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我國工業和信息化部向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和中國廣電4家運營企業發放5G商用牌照,標志著我國5G商用正式啟動。2020年3月,5G網絡被確定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重點之一,進一步促進5G相關產業加速發展。
5G承載網絡為5G無線接入網和核心網提供基礎的網絡連接,光模塊是5G承載網絡的基礎構成單元,近年來隨著速率提升,光模塊在系統設備中的成本占比不斷攀升,已成為5G低成本、廣覆蓋的關鍵要素之一。相比于4G,5G承載在速率容量、傳輸距離、工作環境、光纖資源和同步特性等方面都對光模塊提出了新型差異化要求。
5G承載光模塊典型應用場景
5G前傳的典型應用場景包括光纖直連、波分復用和其他有源傳輸技術。小規模集中場景可采用光纖直連方案,包括雙纖雙向和單纖雙向,如圖1(a)所示。光纖直連網絡簡潔、易于維護、時延較低但消耗大量光纖資源。密集城區等中等以上規模集中場景需引入波分復用方案來解決C-RAN(Cloud-Radio Access Network,云無線接入網)模式下的AAU(Active Antenna Unit,有源天線單元)拉遠。WDM方案減少光纖占用、容量大但面臨其他問題如成本增加、鏈路預算大等,可細分為無源WDM、半有源WDM和有源WDM,如圖1(b)-1(d)所示。
5G部署初期,前傳將以光纖直連和無源WDM方案為主,后續隨著網絡部署規模逐步擴大,尤其是C-RAN小集中和大集中部署模式的規模應用,基于半有源WDM的部署占比將會顯著提升。
圖1 (a)光纖直連 (b)無源WDM (c)半有源WDM (d)有源WDM
5G中回傳覆蓋城域接入層、匯聚層與核心層,接入層和匯聚層將主要采用25Gbit/s、50Gbit/s、100Gbit/s等速率的灰光或彩光模塊,核心層將較多采用100Gbit/s、200Gbit/s、400Gbit/s等速率的彩光模塊。
5G承載光模塊三大發展趨勢
目前業界針對5G承載光模塊提出了多種解決方案,部分方案已逐步成熟并走向規模應用,需要業界合力推動進一步收斂聚焦。5G承載光模塊發展呈現出三大演進趨勢。
一是25G前傳灰光模塊基本成熟,彩光模塊呈現多種WDM方案競爭。
5G網絡建設初期,在光纖資源充裕的場景中,前傳將以光纖直連方式為主,主要采用25Gbit/s灰光模塊。基站的塔上塔下互連可采用300m雙纖雙向灰光模塊,用于傳輸距離更遠或鏈路損耗更大的AAU與接入機房之間的互連可采用10/15km雙纖雙向或單纖雙向灰光模塊。25Gbit/s雙纖雙向灰光模塊已基本成熟,參考標準包括IEEE802.3-2018和YD/T 3125.2-2019,將優先采用超頻方案,PAM4方案取決于配套芯片性能和規模效應。25Gbit/s單纖雙向灰光模塊以波分復用1270/1330nm方案為主,基于NRZ調制碼型的光模塊產品在10/15km距離規格已基本成熟,基于PAM4調制碼型的光模塊處于少量樣品階段,行業標準YD/T2759.2-2020對NRZ 10/15km和PAM4 10km距離規格進行了規范。
前傳彩光模塊考慮到色散問題和成本等因素,出現粗波分復用(CWDM)、中等波分復用(MWDM)、細波分復用(LWDM)和密集波分復用(DWDM)等多種競爭方案,主要占用C波段和O波段。
25Gbit/s CWDM彩光模塊使用ITU-T G.694.2規范的波長,從1271nm到1611nm,共18個波長,目前從短波長開始前6波(1271nm~1371nm)比較成熟,國內已有規模應用。發送和接收端采用DML(Directly Modulated Laser,直接調制激光器)和PIN(Positive Intrinsic Negative,P型-本征型-N型)探測器方案,其中前4波可共用數據中心100GE CWDM4產業鏈,成本較低。為滿足工業級應用,AAU側光模塊需采用帶制冷的DML激光器。中國信通院已牽頭開始25Gbit/s CWDM行業標準的制定,ITU-T SG15 Q6也已啟動是否基于25Gbit/s 前傳速率修訂G.695 CWDM標準的討論。
25Gbit/s MWDM彩光模塊在CWDM前6波基礎上進行左右偏移擴展為12波,采用非均勻的波長間隔。MWDM方案可重用CWDM方案中DML激光器成熟的設計經驗及工藝控制技術,與CWDM共外延工藝和芯片制造產業鏈。中國移動正在組織產業鏈上下游進行MWDM的行業標準制定,同時在ITU-T和O-RAN中推動國際標準立項,相應產品目前處于測試驗證和試商用階段。
25Gbit/s LWDM彩光模塊以IEEE 802.3-2018規范中400GE LR8的8個波長為基礎,按照800GHz通道間隔等距擴展的方式來實現12個波長。LWDM波長位于O波段,色散代價小,可采用DML激光器和PIN探測器解決10/15km距離傳輸,其中基礎的8個波長可重用100GE LR4和400GE LR8產業鏈。中國電信正在組織產業鏈上下游進行LWDM的行業標準制定和測試驗證,并在ITU-T推動國際標準立項,目前國內已有局部試點應用。
根據ITU-T SG15 2020年9月份全會最新討論進展,預計將結合CWDM/MWDM/LWDM的多重立項需求,將立項面向5G前傳的新標準G.owdm,以便開展基于O波段25Gbit/s WDM標準制定,具體參數細節后續開展研究。
25Gbit/s DWDM光模塊基于ITU-T G .698.4標準,采用C波段(1529.55nm~1565.50nm),通道間隔為100GHz時可支持40個波長,大幅提升系統容量、節約光纖資源,因受色散限制主要采用EML(Electro-absorption modulated laser,電吸收調制激光器)和APD(Avalanche Photo Diode,雪崩光電二極管)探測器,成本較高。技術方案方面,25Gbit/s DWDM光模塊包括波長可調諧與固定波長兩種不同的實現手段。中國聯通正在組織產業鏈上下游進行DWDM的行業標準制定,同時將在已立項的ITU-T G.698.x系列(G.698.1/G.698.2/G.698.4)修訂標準中增加25Gbit/s速率技術要求。
二是中回傳光模塊平穩發展,近期將以非相干灰光模塊為主。
接入和匯聚層將主要采用25Gbit/s、50Gbit/s和100Gbit/s等速率的灰光模塊。目前,25Gbit/s雙纖雙向40km光模塊產業鏈已經成熟,國內外標準IEEE 802.3-2018和YD/T 3125.2-2019已經發布。50Gbit/s雙纖雙向和單纖雙向光模塊主要采用25GBaud光芯片和PAM4調制格式,根據距離可采用DML或EML激光器。50Gbit/s雙纖雙向光模塊有10km和40km兩種距離規格,國內外標準IEEE 802.3-2018、IEEE 802.3cn-2019和YD/T 3713-2020已經發布。50Gbit/s單纖雙向光模塊的國際標準處于在研階段,有10km、20km、40km三種距離規格,IEEE 802.3cp D2.1對上下行波長進行了建議;國內行業標準將于2020年下半年征求意見和送審,2021年上半年制定完成。
核心層的典型傳輸距離為40km~80km,核心層將較多采用100Gbit/s、200Gbit/s和400Gbit/s等速率的相干光模塊,隨著硅光和低成本DSP技術的發展,低成本相干光模塊被視為新的發展熱點。
三是光模塊產業基本準備就緒,新特性測試評估有序進行。
為進一步評估5G承載光模塊發展水平,促進5G光模塊產業鏈相關方協同、合作與交流,IMT-2020(5G)推進組5G承載工作組已組織完成兩次多廠商多類型5G承載光模塊測評工作。相對于首次測評,第二次測評在參與廠商數量、參測光模塊類型、測試項目等方面有明顯增加。參測光模塊樣品整體上滿足已發布或在研的IEEE 802.3標準及草案、CCSA行業標準及草案、MSA等相關要求,在光電接口、長期穩定性、互通能力、設備和儀表兼容性方面個別模塊仍存在一些尚待完善的問題。
5G前傳、中回傳對新型光模塊提出了差異化需求,5G承載光模塊多樣化技術方案并存發展的態勢預計短期內仍將持續,分支過多將帶來重復開發、資源浪費、市場碎片化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產業鏈的規模協調發展。為盡可能降低多樣化方案并行帶來的潛在影響,建議5G前傳相關業界從部署需求、傳輸性能優化、低成本建設及便捷運維管理、產業鏈良性發展等多方面綜合考慮,從標準層面加強共性技術協同推動,統一管控模型及操作管理維護(OAM,Oper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Maintenance)機制,進一步優化和完善產業發展格局,使業界資源得到有序配置,通過規模效應實現成本降低。(本文作者均來自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技術與標準研究所)
責任編輯:tzh
-
無線
+關注
關注
31文章
5470瀏覽量
173835 -
網絡
+關注
關注
14文章
7600瀏覽量
89251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06瀏覽量
56602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