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新興事物的成長,都伴隨著很多噪聲和雜音,有些是因為不了解而困惑,有些則是揣著明白裝糊涂,有些則是不懷好意的惡意攻擊。
作為一個專業性很強的話題,O-RAN就是一個這樣的典型例子。
在O-RAN發展初期,業界是有些困惑,性能、可靠性、效能比到底怎么樣,能在商用網絡中成功部署嗎?這些爭論與質疑很正常,對于理清本源,推動產業生態健康發展是有好處的。但將O-RAN與美國白宮的“開源5G”劃上等號,將O-RAN與x86架構劃上等號,將O-RAN植入中美關系的復雜背景下的高科技對抗話題中,這就不是無知,而是有些惡意了。
認為,“開源5G”并不等于O-RAN,O-RAN與x86架構也并非強綁定。作為全球主流運營商的共同選擇,作為移動通信發展的必然方向,O-RAN在走向成功,也必將成功。任何試圖去阻礙移動通信開源、開放、解耦進程的圖謀,也終將失敗!
開源5G并不等于O-RAN
開源是O-RAN倡導的理念之一,但開源5G絕不就是O-RAN,直接劃上等號并不合適。
首先,我們來看看什么是O-RAN,運營商為何對此青睞有加。
當然,O-RAN并不是憑空出現的,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移動在2009年所發布的C-RAN;后來,隨著OTT陣營的越界,電信運營商也在不斷求變,2016年,德國電信、 AT&T和SKTelecom聯合成立了xRAN組織。眾人拾柴火焰高,在這條開放解耦的道路上,規模才是根本。
2018年6月,上海MWC世界移動大會期間,來自中國移動、AT&T、德國電信、日本NTTDOCOMO、Orange、Bharti Airtel、中國電信、韓國SKT和KT、Singtel、Telefonica和Telstra等12家運營商的CTO及代表們,共同出席會議并簽署文件,宣告O-RAN聯盟正式成立。
接下來,我們再看看什么是“開源5G”。這是個“政治詞匯”,而非“產業詞匯”,是美國政府為了應對5G競爭的產物,但沒有太多的響應者。
Open-RAN與O-RAN最大的區別就是在于產業推動力,O-RAN的主導方是運營商,運營商為什么要主動去改變延續多年的技術路徑與采購模式,是因為成本。
5G網絡的成本實在是太高了,高到運營商難以承受了。其中“3個3”問題最具代表性:3倍于4G的基站數量,3倍于4G的基站能耗,3倍于4G的基站價格。怎么解決這個問題呢,依靠傳統產業鏈的自我技術革新,這太慢了,而且也有些不切合CT行業的實際情況。只能是通過外力,借鑒IT行業的成功思路,通過開源、開放、解耦,來賦予網絡最大程度的靈活性的同時,豐富采購選擇,進而降低成本。
“開源5G”的產業推動力是什么呢?是所謂的“國家安全”,希望打造一條可控供應鏈和生態鏈。之所以響應者寥寥,是因為美國現有的產業環境與資本環境已經無法支持。的確,O-RAN與Open-RAN都有O的元素,都強調Open;但出發點和落腳點卻是截然不同的,一個是需求側的必然選擇,而另一個卻是被迫害妄想癥的體現。
O-RAN并不等于x86架構
理清了Open-RAN與O-RAN的關系,我們再來看看O-RAN與x86架構的關系。
從O-RAN核心技術特征來看,是將無線系統設備切分為標準子系統組件分層獨立研發,可支持硬件加速器、通用硬件平臺和RRU子系統的硬件獨立解耦采購。
在這個新的架構中,通用硬件平臺是非常底層的,也是非常核心的,直接決定了整個系統的可靠性、可用性以及性能。所以,運營商對于通用硬件平臺的選擇非常謹慎,不但要看產品的性能,更要看可靠性以及軟件完整性。從目前情況來看,x86在各個層面都是要優于ARM、RISC-V等各種架構的,這從O-RAN Plugfest 2019的數據中就能看到。
但是,O-RAN并不等于x86,O-RAN也會同樣選擇ARM。從OTIC披露的路線圖來看,在明年Q2也會對基于ARM架構的數字處理平臺硬件子系統進行測試。在O-RAN Plugfest 2019上,Altran、ArrayComm、風河、上海劍橋分別提供協議棧軟件、基帶處理軟件、虛擬化操作系統和硬件平臺,展示了基于ARM平臺的開放架構方案。
在底層開放計算平臺上,不能是獨角戲,只有爭奇斗艷,才能為打造國內、國際產業共同繁榮的全球O-RAN生態奠定基礎。正如中國移動副總裁李正茂在OTIC成立大會上所言,O-RAN最終要在實現功能組件間即插即用、靈活組合搭配理想架構的同時,滿足性能、可靠性、可擴展性、安全性和低成本等方面的組網需求。
也就是說,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應用場景的復雜性,也決定了O-RAN不會只采用一種開放計算平臺,各種平臺都有著自己的舞臺。
穿過寒冬迷霧,O-RAN的春天終將來臨
曾經有人總結過O-RAN的“問題”,包括標準化滯后、產業生態無吸引力、商業價值不清晰、網絡轉型很難、開發工作量太大等,并預言O-RAN至少需要十年時間。
比如標準化的問題,觀點認為O-RAN要引入多廠家,意味著互聯互通,意味著要做標準化。開放的程度越高,要求標準化程度越高,從目前通信領域的開源實際進展來看,玩家不夠,成功經驗太少,挑戰很大。再比如分層解耦再集成,這將給網絡帶來更大的復雜度,而產業生態越復雜、產業鏈越長的技術越難成功。
是的,這些問題說的很中肯也很實際。但是,我想說的是,不做永遠不會成功,O-RAN發展路阻且長,但行者將至。
O-RAN成功與否,很大程度取決于能否找到好的測試和集成模式的能力。所以,O-RAN成立了OTIC,為基于O-RAN架構研發的設備提供了有效的驗證平臺,促進滿足標準的產品可以盡快落地。從O-RAN Plugfest 2019峰會上所展示的成果及最新進展來看,雖然距離最終商用部署的產品需求,還有些許的差距;但卻已經充分證明,O-RAN理念是可行的,只要產業鏈齊心協力,性能、管理、測試和集成等方面的挑戰,終將被克服。
這里,我們要由衷的敬佩中國移動,作為全球最大的移動運營商,雖然有很沉重的歷史包袱,不但倡導引領O-RAN的理念,也通過成立OTIC加速異廠商互通集成進程,真正的去解決產業難點;更重要的是,也愿意在現網規模集采中,給予O-RAN試點的機會。
雖然,現在有些寒冷與迷霧,但我們相信,在產業鏈的共同努力下,O-RAN的春天終將會來臨。對于傳統設備廠商而言,是選擇主動變革,還是固執己見,是需要好好思考。
責任編輯:tzh
-
4G
+關注
關注
15文章
5531瀏覽量
119540 -
移動通信
+關注
關注
10文章
2617瀏覽量
70077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06瀏覽量
56604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