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1.3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34.8%,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新引擎。
互聯網新風向
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10月20日至22日在浙江烏鎮舉行,在這次大會上,5G和人工智能成為最熱門的話題。5G正在進入商用初期,其與人工智能的結合,將推進互等網等各個行業的發展,而兩者或將數字經濟發展推升為智能經濟,這使得智能經濟成為討論的話題。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不僅僅是分享新趨勢,還有新技術新科技的展示,今年15項領先科技成果就展示出國內外在芯片、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研究成果。
金秋時節的烏鎮,滿城皆是桂花香。比以往提早舉辦的2019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熱度絲毫不減。
10月20日,百度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一現身,便態度樂觀。“對于人工智能的未來,悲觀主義者不少。但我認為,人工智能不僅不會毀滅人類,反而會讓人類得到永生,我是一個人工智能的樂觀主義者。”
他還首次提到“智能經濟”新趨勢。他認為,數字經濟在經歷了PC的發明與普及、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這三個階段后,正在進化到以人工智能為核心驅動力的智能經濟新階段。未來的人機交互方式、IT基礎設施層都會發生重大變革,而智能經濟也會催生很多新的業態。交通、醫療、城市安全、教育等等各行各業正在快速地實現智能化。
數字經濟的規模還在攀升中。此次大會期間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19》顯示,2018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31.3萬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34.8%,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新引擎。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中國在互聯網科技方面已經做得很好了,與國際水準差不多同步。但是,在應用方面我們還在進行基礎研究,比如人工智能算法研究,還是比較落后的。在5G時代,有了更好的技術設施后,可能會涌現出一批超過BAT規模的公司。
5G磨合期
作為世界互聯網大會的舉辦地,烏鎮也一直走在科技前沿。了解到,在浙江省嘉興市,已經實現了主城區和縣市城區的5G覆蓋,而烏鎮則是在5G覆蓋的基礎上,進一步打造了“5G示范小鎮”。
10月19日,剛走進烏鎮景區服務中心,就看到一臺5G導覽機器人正在等候服務,它可以大部分替代人工,具備如人臉識別、迎賓對話、服務引導、帶人送物、生動講解、引導式宣傳等功能。而在參展的公司中,人工智能、5G、物聯網等應用也成為主流。
不過,目前能夠承載5G的終端還不夠多。中國聯通終端與渠道支撐中心副總經理陳豐偉表示,2020年二三月份有接近十個品牌,20款5G手機會集中扎堆上市,到了年中,5G手機就會做到1500元,到下半年5G就有千元機。
截至目前,華為、小米與三星等主要手機廠商均已發布5G機型。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在演講中表示,5G正在成為數字及經濟發展的加速器,對整個通訊行業和互聯網行業都是大事,這一巨大的機會,也有挑戰和風險。他預計,在5G普及初期,高畫質的視頻應用、云游戲等都有爆發的可能性。該公司明年計劃推出10款以上5G手機,覆蓋中高端所有價位。
“5G手機并不是沒有需求,而是現有的市場產品沒有滿足用戶的需求,也沒有激發他們購買的欲望。”榮耀公司總裁趙明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認為,隨著5G SA網絡的大規模部署,5G的超高網速將會疊加超低時延、超大連接,年輕人的5G場景創新將會出現井噴。
他還透露,榮耀將在下個月發布首款5G手機V30,支持NSA和SA,并將帶來更多5G場景應用。“明年中國市場保守預估市場有一億部5G手機,差不多占中國手機總銷量1/3。這其中,以中高端用戶為主。”
在整個5G產業鏈上,無論是運營商基礎設施建設者,還是手機終端品牌,抑或是互聯網AI應用的開發者,都將迎來升級。“現在還處于5G的磨合時期,所有的一切都需要5G大幕打開,海量的市場需求,會倒逼一批有技術條件和需求的創造力被釋放出來。”趙明進一步補充。
規模化成目標
事實上,無論是5G還是智能經濟,規模化都是未來發展亟需突破的門檻。在倪光南看來,5G投入成本比較高,但隨著應用的推廣,會迅速地使它更接地氣,性價比更高,能被更多人接受。數字經濟的關鍵是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5G能夠大大地促進數字經濟推進,因為它建立在一個新的更高的技術設施上,作為一個數字化、網絡化的技術,5G會是一個非常大的賦能。
而建立在5G基礎上的智能經濟,也更需要規模化應用,以降低成本。現在的數字經濟幾乎滲透到了所有領域,每個行業都在互聯網化、數字化、云化。數字化在各領域加速滲透,釋放出巨大的創新活力。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認為,未來的產業互聯網會分別在行業平臺化和企業自主定制化兩個方向推進。行業平臺化就要橫向挖掘不同企業與行業之間的共性,從而形成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平臺化的應用和服務。此外,每個企業有不同的數字化與智能化的需求,自主定制化就是每一個企業會將自身的需求,與產業互聯網的各個模塊進行組合,從而形成自己的智能化解決方案。
在接受采訪的多名業內專家看來,5G的大規模爆發還需要等待三到五年的時間。“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的融合,一直是我們關注的點,必須要在實體經濟看到規模和效應。這樣才能保持持續的科技投入。智能經濟和數字經濟的差異在于,數字化之后,智能經濟規模才能做到更大。如果只滿足于數字經濟,就看不出來人工智能有什么效應。”京東集團副總裁兼京東人工智能事業部總裁、京東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周伯文在接受采訪時認為,人工智能帶來的創新會在很多不經意的地方看到。
標準與監管
以京東集團為例,人工智能的應用在電商上已經看到效應,無論是人工智能客服還是貨品的人工智能小助手,都直接提升了整個平臺的用戶體驗。周伯文也提出了自己的擔憂,5G時代的人工智能可信賴性非常重要,整個行業需要一定程度的統一,無論是在價值觀和監管上都需要建立標準。
“如果人工智能的使用場景不加選擇的話,肯定會產生一些問題。”周伯文進一步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圍蓬勃發展,推動世界從互聯信息時代進入智能信息時代。5G加上人工智能,再與物聯產業結合,必然給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帶來顛覆性影響,比如智能駕駛領域,都會加速落地。
從產業層面看,人工智能在智能制造、智慧農業、智慧醫療、智慧城市等領域的應用,正在不斷擴大。但是,人工智能給社會治理、隱私保護、倫理道德等也帶來新的影響。
這些技術帶來的問題,如何解決?阿里巴巴集團合伙人、副總裁俞思瑛在論壇上也表達了對技術算法不斷發展的擔憂:“我們會擔心算法違反倫理道德、算法黑箱、算法合謀。”因此,她希望圍繞應用場景,在法律上對各類算法分類治理。如公共管理和服務領域的算法,應公開透明;對私人領域的算法,應保持其私密性;對涉及人的生命安全等特殊算法,應接受驗證、監督和檢查等。
不過,無論是BAT等巨頭,還是新興的獨角獸,對于即將到來的5G和人工智能時代,仍然充滿了樂觀的期待。正如網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丁磊所說,未來AI等技術型的公司,會成為新的主流,和各行各業做大跨度的融合。那些現在對教育、醫療、制造業和農業這些硬核領域,敢投入、舍得投入的公司,會有更好的機會。市場可以給予充分的耐心和激勵,去等待一個好的結果。
可以預見,在時代洪流中的參與者,都將開啟一場技術創新的大冒險。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92瀏覽量
427336 -
互聯網
+關注
關注
54文章
11187瀏覽量
103875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06瀏覽量
56604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華為助力非洲5G產業加速發展
廣和通發布5G模組FG370-KR,加速韓國5G AIoT市場發展
華為5g技術介紹 華為5g技術的優勢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FF/82/wKgaomai8ciAHodXAASr4rtl8Pg255.png)
嵌入式設備中的4G/5G模塊管理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EF/E5/wKgaomZvoB6AHfR6AANINvAMTcI224.png)
請問Lierda 5G EVK具體支持哪些linux系統?
請問mx880 5G數據終端可以設置優先5G網絡嗎?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D8/51/wKgaomYoa52AOP-tAAG_33gJtjA222.png)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5/C2/wKgZomYCNdKAfQh6AAxhuAPtNjE018.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