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隨著中國大陸高世代線產能的釋放,液晶面板市場競爭也日趨激烈,加速了行業洗牌。韓國面板廠陸續關停LCD產線,使得行業集中度得到提升,主要表現在市場份額向中國大陸廠商集中,行業機構預計今年中國液晶面板市場份額將超過50%。
而液晶面板產業向國內轉移必定會帶動上游產業鏈發展,偏光片作為液晶面板的上游材料也將受益。然而,據筆者查詢發現,在國內偏光片市場供不應求的情況下,A股相關公司卻難以擺脫虧損現狀?
國產替代空間大
作為生產LCD的關鍵部件,偏光片的市場需求受下游面板行業發展的影響較為顯著。近年來,雖然LCD面板增速有所放緩,但仍是偏光片的主要需求來源。IHS預計2018-2020E偏光片保持約6%的同比增速,增長動力主要來自LCD面板需求的增長,以及OLED面板的高成長。
由于偏光片生產技術門檻較高,目前主流的偏光片制造商仍集中在日韓,自2013年起,LG化學、住友化學、日東電工為偏光片制造行業三巨頭,隨著中國臺灣和大陸偏光片產業的發展,三大巨頭的市場份額也從2014年的72%下降到2018年的66%,國內三利譜、盛波光電等企業市場份額從起步的0%上升為8%。然而,相較于國內面板產能的市場占有率,本土偏光片的供給關系仍較為緊缺。
近年來,中國面板廠商新產能持續釋放,產能聚集中國大陸,全球液晶電視面板產能競爭格局巨變。據群智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中國大陸面板廠商在全球電視面板市場份額達到55.5%,較去年同期提高了9個百分點。
隨著面板產線向中國大陸轉移帶動上游產業鏈積聚,日韓企業逐漸退出偏光片市場。從偏光片的發展歷史來看,日本、韓國、中國臺灣偏光片產業的繁榮均受益于本土面板產業需求旺盛,上下游高度協同、面板廠通過扶持本土供應鏈從而帶動產業集聚是必然的發展趨勢。
不久前,LG化學剝離偏光片業務,并出售給國內A股公司杉杉科技。此外,日東電工也逐步關閉一些利潤較低的偏光片廠,并轉向與國內企業合作,提供偏光片相關技術支持。在國際品牌逐漸淡出的同時,國內偏光片廠商卻剝離其他資產,聚集力量發展偏光片產品。去年10月,深紡織擬剝離物業管理及印染業務的相關資產,押注偏光片產業。
可見,隨著國內液晶面板產業快速發展,我國偏光片產業也加快發展。但目前我國偏光片的自給率仍然很低,供應存在較大缺口,尤其大尺寸偏光片市場國產替代空間較大,預計大陸偏光片廠商將迎來良好的發展良機。
為何A股公司難以擺脫虧損現狀?
目前,國產偏光片實際上是供不應求,存在較大的產能缺口,但國內本土偏光片廠商較少,A股只有三利譜、深紡織(盛波光電)兩家公司,然而,在市場供不應求的情況下,三利譜和深紡織的經營業績卻不盡人意。
近兩年,在國產替代的趨勢下,A股兩家偏光片公司的營收也實現大幅度提升。其中,三利譜的營收從2018年8.8億元上升到2019年14.48億元,同比增長64.60%;而深紡織的偏光片業務收入2019年也達到14.3億元,增幅為71.80%。
相較于營收大幅增長,兩家公司的毛利率卻逐年下降。2017-2019年,三利譜的毛利率分別為25.98%、17.97%、16.60%;而深紡織的偏光片業務毛利率分別為9.19%、-5.29%、0.18%,比三利譜更低。
對于毛利率逐年走低的原因,業內人士指出,由于國內偏光片上游原材料國產化匱乏、批次質量不夠穩定,技術也不夠成熟,因此國內偏光片企業能夠創造的附加值十分有限,價格更是難以提高。
更值得注意的是,相較于國外同行,A股兩家公司的偏光片產線面臨著競爭力不足的問題。業內人士指出,偏光片的幅寬決定產能和切割效率,寬幅產線是未來的趨勢。目前偏光片主要有5種不同裁切幅寬的生產線,分別為500mm、650mm、1330mm、1490mm、2500mm,其中500mm、650mm統稱為窄幅,其余三種統稱為寬幅,其中2500mm目前稱為超寬幅。偏光片生產線的寬度對生產能力有較大影響,更寬的生產線是競爭力的關鍵因素,更寬的生產線可以應用于大尺寸電視偏光片的制造,大尺寸電視市場也是全球增長最快的面板市場。
但是目前無論是三利譜還是盛波光電,生產線最寬寬幅為1490mm,1490mmTFT偏光片生產線理論上能夠生產的偏光片最大面積為65寸,但與2500mmTFT偏光片生產線相比,其在生產43寸以上液晶面板所用的偏光片裁切利用率較低,因而單位材料成本較高。
以三利譜為例,其子公司合肥三利譜光電寬幅(1,490mm)TFT偏光片生產線(產能1,000萬平方米)于2016年10月底投產,2017年已經開始批量生產,2019年實現收入62,197.98萬元,凈利潤虧損6,904.26萬元,相較于2018年,虧損增加4,775.93萬元。
而為了擺脫虧損現狀,A股兩家公司持續調整產品結構以及加快超寬幅偏光片產線建設。深紡織今年Q3凈利預增或達198%,深紡織稱,子公司深圳市盛波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產品訂單結構調整效果明顯,產能提升,平均毛利率提高,主營偏光片業務持續同比減虧。
另外,三利譜于今年2月定增擬募資不超過11億元,用于投建超寬幅2500mm LCD偏光片生產線。三利譜認為,電視用偏光片市場規模巨大,躋身全球一線偏光片企業陣營,必須爭取市場占有率,而擬投資建設的定增項目2500mm產線會進一步解決規模問題,待形成相應規模后,毛利將明顯改善。
然而,偏光片產線建設周期一般為2-3年,屆時,三利譜與深紡織或許會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
供需偏向寬松,未來價格存下行壓力
目前,全球偏光片供需比處于緊平衡狀態,但2020年或為轉折點。IHS預計到2022年10條新增偏光片生產線投產。在需求端,2020年全球液晶面板新增產能為2100萬平方米,而退出產能達到了3600萬平方米,全年面板產能面積減少了1500萬平方米。“整體而言,到2022年,偏光片供需偏向寬松,將促使偏光片產能超過需求的24%,轉為產能過剩。受累產能過剩,未來偏光片價格存在下行壓力,這將利好TCL華星等面板廠商。”TCL相關人士對集微網表示。
今年以來,三星顯示、LGD先后宣布關停LCD產線,也導致偏光片市場發生連鎖反應,LG化學將其偏光片業務出售給國內企業杉杉科技。據Omdia數據顯示,LG化學供應給LGD偏光片所占份額最大,占其偏光片總需求47%,三星SDI與三星顯示也有類似的關系,三星顯示46%的偏光片由三星SDI供給。韓國兩家面板退出市場后,其偏光片產品肯定向其他面板廠商轉移,從而加劇偏光片市場競爭。
一位偏光片企業負責人對集微網表示,“三星、LGD退出LCD市場,其對應的市場訂單肯定會轉到別的廠家,國內面板廠都會接到一些訂單,但由于整體市場比較低迷,且市場容量是比之前小,即使三星SDI、LG化學的產能轉到國內面板廠,也將面臨著激烈的市場競爭。”
“終端市場需求下降肯定會加大偏光片市場競爭,但由于低端產品價格調整空間非常小,我認為低端產品價格會比較穩定,不會有太大的波動,不過,在中高端偏光片產品方面,比如打孔、超薄等產品的利潤空間還相對較大一些,這類產品價格肯定會下滑的。”上述人士接著表示。
而另一位業內人士也對集微網表示,“在國內產能持續擴大,市場需求量減少的背景下,偏光片的價格肯定會持續下滑。具體表現主要在于三個方面,第一,終端市場需求下降肯定會影響偏光片市場,第二,在產能方面,國內現在不停的在增加產能,未來產能肯定是比較大,第三,三星顯示、LGD放棄LCD的市場,轉移到OLED(單層偏光片的應用導致需求減半)方面等,導致市場需求減少。”
可見,隨著日韓企業退出LCD市場以及國內面板廠商擴產進入尾聲,全球液晶面板產能將會減少,而偏光片產能卻出現增加,導致偏光片供需偏松,市場競爭也將會愈加激烈,若國內偏光片廠商的技術和寬幅產品不能及時響應市場需求,或者市場競爭加劇導致顯示產品價格下降、降價壓力向上傳導至偏光片市場,都將會對偏光片廠商產生不利影響。
責任編輯:tzh
-
OLED
+關注
關注
119文章
6220瀏覽量
224827 -
三星電子
+關注
關注
34文章
15875瀏覽量
181334 -
lcd
+關注
關注
34文章
4438瀏覽量
168393 -
液晶面板
+關注
關注
10文章
474瀏覽量
4006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