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獲悉,設在該所的中科院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歷經近3年的醫-工交叉深入探索,成功研發出新型近紅外二區熒光成像系統及手術導航技術,并在國際上首次開展臨床應用轉化研究。
當前腫瘤治療的主要手段依然是手術切除,精準、有效的腫瘤切除成為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關鍵,而新興的光學分子影像技術為圖像引導手術治療提供新方法和新思路。
諾貝爾獎獲得者錢永健等學者進行眾多研究,試圖在活體上用熒光成像方法“點亮”腫瘤,解決腫瘤標識問題,開啟光學分子影像技術在手術導航領域應用的先河。同時,科學家們持續探索如何將熒光成像技術用于解決臨床問題,但一直面臨諸多挑戰。
據麥姆斯咨詢報道,中科院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在成功研發出新型近紅外二區熒光成像系統及手術導航技術基礎上,進一步利用熒光探針吲哚菁綠(ICG),開展近紅外二區熒光成像在人體肝癌成像上的應用,解決了近紅外二區熒光成像臨床轉化的問題。
臨床應用研究發現,該技術可以在術中發現其他影像模態難以發現的肝癌微小病灶和轉移灶,顯著提高手術切除的準確性。
中國科學家完成的這項重要醫工交叉領域研究成果論文,近期已在生物醫學工程技術領域權威學術期刊《自然-生物醫學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發表,論文第一作者為中科院分子影像重點實驗室胡振華研究員,通訊作者為田捷研究員。
國際同行對該成果論文給予高度評價,近紅外二區成像技術經歷10年的基礎研究,終于在國際上首次成功用于臨床,這為它在醫學上的廣泛應用開啟了大門,最終將造福患者。
-
紅外
+關注
關注
8文章
743瀏覽量
94985 -
成像系統
+關注
關注
2文章
198瀏覽量
13975
原文標題:中國成功研發新型近紅外二區熒光成像系統,國際首次應用于臨床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諾丁漢特倫特大學研發全紅外波段高分辨率成像技術
普林斯頓PI推出拉曼光譜儀,在近紅外領域具有突破性的高靈敏度性能
![](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E8/E4/wKgaomZNrXGAf2mOAAbsniJO2NM544.jpg)
ROHM開發出新型紅外光源技術VCSELED
聲光偏轉器(AODF)在高速熒光成像中的關鍵作用:FIRE技術簡介
![聲光偏轉器(AODF)在高速<b class='flag-5'>熒光</b><b class='flag-5'>成像</b>中的關鍵作用:FIRE<b class='flag-5'>技術</b>簡介](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36/5B/poYBAGIyyjeAWyrMAAAjsb7aVFo114.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