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New Atlas報道,珊瑚作為海藻的一種宿主,而海藻又會產生糖類,而珊瑚則會消耗掉這些糖類。但現在,科學家們創造了一種3D打印的珊瑚,它甚至比天然的同類產品更有利于藻類--它可以幫助解決珊瑚漂白的問題,并提供生物燃料的來源。
這種生物相容性的合成珊瑚是通過劍橋大學和加州大學圣迭戈分校的研究人員合作生產的。他們利用了一種基于光的快速生物打印技術,可以在幾分鐘內制造出微米級分辨率的物體。每一塊打印出來的珊瑚都包含一個“骨骼”,支撐著被描述為 "類似珊瑚的組織 "。“骨骼”由一種稱為PEGDA的生物相容性聚合物凝膠制成,其中加入了纖維素納米晶體。同時,該組織由一種名為GelMA的明膠基聚合物水凝膠組成,它與活的藻類細胞和更多的纖維素納米晶體結合在一起。
得益于這些晶體,加上“骨骼”中的杯狀形狀和圓柱形結構,3D打印的珊瑚在吸收光線并將光線引導到藻類上的效果要比真實的珊瑚好得多。事實上,當一種名為Marinichlorella kaistiae的商業微藻菌株被納入材料中時,這種藻類在標準液體生長介質中生長的密度是天然珊瑚上的100倍。
現在研究人員希望,一旦進一步發展,該技術可被用于緊湊型、更高效的生物反應器中,種植藻類,用于生物燃料。此外,它可能會幫助科學家們開發出緩解珊瑚白化的新技術,通過更好地了解珊瑚和它們的生命藻類之間的關系--在白化事件中,這種藻類會被珊瑚“驅逐”出去。
這項研究在最近發表在《自然通訊》雜志上的一篇論文中進行了描述。
-
3D打印
+關注
關注
26文章
3562瀏覽量
10960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