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派盒市场营销有限公司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科學家開發出一種類似大腦行為的納米設備

獨愛72H ? 來源:萬象經驗 ? 作者:萬象經驗 ? 2019-12-19 15:48 ? 次閱讀

(文章來源:萬象經驗)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科學家詹姆斯·吉姆澤夫斯基和亞當·斯蒂格是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的成員,該團隊朝著創造思維機器的目標邁進了一大步。在日本國家材料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的帶領下,研究小組創造了一種實驗裝置,該裝置顯示出類似于大腦學習、記憶、遺忘、清醒和睡眠的某些行為特征。這篇發表在《科學報告》上的論文描述了一個處于不斷變化狀態的網絡

“這是一個介于有序和混沌之間的系統,處于混沌的邊緣。”研究人員說,“該設備以不斷進化和變化的方式模仿了人類大腦。它會產生不同類型的行為模式,而且不會重復。”這項研究是沿著這條道路邁出的早期一步,最終可能會導致計算機在物理和功能上類似于大腦機器,它們可能能夠解決當代計算機所面臨的問題,并且可能比當今的計算機所需要的電能要少得多。

研究人員研究的這個裝置是由平均直徑只有360納米的銀納米線纏繞而成的。納米線被包覆在約1納米厚的絕緣聚合物中。總的來說,這個裝置的面積大約是10平方毫米。納米線可以在硅片上隨機自組裝,形成高度互聯的結構,與形成大腦皮層的結構非常相似,大腦皮層涉及語言、感知和認知等更高功能。

將納米線網絡與傳統電子電路區別開來的一個特點是,電子流過納米線網絡,導致網絡的物理結構發生變化。在這項研究中,電流導致銀原子從聚合物涂層內遷移,并在兩條納米線重疊處形成連接。這個系統有大約一千萬個這樣的連接,類似于腦細胞連接和交流的突觸。

研究人員將兩個電極連接到類似大腦的網狀物上,以觀察網絡的運行情況。他們觀察到“緊急行為”,這意味著網絡顯示出整體特征,而這些特征不能歸因于構成網絡的各個部分。這是另一個特點,使網絡類似于大腦,并將其與傳統計算機區分開來。當電流通過網絡后,納米線之間的連接在某些情況下會持續一分鐘之久,這類似于大腦的學習和記憶過程。其他時候,在充電結束后,這些連接會突然關閉,模仿大腦的遺忘過程。

在其他的實驗中,研究團隊發現,當輸入的能量較少時,該設備表現出的行為與神經科學家使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MRI)拍攝睡眠中的人的大腦圖像時所看到的一致。在更大的功率下,納米線網絡的行為與清醒大腦的行為一致。這項研究的合著者斯蒂格說:“我們的方法可能有助于產生既節能又能處理現代計算機極限的復雜數據集的新型硬件。”

納米線網絡的邊緣混沌活動不僅類似于大腦內部的信號,而且類似于其他自然系統,如天氣模式。這可能意味著,隨著進一步的開發,該設備的未來版本可以幫助建立這樣復雜的系統模型。在其他的實驗中,研究人員已經成功地設計出了一種銀納米線設備,能夠根據前幾年的交通數據成功地預測洛杉磯交通模式的統計趨勢。

由于它們與大腦內部的工作原理相似,未來基于納米線技術的設備也可以像大腦自身的處理一樣展示出能源效率。人腦的用電量大致相當于一個20瓦白熾燈的用電量。相比之下,那些承擔大量工作任務的計算機服務器所消耗的能源相當于許多家庭的能源總量,同時還伴隨著碳足跡。
(責任編輯:fqj)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納米技術
    +關注

    關注

    2

    文章

    201

    瀏覽量

    25913
  • AI
    AI
    +關注

    關注

    87

    文章

    31534

    瀏覽量

    270342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西湖大學:科學家+AI,科研新范式的樣本

    研究,創新科研新范式。這點在西湖大學的科研項目中已得到體現。 成立于2018年的西湖大學是由施公院士領銜創辦的、聚焦前沿科學研究的研究型大學,該校鼓勵科學家們探索AI與各學科交叉融
    的頭像 發表于 12-12 15:59 ?250次閱讀
    西湖大學:<b class='flag-5'>科學家</b>+AI,科研新范式的樣本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4章-AI與生命科學讀后感

    了傳統學科界限,使得科學家們能夠從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角度理解生命的奧秘。同時,AI技術的引入也催生了一種全新的科學研究范式,即數據驅動的研究范式,這種范式強調從大量數據中提取有價值的信息,從而推動
    發表于 10-14 09:21

    《AI for Science:人工智能驅動科學創新》第章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創新學習心得

    如何激發科學家的創新思維。AI不僅僅是工具,更是一種思維方式,它鼓勵我們跳出傳統框架,以數據為驅動,探索未知。這種思維方式的轉變,不僅促進了科學方法的革新,也為解決全球性挑戰提供了新的視角和途徑
    發表于 10-14 09:12

    科學家開發出首臺可見光飛秒光纖激光器

    光纖激光器的實驗裝置圖 加拿大拉瓦爾大學科學家開發出了第臺可在電磁光譜的可見光范圍內產生飛秒脈沖的光纖激光器,這種能產生超短、明亮可見波長脈沖的激光器可廣泛應用于生物醫學、材料加工等領域。通常產生
    的頭像 發表于 07-25 06:43 ?363次閱讀
    <b class='flag-5'>科學家</b><b class='flag-5'>開發出</b>首臺可見光飛秒光纖激光器

    受人眼啟發!科學家開發出新型改良相機

    新型事件相機系統與標準事件相機系統對比圖。 馬里蘭大學計算機科學家領導的個研究小組發明了一種照相機裝置,可以改善機器人觀察周圍世界并做出反應的方式。受人眼工作原理的啟發,他們的創新型照相機系統模仿
    的頭像 發表于 07-22 06:24 ?362次閱讀
    受人眼啟發!<b class='flag-5'>科學家</b><b class='flag-5'>開發出</b>新型改良相機

    天津大學科學家突破人類大腦器官成功驅動機器人

    在科技探索的征途上,天津大學的科研團隊再次邁出了令人矚目的步伐。7月5日,該校宣布了項革命性的成果——科學家們利用前沿的干細胞技術,成功培育出了高度模擬人類大腦的類腦器官,并創新性地將其與機器人系統通過先進的片上腦機接口技術緊
    的頭像 發表于 07-08 16:00 ?663次閱讀

    新華社:突破性成果!祝賀我國科學家成功研發這傳感器!

    6月25日,新華社以《突破性成果!祝賀我國科學家》為標題,報道了由我國科學家研發的傳感器成果。 我國科學家研發高通道神經探針實現獼猴全腦尺度神經活動監測 神經探針是一種用來記錄神經活動
    的頭像 發表于 06-27 18:03 ?556次閱讀
    新華社:突破性成果!祝賀我國<b class='flag-5'>科學家</b>成功研發這<b class='flag-5'>一</b>傳感器!

    前OpenAI首席科學家創辦新的AI公司

    消息在業界引起了廣泛關注,因為蘇茨克維曾是OpenAI的聯合創始人及首席科學家,并在去年在OpenAI董事會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的頭像 發表于 06-21 10:42 ?570次閱讀

    科學家研制出款新型柔性X射線探測器

    英國科學家開發出一種有機半導體材料,并利用其研制出款新型柔性X射線探測器。這種探測器不僅“身段”更柔軟,可貼合需要掃描物體的形狀,從而提高患者篩查的準確性,降低腫瘤成像和放射性治療的
    的頭像 發表于 06-13 06:29 ?364次閱讀

    科學家開發電驅動有機半導體激光器

    手機上的面部掃描儀中。這些激光器中的大多數是由剛性、脆性的半導體晶體(例如砷化鎵)制成的。 有機半導體是一種較新的電子材料。它們具有柔韌性,基于碳并發射可見光,使電子設備的制造變得簡單。它們現在被廣泛用于大多數手機中的
    的頭像 發表于 06-04 06:30 ?293次閱讀
    <b class='flag-5'>科學家</b><b class='flag-5'>開發</b>電驅動有機半導體激光器

    我國科學家開發出新型激光切割技術

    飛秒激光直寫技術是一種具備三維加工能力的制造技術,被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和科學研究等領域。然而,由于傅里葉帶寬定理對激光焦點橫向尺寸和深寬比的制約,在納米級精度上,直無法兼顧激光切割以
    的頭像 發表于 05-23 06:36 ?220次閱讀

    一種有效降低損耗的壓電式DC-DC轉換器開發案例

    據麥姆斯咨詢報道,美國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和法國原子能委員會電子信息技術研究所(CEA-Leti)的科學家開發出一種突破性的壓電式DC-DC轉換器
    的頭像 發表于 03-07 09:48 ?915次閱讀

    有望加速甚至改變噬菌體的芯片納米“光鑷”

    瑞士和法國科學家攜手,開發出一種芯片上的納米“光鑷”,能以最小光功率捕獲、操縱和識別單個噬菌體,有望加速甚至改變基于噬菌體的療法,治療具有抗生素耐藥性的細菌感染。
    的頭像 發表于 03-04 14:07 ?652次閱讀
    有望加速甚至改變噬菌體的芯片<b class='flag-5'>納米</b>“光鑷”

    科學家開發新型計算機模型,模擬月球塵埃行為

    月球塵埃是一種微粒形態的物質,極為銳利并有如地磚般的硬度,是月球表面最大的挑戰之。據悉,在美國航空航天局 (NASA) 的阿波羅探月行動期間,月球塵埃對宇航服造成的損傷及對各種設備的阻礙無處不在,成為探月過程中的重大難題。
    的頭像 發表于 02-28 15:04 ?639次閱讀

    NVIDIA首席科學家Bill Dally:深度學習硬件趨勢

    Bill Dally于2009年1月加入NVIDIA擔任首席科學家,此前在斯坦福大學任職12年,擔任計算機科學系主任。Dally及其斯坦福團隊開發了系統架構、網絡架構、信號傳輸、路由和同步技術,在今天的大多數大型并行計算機中都可
    的頭像 發表于 02-25 16:16 ?1289次閱讀
    NVIDIA首席<b class='flag-5'>科學家</b>Bill Dally:深度學習硬件趨勢
    百家乐官网电子发牌盒| 博发娱乐| 老虎机定位器| 大发888娱乐充值| 大发888注册送28| 六合彩官方| 金冠娱乐城网站| 江陵县| 百家乐官网怎么下注能赢| 海立方百家乐官网赢钱| 澳门百家乐官网网上赌| 百家乐官网平六亿财富网| 新奥博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玩百家乐官网技巧巧| 十六浦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单耳房做生意的风水| 百家乐投注庄闲法| 网上百家乐赌场娱乐网规则| 威尼斯人娱乐城送彩金| 桐庐棋牌世界| 高唐县| 稳赢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 基础百家乐官网博牌规| 宝格丽百家乐娱乐城| 钱隆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大发888娱乐城赢钱| 留坝县| 百家乐路单走势图| 大发888棋牌游戏下载| 乐都县| 百家乐投注综合分析法| 百家乐群详解包杀| 融水| 七胜百家乐官网赌场娱乐网规则| 哪个百家乐平台信誉好| 大发888大发下载| 豪杰百家乐官网现金网| 澳门玩百家乐官网00| 百家乐游戏制作| 彩票大赢家| 三公百家乐官网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