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o舉辦了一場關于vivo X50系列的微云臺技術溝通會,提前為我們揭秘了微云臺技術。
首先我們來總結一下微云臺技術的一些主要特征點——
1、微云臺是一項進階的相機防抖技術,是一項無損防抖技術;
2、微云臺的防抖角度達到了正負3°以上,是傳統OIS光學防抖的300%;
3、可防抖范圍面積也達到了OIS光學防抖手機的3.2倍;
4、除了更加優秀的視頻防抖,微云臺還可以帶來更加出色的夜景拍攝能力。
誕生思路丨技術發展催生更高需求 vivo跳出傳統思維做防抖
今年年初,微云臺技術就已經出現在了概念機上,但當時我們對這項技術的了解僅限于更好的拍攝防抖效果。如今微云臺即將在vivo X50系列上量產,這證明了微云臺已經實現了技術成熟,溝通會則公布了這項技術的詳細細節。
微云臺技術的誕生源于vivo對智能手機相機發展的思考。手機相機攝影發展的十年,攝像頭數量、感光元件面積一直都在上升,手機相機也逐漸向著攝影器材的角度發展。但在手機相機上,平面防抖的思路一直未曾發生顯著改變,這就成為了相機再度提升的突破口。
結合當前技術發展現狀,5G網絡的普及加速了全民視頻時代的到來,移動芯片的算力提升讓手機相機進入算法時代,更優質的手機防抖性能顯然成為消費者和行業的訴求。
在有限的手機空間上做大文章,是vivo技術團隊最為擅長的事情。屏下指紋識別、升降式攝像頭等,都是vivo在過去幾年對機身空間極致探索的結果,并一度引領了行業方向。在收獲行業口碑之余,vivo也積攢了更多的經驗。此次微云臺技術的誕生,就是vivo影像團隊基于此前經驗,對空間布局的新一次挑戰。
據悉,微云臺技術的誕生可謂困難重重,部分構件經過了成百上千次的調校才最終成型。在上百人研發團隊投入、百余天加班加點后,vivo才終于為我們帶來了這一技術的量產。
難點攻克丨高要求帶來更高的設計和加工難度 vivo精益求精一一攻克
想要獲得比普通OIS光學防抖更加優質的效果,自然也需要更加復雜精密的設計。微云臺結構由限位機構、雙滾珠懸架、鏡頭、音圈馬達、雙S型FPC排線、T-FPC、磁動力框架以及保護蓋構成,通過鏡片、傳感器的整體運動和“X軸轉動+Y軸轉動”的微云臺防抖實現更加優質的防抖效果。
相比于普通OIS光學防抖,微云臺有哪些優勢呢?簡單地說,普通OIS防抖是通過鏡片的運動來降低最終的畫面抖動,但鏡片相對傳感器的大幅運動會造成畫面非中心區域的大范圍畫質損失。而鏡片和傳感器整體運動的微云臺則不會出現這種問題。
復雜的結構存在一個明顯的問題,就是如何將結構做到足夠小才能不影響手機的厚度。據悉,微云臺整體面積約為普通主攝平均占版面積的5倍、潛望式攝像頭的3.2倍,云臺實現小型化無疑是個巨大的難點。
為此,vivo對云臺結構進行了大量異形排布,對內部電路進行了重新設計,框架體積也進行了進一步,經過數千次調優嘗試,最終選擇內縮式結構,才有了現在穩定且平衡的內部電磁框架。同時,精密的構件對材料公差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經過vivo的不懈努力,微云臺占版面積僅363平方毫米,節省了大約40%的面積;結構厚度僅4.5毫米,并將微云臺與屏幕的距離壓縮至0.13mm,實現了外觀設計和主板局部的平衡。
除了電磁框架,溝通會還提到了雙滾珠懸架結構和S型FPC排線。前者可以讓微云臺更加靈活的轉動,兩對滾珠配合十字支架,分別讓微云臺在X軸、Y軸完成靈活的“雙軸轉動”,從而實現“立體防抖”;后者則是vivo史上最薄的“雙S型FPC排線”,厚度僅為0.07mm,可以削減FPC給攝像頭模組防抖過程中的拉力,讓微云臺防抖的計算更為精準。
效果增益丨視頻五軸VIS防抖穩上加穩 暗光拍攝增益顯著
文初我們已經提到了微云臺帶來的一些效果特征,這里給大家進行更加詳細的解讀——
微云臺可以實現無損防抖,這個“無損”是針對普通OIS光學防抖而言的。剛才我們也提到了微云臺和普通OIS光學防抖的區別,前者由于鏡片和傳感器整體運動不存在相對位移,所以做到了100%的整體防抖,不會出現非中心區域的大范圍畫質損失。
微云臺的防抖角度是傳統OIS光學防抖的300%,可防抖范圍面積也達到了OIS光學防抖手機的3.2倍,這得益于雙滾珠懸架彈片的多角度立體設計,更大角度的補償空間可以讓防抖效果顯著提升。
視頻拍攝方面,除了“X軸轉動+Y軸轉動”的微云臺防抖,在視頻拍攝時,相機可以配合“X軸平移+Y軸平移+Z軸旋轉”的電子防抖實現更加多維的防抖效果,這也就是溝通會上提到的5軸VIS視頻防抖技術。通過溝通會上的對比視頻,我們可以明顯感知,微云臺的視頻防抖不僅畫面更加穩定,成像色彩效果也更加出色。
照片拍攝方面,微云臺給暗光場景拍攝也帶來了顯著增益。其中原因在于微云臺出色的防抖效果允許了拍攝擁有更長的曝光時長,這就給成像帶來了更多的進光量。值得一提的是,vivo還聯合了定制了專業的Color Filter 色彩濾光片,R/G/B通道QE峰值分別提升12%、10%、12%左右,相比普通的濾色片,整體感光性能提升10%左右。
vivo官方數據顯示,微云臺防抖可以在1/4秒快門時長的情況下,達到與普通OIS光學防抖1/8秒快門相同的成片,防抖暗光成片能力是無光學防抖的12.5倍、普通光學防抖的2倍。即便將模擬手持曝光時長延長到1/2s,相機的暗光成片能力仍然保持在64%。
疑問解答丨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 探索手機影像行業新趨勢
技術溝通會后,vivo也對媒體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了解答。關于微云臺技術本身的內容在上文已經有了較為詳盡的解析,就不再一一贅述。這里為大家摘取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解答——
1、微云臺的研發歷經一年時間 用戶會為真的創新所打動
具有開創意義的技術沒有一項是可以一蹴而就的,微云臺也是如此。在2019年5月,vivo影像團隊首次提出了“給主攝增加微型云臺防抖機構”的微云臺方案。今年2月份,新一代的 2020概念機提前揭開了微云臺的神秘面紗。不到三個月的時間,vivo就將微云臺實現了量產,這里包含著vivo巨大的投入。
“每一個調整都是創意、工藝、資金、人力等整體的投入”,談及微云臺技術時,vivo這樣對研發過程進行描述。“至于難點,我印象最深的是雙S型FPC排線,前幾個月真的是玩命反復在調整。因為首先你要保證確實能通過異形結構抵消掉拉力,但是內部結構又要穩固。”
關于投入的回報,vivo自信滿滿:“用戶會為真的創新所打動。”
2、技術優越性讓防抖不會“打快板” 結構穩定性經過嚴苛測試
之前有網友發現,某些手機在晃動時攝像頭處會出現異響。實際上這并不是產品的質量問題,而是OIS光學防抖結構在晃動時產生移動發出的聲響。因為立體懸架結構的特殊性,這種“打快板”現象在微云臺結構上不會出現。
針對微云臺結構的穩定性,vivo表示,這項技術在量產之前已經經過了內部嚴苛的測試和考核。“我們的跌落測試標準一般是普通行業標準的兩倍,使用壽命、散熱、功耗這些方面也都不用擔心。”
3、微云臺是對大趨勢的探索 更是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的產物
每一項新技術的誕生,背后都是廠商對市場的理解。5G時代的到來讓視頻成為全民娛樂的一部分,視頻防抖功能變得越發重要。與此同時,隨著芯片算力的提升,手機攝影逐漸向著算法時代靠攏,而防抖正是實現繁復拍攝功能的重要支撐。
在這背后,時刻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才是vivo技術發展的“金科玉律”。“創新一定是來源于消費者”,vivo一直都非常重視消費者的負向需求和正向需求,真正解決消費者的需求痛點才是vivo的追求所在。
寫在最后
正如vivo在溝通會上所言,微云臺技術是“一個新時代防抖的方向”,它在硬件結構上突破了傳統OIS光學防抖的結構缺陷,為手機攝影的各項功能提供了強大的防抖支持,對于手機相機的發展而言無疑具備著開創性意義。它代表了vivo技術發展的高度而不是終點,以消費者需求為導向的理念將始終指引vivo披荊斬棘一路向前。
當然,微云臺帶來的防抖只是手機攝影的基礎技術,vivo還針對于微云臺在和應用上做了很多優化和適配。距離vivo X50系列發布會還有十天時間,新機還會給我們帶來哪些驚喜呢?6月1日,我們拭目以待。
-
光學防抖
+關注
關注
0文章
40瀏覽量
12447 -
vivo
+關注
關注
12文章
3310瀏覽量
6368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