒸汽或溶劑中時,它們會重新排列結構或引起膨脹。“這就是產業界對這些設備感興趣之處,他們對更精確的分析設備的應用翹首以盼。”來自斯坦福大學的材料科學家Zhenan Bao對此表示贊同,“單個分子間的穩定接觸一直是一個重大挑戰。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它們得到了可重復的結果,電傳導隨分子的長度而伸縮。這種方法對將來制造分子記憶和電路或許非常有效。”

然而,這項研究方法也受到了專業人士的質疑,韓國慶北大學研究員金永京(Youngkyoo Kim)對于將SAM裝置作為傳感器持保留態度,他表示,“我覺得目前的納米粒子和自組裝方法在大規模制造分子裝置的電氣觸點方面聽起來不錯,但是性能重現性和穩定性仍然是一個需要克服的大難題。就目前的裝置結構而言,金屬電極(包括金屬納米粒子)和SAM層都需要很好地封裝,才能保證穩定的運行。”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

    文章

    27719

    瀏覽量

    222696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西湖大學:科學家+AI,科研新范式的樣本

    研究,創新科研新范式。這一點在西湖大學的科研項目中已得到體現。 成立于2018年的西湖大學是由施一公院士領銜創辦的、聚焦前沿科學研究的研究型大學,該校鼓勵科學家們探索AI與各學科交叉融合,為科研創新提速。為此,西湖大學在浪潮信息等企業助力下打造
    的頭像 發表于 12-12 15:59 ?250次閱讀
    西湖大學:<b class='flag-5'>科學家</b>+AI,科研新范式的樣本

    大華股份榮獲2024年中國創新方法大賽一等獎

    近日,由中國科協、重慶市人民政府舉辦的2024年中國創新方法大賽全國總決賽在重慶落下帷幕。大華股份靈活運用創新方法、突破行業性技術難題,憑借“不懼強光,分毫必現,基于TRIZ的強逆光銳捕技術”項目,斬獲全國一等獎。
    的頭像 發表于 12-04 17:19 ?397次閱讀

    利用全息技術在硅晶圓內部制造納米結構的新方法

    本文介紹了一種利用全息技術在硅晶圓內部制造納米結構的新方法。 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在硅晶圓內部制造納米結構的新方法。傳統,晶圓的微結構加工,僅限于通過光刻技術在晶圓表面加工納米結構。
    的頭像 發表于 11-18 11:45 ?393次閱讀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4章-AI與生命科學讀后感

    領域的研究人員的工作模式相融合,也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然而,這些挑戰也孕育著新的機遇。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應用場景的拓展,AI在生命科學領域的應用將更加廣泛和深入,為科學家們提供更多的研究工具和方法
    發表于 10-14 09:21

    保護4-20 mA,±20-mA模擬輸入的新方法

    電子發燒友網站提供《保護4-20 mA,±20-mA模擬輸入的新方法.pdf》資料免費下載
    發表于 09-24 09:27 ?0次下載
    保護4-20 mA,±20-mA模擬輸入的<b class='flag-5'>新方法</b>

    實踐JLink 7.62手動增加新MCU型號支持新方法

    大家好,我是痞子衡,是正經搞技術的痞子。今天痞子衡給大家分享的是實踐JLink 7.62手動增加新MCU型號支持新方法
    的頭像 發表于 08-08 15:25 ?836次閱讀
    實踐JLink 7.62手動增加新MCU型號支持<b class='flag-5'>新方法</b>

    中國科學家在月壤中首次發現分子

    行業資訊
    北京中科同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發布于 :2024年07月24日 09:02:47

    中國科學家發現新型高溫超導體

    據新華社報道,我國科學家再立新功,又一新型高溫超導體被發現。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趙俊團隊利用高壓光學浮區技術成功生長了三層鎳氧化物,成功證實在鎳氧化物中具有壓力誘導的體超導電性,而且超導體積分數達到
    的頭像 發表于 07-19 15:14 ?776次閱讀

    一種無透鏡成像的新方法

    使用OAM-HHG EUV光束對高度周期性結構進行成像的EUV聚光顯微鏡 為了研究微電子或光子元件中的納米級圖案,一種基于無透鏡成像的新方法可以實現近乎完美的高分辨率顯微鏡。 層析成像是一種強大的無
    的頭像 發表于 07-19 06:20 ?446次閱讀
    一種無透鏡成像的<b class='flag-5'>新方法</b>

    從“蓋房子”到“頂竹筍”:我國科學家首創晶體制備新方法

    ”。 北京大學科研團隊在國際上首創出一種全新的晶體制備方法,讓材料如“頂著上方結構往上走”的“頂竹筍”一般生長,可保證每層晶體結構的快速生長和均一排布,極大提高了晶體結構的可控性。 這種“長材料”的新方法有望提升芯片
    的頭像 發表于 07-09 14:24 ?237次閱讀
    從“蓋房子”到“頂竹筍”:我國<b class='flag-5'>科學家</b>首創晶體制備<b class='flag-5'>新方法</b>

    新華社:突破性成果!祝賀我國科學家成功研發這一傳感器!

    6月25日,新華社以《突破性成果!祝賀我國科學家》為標題,報道了由我國科學家研發的傳感器成果。 我國科學家研發高通道神經探針實現獼猴全腦尺度神經活動監測 神經探針是一種用來記錄神經活動的針狀電傳
    的頭像 發表于 06-27 18:03 ?556次閱讀
    新華社:突破性成果!祝賀我國<b class='flag-5'>科學家</b>成功研發這一傳感器!

    前OpenAI首席科學家創辦新的AI公司

    消息在業界引起了廣泛關注,因為蘇茨克維曾是OpenAI的聯合創始人及首席科學家,并在去年在OpenAI董事會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的頭像 發表于 06-21 10:42 ?570次閱讀

    使隱形可見:新方法可在室溫下探測中紅外光

    MIR振動輔助發光(MIRVAL) 來自伯明翰大學和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利用量子系統在室溫下探測中紅外線(MIR)光。 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光子學》雜志,在劍橋大學卡文迪什
    的頭像 發表于 04-19 06:31 ?363次閱讀
    使隱形可見:<b class='flag-5'>新方法</b>可在室溫下探測中紅外光

    軋機牌坊滑板壓虧修復的新方法

    電子發燒友網站提供《軋機牌坊滑板壓虧修復的新方法.docx》資料免費下載
    發表于 03-14 16:16 ?0次下載

    氫壓機軸承位磨損維修的新方法

    電子發燒友網站提供《氫壓機軸承位磨損維修的新方法.docx》資料免費下載
    發表于 03-01 16:23 ?0次下載
    风水(24山定凶吉)最新整理| 百家乐官网破解辅助| 尊龙备用网址| 百家乐官网足球投注网哪个平台网址测速最好 | 百家乐平技巧| 欧洲三大博彩公司| 上市百家乐官网评论| 百家乐博娱乐平台| 皇冠网上投注网| 威尼斯人娱乐城注册送彩金| 大发888赌城| 皇冠网百家乐平台| 百家乐官网关台| 抚松县| 威尼斯人娱乐城会员注册| 网上百家乐官网游戏玩法| 嘉兴市| 大发888游戏平台 官方| K7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大发888赌博网站大全| 24山向名| 百家乐官网手机投注平台| 百家乐官网真人赌场娱乐网规则| 百家乐官网有诈吗| 百家乐官网类游戏平台| 比分直播| 大发888赢钱最多的| 百家乐单跳| 百家乐补牌规律| 百家乐官网开庄几率| 澳门博彩公司| 威尼斯人娱乐城真钱游戏 | 大发888东方鸿运| 皇冠网小说网站网址| 泰山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鲁山县| 瑞丰国际娱乐城| 海立方娱乐城线路| 德州扑克在线玩| 新濠百家乐娱乐场| 玩百家乐高手支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