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類社會與經濟發展不斷實現新跨越的同時,化石能源的過度開發與使用,使能源問題成為全人類共同關心的焦點問題。那如何合理管理能源呢?
數字化,讓能源管理更合理
據統計,當前,工業耗能和建筑耗能占整體能源需求增長的75%左右,而電力行業能源消費約占一次能源增長量的75%。預計到2040年,全球能源需求將增長約三分之一。
當能源供不應求,能源成本自然隨之攀升,而像工業廠房、商業建筑等這類高能耗場景,如何在確保穩定生產或經營的基礎上,全面提升能源使用的合理性,確保能源管理的有效性,以便全面控制能源成本,提升能源效率,則變得至關重要。
那么,什么是能源管理?
能源管理是對能源的生產、分配、轉換和消耗的全過程進行科學的計劃、組織、檢查、控制和監督工作的總稱。內容包括 : 制定正確的能源開發政策和節能政策,不斷完善能源規劃、能源控制,以便合理安排工業能源、生活能源,確保生產與經營的安全、穩定與節能、高效。
而在數字時代的背景下,網絡流量也早在2017年就進入澤字節時代,而連接設備也在呈指數增長,從2014年的17億臺增加至2020年的55億,進而形成更加龐大的物聯網網絡,產生龐大的信息與數據。而這種變化驅使許多領域開始突破傳統思維,在5G、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新科技中尋找新契機。能源管理自然也不例外。
傳統與數字化的“碰撞”
傳統的能源管理是被動、靜態的,它無非是對標一些指標,生成一些報表。這些報表對管理層來說可能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但要想真正找到能源管理問題的關鍵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卻十分困難,通常需要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進行切合實際的分析。然而,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的加劇,未來不僅經驗豐富的專業人員數量會變少,可能普通的運維人員數量也會降低。
既然不能僅依靠人力,那能源管理的方式就要靈活起來。當能源管理與數字化相遇,部署于能源系統的海量設備所產生的數據,將被有效利用。能源管理有了數據價值給的“底氣“,才能夠化被動為主動。
讓能源管理“動起來”
主動式能源管理是互聯網技術與能源管理相結合的產物,基于數字化技術,為客戶提供能源數據管理與分析、節能降耗方案等需求,確保能源管理的可視化管理,真正實現生產、生活場景供電、供水、供氣、供熱等設備運行狀態的無盲區、全參數實時監測,為能源規劃與控制提供準確依據,以便在業務范圍內獲得提高效率、節省成本和提高運營可持續發展能力等附加收益。
基于此,對于用電、用能場景而言,數字時代的能源管理核心在于“主動出擊“,即利用數字化手段,全面挖掘數據價值,并以此對能源使用進行合理規劃和控制,在保證電氣系統的穩定性之上,提升能源使用效率與節能增效水平。
伴隨城市化的推進,人口擴張、城市用地緊張等問題,越來越多以商業建筑為代表的樓宇,正逐漸成為集成工作和生活環境,提高土地使用率的重要途徑。但施工難度大、系統多而復雜且運維成本高、對安全、節能要求高等問題也是商業建筑建設及運營過程中所面臨的嚴峻挑戰。
而對于工業廠房來說,生產需求,供電的連續問題是確保生產安全、效率的關鍵。同時,在國家智能制造戰略和“十三五”規劃的推動下,更多新建與改造的廠房更重視節能減排、綠色運營與成本控制。可以看出,保證工業綠色生產、樓宇高效運營的根本,是系統供電的可靠性和連續性,也是能源管理的重要任務之一。
細節決定成敗。功率因數低,電費賬單高;無功補償裝置頻繁故障,無法正常工作,電容器過熱、甚至變形,變壓器噪音異常;系統 N 線過流、過熱,斷路器無故跳閘、PLC 通訊或過程控制器通訊受干擾、供電連續性難以保證,突然斷電或電壓波動造成生產損失。..。..這些導致用電設備故障的因素,都與電能質量下降密切相關,也是阻礙用電連續與穩定的“元兇 ”。而現在,數字化為抓手,使得電氣系統運行狀態被數據完美呈現,已成為及時且有效的發覺并提示電氣系統隱患的”照妖鏡“。
在確保電氣系統穩定、連續之上,節能增效的重要性也不容小覷。根據《世界能源展望》的統計數據,全球有約82%樓宇的能效潛力尚未被開發,而3/4的建筑成本來自運維。
其實,很多商業建筑運營者早已意識到了節能增效的重要性,也采取了相應的能源管理措施,然而效果卻往往達不到預期。而相對有效的節能手段則是排除故障和解決問題,運用數字化工具提高運維效率,避免不必要的設備損耗和環境失控。同樣,在中國制造轉型升級的強烈需求下,工業廠房既要生產更優質的產品,又要以更智能的方式來重塑生產運營流程,還要將能效管理、綠色生產的意識深入企業管理的方方面面。
因此,提升建筑運維水平,是釋放能效潛力的途徑之一?;诠╇娺B續和高效運維,運營者才能按照正常生產、運營規律,全面提升用電場所的節能增效水平,這也是能源管理的目的。
能源是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命脈,而能源供求關系的不平衡,能源資源的不足,促使各行各業以提高能源資源的利用率,提升能源系統穩定性,降低能耗,合理調度能源為準繩。而主動式能源管理,是我們立足能源新世界的有利“武器“。
責任編輯;zl
-
能源管理
+關注
關注
0文章
374瀏覽量
1917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