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加快和工作壓力的增加,現(xiàn)在心血管疾病在年輕人群中呈增多趨勢。每年,因心臟病猝死的人高達100萬之多。而最近的一項開創(chuàng)性研究可能會改善這一現(xiàn)象。
近期,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用3D打印機打印了一個功能正常的厘米級人體心臟泵,不同以往,這是一顆跳動的人類心臟。這一發(fā)現(xiàn)可能對研究心臟病具有重要意義,也點燃了無數心臟病患的希望。
過去,研究人員曾嘗試3D打印源自多能人類干細胞的心肌細胞,這種細胞具有發(fā)展為體內任何類型細胞的潛力。研究人員將這些干細胞重新編程為心肌細胞,然后使用專門的3D打印機在細胞外基質的三維結構中進行打印。那時,科學家還無法達到使心肌細胞正常工作所需的臨界細胞密度。而現(xiàn)在,這個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
對于罹患心臟病的病患來說,也許它能帶來的希望遠不止于此,使用多能干細胞生產的充滿細胞的生物材料,賦予了3D打印比以前更多的腔室,心室和更高細胞壁厚度的主動脈副本,利用此過程復制的器官可以為各種新藥上市提供臨床測試,并為遺傳疾病提供模型參考。
通常情況下,在藥品上市之前,藥物必須經過復雜而長期的試驗和篩選過程,其中包括在培養(yǎng)皿中對人體組織培養(yǎng)物進行測試,并且通常在對動物進行測試之后最終才會批準用于人類的臨床試驗。
特拉維夫大學(TAU)的技術轉讓公司與拜耳制藥公司簽署了一項合作協(xié)議,在3D打印的心臟組織上測試新藥,這樣的方式極大的縮短了新藥上市時間,并且節(jié)約了大量用于測試的費用支出,讓病患更早更低成本的使用新藥。
目前,3D打印在醫(yī)療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從打印牙模到打印義肢、從3D打印動脈到3D打印心臟,雖然我們知道離實現(xiàn)真正器官打印還需要相當長的路程,但越來越多的實踐讓我們堅信,3D打印器官的到來,一定會為醫(yī)學領域帶來變革,更為病患帶來希望。
-
智能醫(yī)療
+關注
關注
27文章
1384瀏覽量
74617 -
3D打印
+關注
關注
26文章
3562瀏覽量
109596 -
創(chuàng)想三維
+關注
關注
0文章
57瀏覽量
162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