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兩大手機廠商三星和moto發布了新一代的折疊屏手機,作為折疊屏產品沉淀一年半以后的升級版,此次的新品確實基于早起版本有著不同程度的升級、折疊屏從2019年初的誕生,到今天走出升級的重要一步,經歷了18個月。而柔性屏的另一大運用領域,萬眾期待的“云手機”卻因為種種短板遲遲沒有亮相。
云手機受兩個短板限制
當下,云手機的發展有著兩大短板的限制。
其一,就是云手機的信號發射、接收功能的使用,當下常用手機產品,產品自帶信號的發射與接收,而云手機的未來,如果此功能不在手機本身,那么手機廠商需要解決供應商的一系列問題。但從目前的技術層面來看,像華為等大型的技術公司,將信號的發射及接收做到“云”中,真正意義上的實現“云手機”,在不與目前移動通信供應商沖突的前提下,是可行的。
其二,就是手機本身的呈現形式,柔性/折疊屏的技術已經日漸成熟,但其它半導體類硬件、電池等更改目前的形態都很難。
日漸成熟的生態鏈
柔性屏大約出自2015年,在數碼領域中,曲面顯示器、曲面/折疊屏手機運用的非常廣泛,而無論是手機還是顯示器,經過了4年的時間,曲面屏已經解決了“開箱率”這一最大的問題。
產業生態鏈趨于成熟,最終賦予到產品的售價也讓用戶越發的接受,供應商有著成熟的面板方案,品牌方發售的產品也有著良好的認知度,最終生態鏈日益成熟。
折疊化的現狀與未來
從平面屏到曲面屏,再到現在的折疊屏,上級面板工廠時隔幾年就能公布新的技術,而從近5年的手機市場來看,除了半導體硬件的性能提升,最備受矚目的就是屏幕了,暫且不提刷新率、分辨率這些基本參數,從它的外形呈現來看,已經進入了折疊屏的時代。
嚴格意義上來講,折疊屏也是曲面屏的一部分,但卻是前者的最終形態,折疊屏幕的誕生使得產品有著更強的科技感,從易用性等方面也有提升,而現在的折疊屏處于當初曲面屏剛剛誕生的階段,剛剛進入2.0時代。產能、開箱率、面板性能參數等有著非常大的提高,但前方還有一條很長的路沒有走,如果折疊屏能夠解決以上問題,那么取代目前的平面、曲面的呈現形式,是必然的!
云手機受“木桶效應”所限
華為在2018年就誕生了“云手機”這一技術猜想,并且在同年賦予到產品中并進行測試,“云手機”在行業中目前有著巨大的技術突破,或許是用戶和品牌商認知的問題,還沒有大批量的生產和投入市場中。而“云手機”最終的形式,或許就是一片屏幕這么簡單,而就是因為屏幕的這一“短板”,遲遲沒有大規模的上市。
在解決了產能、開箱率、信號傳輸等以上提到的眾多問題,“云手機”在3年內普及是非常有希望得。
-
柔性屏
+關注
關注
1文章
165瀏覽量
21664 -
云手機
+關注
關注
0文章
43瀏覽量
8109 -
折疊屏
+關注
關注
3文章
525瀏覽量
1538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