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能源汽車圈明顯感覺到比亞迪與寧德時代之間較上勁了。事情起因于前不久比亞迪發布刀片電池。在發布會上,比亞迪重點強調了刀片電池的安全性。這不奇怪,當前,電動汽車起火事件不少,比亞迪強調刀片電池的安全性,合情合理。
為了說明刀片電池的安全性,比亞迪拿出的證據之一是針刺實驗。在發布會現場,比亞迪分別展示了三元鋰電池、磷酸鐵鋰電池和刀片電池的針刺實驗。經過針刺后,三元鋰電池開始劇烈燃燒,表面溫度超過500度;磷酸鐵鋰電池沒有明火但是有煙,表面溫度在200~400度之間;刀片電池無明火無煙,表面溫度為30~60度。
大家都知道,比亞迪的長項是磷酸鐵鋰電池,刀片電池的材料仍然是磷酸鐵鋰。比亞迪主要憑借磷酸鐵鋰電池銷量在國內排名第二。不過磷酸鐵鋰的能量密度理論值不是很高,因此三元鋰電池成為了市場的主流產品。
寧德時代以前做磷酸鐵鋰電池,現在也還生產磷酸鐵鋰電池,后來研發生產的三元鋰電池被全球著名企業采用,足以顯示出寧德時代三元鋰電池技術水平、生產質量等被汽車企業認可。在磷酸鐵鋰時代,比亞迪擁有領先的技術,后來,寧德時代憑借三元鋰電池占據了動力電池市場的優勢。
在電池界普遍認為針刺是最嚴苛的實驗。在針刺試驗中,不銹鋼針以一定速度穿刺電池單體,或者模組,瞬間觸發電池內部短路,從而引發動力電池熱失控。
針刺試驗曾被列入動力電池檢測標準之中,但在近日國家標準委公布了《電動汽車安全要求》《電動客車安全要求》《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等三項強制性國家標準中,針刺實驗已被取消。不僅僅是正式公布的文件中取消了針刺實驗,在早期的征求意見稿中,針刺實驗也被拿掉了。業內多位人士指出,取消針刺實驗是新版與舊版標準的最大區別之一。
因此,把國家強制標準取消了的針刺實驗用來說明三元鋰電池的安全性不及磷酸鐵鋰和刀片電池,這個理由不夠充足。由于材料性質的原因,三元鋰電池的安全性低于磷酸鐵鋰電池在業已達成共識。但是,業內也有一個說法,無論是磷酸鐵鋰還是三元鋰電池,只要著火了,都很難撲滅。因此,磷酸鐵鋰和三元鋰電池都需要做好安全防護工作。
在比亞迪發布視頻后,寧德時代發布了二條視頻,一條是寧德時代三元電池包鋼針根本刺不穿,第二條是寧德時代早已掌握三元電芯針刺技術。
第一條視頻想表達的意思是,三元電芯的外面都有電池包,堅實的外殼給電芯提供了保護,鋼針根本傷及不到電池包內的電芯。視頻也顯示出鋼針穿刺電池包的時候,電池包沒有扎穿,鋼針自己卻斷了,可見三元電池包外殼多么堅實。
第二條視頻想表達的意思是,寧德時代早就掌握了三元電芯針刺技術,視頻顯示鋼針穿刺二元電芯后,停留了一小時也不起火冒煙。筆者認為,也許寧德時代這條視頻暗含了一個意思,比亞迪沒掌握針刺三元電池的技術才會冒煙。
從以上個視頻可以看出,雙方較勁的意味比較濃。一方出招了,另一方必定接招。不過筆者以為,這樣的出招拆招還是少點為好,已有的到此為止,雙方還是應該以和為貴。
和為貴是儒家倡導的道德實踐的原則,《論語?學而》說:“禮之用,和為貴”。中國傳統文化十分重視人與人和睦相處,待人誠懇寬厚,互相關心理解,與人為善、推己及人,團結、互助、友愛、求同存異,以達到人際關系的和諧。
商業領域存在競爭關系,自家的產品好,可以大膽地吆喝,以此吸引消費者注意,建立品牌影響力。在品牌影響力的建立過程中,大多數采用“王婆賣瓜”的方式,用文章影響消費者,用廣告向消費者灌輸品牌形象。筆者認為,這些招數都可行,而且比較常見。
縱觀那些名聲響亮的全球著名品牌,都是采用類似方式,企業品牌、產品品牌也在自夸的傳播中建立起來,但背后依靠的都是技術與服務,從來沒有哪個企業用貶低對手產品的方式襯托自家的產品高大上。那種方式在歷史上或許有過,但沒有哪個成為全球著名的品牌。
此外,他們在品牌傳播過程中始終遵循了“以和為貴”的思想。在這方面,有很多成功案例,在汽車界比較有名的是奔馳與寶馬之間的關系。
奔馳與寶馬都定位豪華領域,從常理上看,兩者是競爭關系,但兩者卻不以貶損過對方抬高自己,以至于公關界想出了一句著名的傳播語:開寶馬坐奔馳。把兩者融合在一起。
國內企業不乏互相貶損的案例,實在有點窩里斗的味道,這是劣習,要不得。俗話說:沒有不透風的墻。只要有人這樣做,哪家企業都會知道是誰干的,最后的結果是雙方都沒有落好。
動力電池市場正處于大浪淘沙的關鍵時期,外資品牌已大規模進入,用實力去競爭也更讓整車企業信服。
以和為貴,用實力去爭取市場。
責任編輯:pj
-
比亞迪
+關注
關注
19文章
2329瀏覽量
54353 -
磷酸鐵鋰電池
+關注
關注
28文章
520瀏覽量
2147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