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半導體晶圓代工廠排名或將發生變化。9月25日,聯華電子宣布收購三重富士通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MIFS)全部的股權。據集邦拓墣研究院最新數據,聯電在2019年世界集成電路晶圓代工廠位列第四,僅次于第三名格芯。據相關數據,聯電2019年第二季度營收1160百萬美元,略低于格芯1336百萬美元。如今,聯電出手收購MIFS,全球晶圓代工廠或將重新洗牌。
36.1億元收購MIFS剩余股權
聯華電子于25日宣布,該公司已獲批購買與富士通半導體(FSL)所合資的12英寸晶圓廠——三重富士通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的股權,完成并購的日期訂定于2019年10月1日。早在2014年,富士通半導體和聯華電子兩家公司已經達成協議,聯電可以分階段逐步購買三重富士通半導體15.9%的股權。今日,聯電獲準以544億日元(約36.1億元)的價格購買三重富士通半導體剩余84.1%的股權。據官方信息,三重富士通半導體在成為聯華電子完全獨資的子公司后,將更名為United Semiconductor Japan Co.,Ltd。(USJC)。
富士通半導體和聯電除了三重富士通半導體股權投資之外,在40nm技術上也有授權合作。目前MIFS已建設40nm邏輯生產線,此次三重富士通半導體整合至聯華電子旗下,將推動聯電在日本半導體業的整體實力,深挖潛質,鞏固聯電業務根基,拓寬聯電業務覆蓋面積。聯華電子共同總經理王石認為,此次并購將在聯華電子員工數十年的豐富制造經驗的基礎之上,結合聯電的經濟規模及晶圓專工的專業技術,達到雙贏的效果。未來聯電對于新老客戶,將提供更強更有力的支持服務。“聯華電子全球客戶將充分利用此次收購的日本12英寸晶圓廠”王石說。
此外,王石表示,此次收購符合聯電布局亞太12英寸晶圓廠生產基地產能多元化的策略。“展望未來,我們將持續專注于聯電在特殊制程技術上的優勢,通過內部和外部對擴張機會的評價,尋求與此策略相符的成長機會。”王石說。
全球晶圓廠排名或將重新洗牌
據了解,日本三重富士通半導體的月產能為3.6萬片12英寸晶圓,主要應用在汽車、物聯網(IoT)等,并以40納米、65納米制程等成熟制程為生產的主力。在吸收了該廠后,聯電在全球的排名或將再進一步。
根據集邦咨詢旗下拓墣產業研究院統計,第三季度全球晶圓代工總產值預計將比第二季度高13%。市占率排名前三名分別為臺積電(TSMC) 50.5%、三星(Samsung) 18.5%與格芯(GlobalFoundries) 8%。聯電位列第四。不過為了穩定投片,格芯近期出售了部分廠房和芯片業務,以期待通過RF SOI技術來提高通訊領域的營收。不過,有分析師認為,格芯未來交割廠房,后可能使營收減少,加上AMD積極布局7納米產品線,都將影響格芯在12/14納米制程的營收表現。
反觀聯電,第二季度受利于通訊類產品,包括低、中端手機AP,開關組件與路由器相關芯片等需求的影響,聯電產能利用率提升,出貨量穩定增加,集邦咨詢分析預估聯電第三季度有望維持營收成長。在此基礎之上,聯電又宣布收購三重富士通半導體。
“一方面,聯電擴充了自己的產線,聯電12英寸廠從三座變成了四座,主要業務面向車規級產品,為以后的人工智能、自動駕駛做好鋪墊。另一方面,這是聯電在日本的第一座12英寸晶圓廠,可以更好地幫助聯電開拓日本客戶。”分析師楊俊剛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說。
“此次收購,會幫助聯電滿足富士康以前難以滿足的客戶需求,幫助聯電拓展在日本的市場。未來,聯電或將成為全球第三位的晶圓代工廠。”楊俊剛向記者表示,以目前的形勢來看,格芯在經營上的壓力要大于聯電,聯電此次的收購或將影響全球代工廠排名。
“全球晶圓代工廠排名或許變成第一名臺積電、第二名三星、第三名聯電。如果聯電想要趕超前兩位,一方面需要更加努力的拓展市場客戶,另一方面要加強研發,發展多元化工藝。”楊俊剛說。
-
聯電
+關注
關注
1文章
293瀏覽量
62502 -
晶圓
+關注
關注
52文章
4976瀏覽量
128315 -
MIFS
+關注
關注
0文章
2瀏覽量
365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