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上,工業互聯網再一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并從“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升級為更加全面的“發展工業互聯網”。作為工業裝備的“五官”,傳感器被認為是工業互聯網的基礎和核心,是自動化智能設備的關鍵部件,工業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將給傳感器企業帶來巨大的機會。傳感器在工業互聯網中發揮怎樣的作用?新基建工業互聯網的建設給傳感器產業帶來哪些機會?
傳感器與工業互聯網相輔相成相互促共進
工業互聯網可分成三個階段:工業互聯網1.0,通過建設以IP技術為基礎的網絡連接體系,實現工廠IT網絡與OT網絡的連接,工廠外部企業與上下游、智能產品、用戶的網絡聯通;工業互聯網2.0,通過工業數據采集技術,實現產品、設備、原材料、產業鏈等詳細數據的上傳和匯聚,為工業互聯網平臺和工業APP打下基礎;工業互聯網3.0,通過人工智能、邊緣計算技術,實現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智能無縫連接。通過對人、機、物的全面互聯,構建起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全面連接的新型生產制造和服務體系。工業互聯網是數據流、硬件、軟件和智能的交互。
傳感器是自動化智能設備的關鍵部件,將傳感器、無線傳感器網絡技術應用到智能監測中,有助于工業生產過程工藝的優化,同時可以提高生產線過程檢測、實時參數采集、生產設備監控、材料消耗監測的能力和水平,使得生產過程的智能監控、智能控制、智能診斷、智能決策、智能維護水平不斷提高。傳感器不僅促進了傳統產業的改造和更新換代,而且還可能建立新型工業,從而成為21世紀新的經濟增長點。
從20世紀80年代起,在世界范圍內逐步掀起一股“傳感器熱”,各先進工業國家都極為重視傳感技術和傳感器的研究、開發和生產,傳感器及其系統生產已成為重要的新興行業。工業互聯網發展過程中,為實現工業互聯,必須構建完善的工業傳感組網體系,因為工業互聯網時代就是將人、機器、設備、物料等通過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進行連接,同時進行數據的匯聚、處理、分析,并為工業的生產提供決策依據,最終提升制造業與工業企業的智能化水平。
因此,工業互聯網時代,傳感器是網絡互聯數據產生的根源,是工業互聯網的神經末梢,為工業互聯網全生態構建提供最基礎的數據支撐。工業互聯網和傳感器是相輔相成、互促共進的關系。傳感器是工業互聯網數據的采集入口,是工業互聯網的基礎和關鍵部件。工業互聯網平臺為傳感器采集的數據提供了數據清洗、存儲、交換以及價值挖掘的平臺,促進數據在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應用。
工業互聯網對傳感器提出新挑戰
工業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在給傳感器帶來巨大機會的同時,也對傳感器提出了新的要求。
工業互聯網發展從低級到高級具有明顯的階段性。不管是發展到哪個階段,都離不開傳感器的廣泛應用。隨著工業互聯網發展階段的不斷深入,未來對傳感器的精度和相關技術的要求也會越來越高。
西安航天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建奇分析了工業互聯網時代傳感器的發展方向,他指出,傳感器將向智能化、微型化、多功能、低功耗、高精度等方向發展。首先,工業互聯網時代要求萬物互聯,這要求作為數據匯聚感知的傳感器成本要低,只有低成本傳感器才能真正實現萬物互聯。德國工業4.0之父孔翰寧也指出,低成本的傳感器是實現工業4.0的必要條件。其次,在傳感器低成本的要求下,還需要確保傳感器感知精度符合工業場景要求,保證感知數據的精準度。再次,工業互聯網時代對傳感器功耗提出了較高要求,只有確保感知元器件功耗足夠低,才能確保實現萬物互聯下感知終端節能降耗的目標。目前基于生物能、太陽能等供電的感知終端正在不斷涌現,為工業互聯網時代傳感器發展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撐點。最后,為確保工業互聯網的數據安全可靠,目前越來越多的工業場景對傳感設備數據安全可靠性提出了高要求。傳感器高可靠性是工業互聯網時代傳感器發展面臨的一大挑戰,特別是近期頻出的網絡安全問題給傳感器的安全特性提出了新課題。
工業互聯網對傳感器的采集密度、運行條件、自主可控提出更高要求。在采集密度方面,工業生產中需要高頻度、大通量、無損全時穩定的數據采集能力。在運行條件方面,與消費領域的傳感器不同,工業領域的傳感器需要具有耐高溫和極寒、耐鹽類腐蝕和酸堿性腐蝕、耐潮濕、耐飛沙走石和灰塵、耐劇烈振動和沖擊,以及耐噪聲的能力。在自主可控方面,當前我國傳感器產業空心化嚴重,90%的高端工業傳感器被國外廠商壟斷,我國廠商大多處于中低端領域,存在數據安全風險。過去,數據泄露局限在一個廠房或一家企業,而在工業互聯網全面互聯的大背景下,數據泄露可能擴展到整個產業鏈,造成整個產業的經濟利益損失。
新基建工業互聯網建設進一步帶動傳感器發展
作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工業互聯網的建設,將對傳感器產業產生全方位、深層次、革命性的影響,我國傳感器產業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有數據表明,今年國內工業互聯網市場預計將增長7%。
中國工業感測終端的數量保持著飛速增長的態勢,2014年中國工業感測終端數量為7億左右,預計伴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推行,到2020年,中國工業感測終端將突破20億個。
未來,工業互聯網領域傳感器不僅是硬件,更是數據的創造者,同時也是服務的創造者。
責任編輯:pj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3文章
51407瀏覽量
756630 -
終端
+關注
關注
1文章
1156瀏覽量
30006 -
工業互聯網
+關注
關注
28文章
4330瀏覽量
9427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