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能集團、大唐集團、華電集團、國家能源集團、國電投集團,被稱為國家五大發電集團。
2019年,我國全口徑發電量7.33萬億千瓦時;其中,五大發電集團發電量3.36萬億千瓦時,占比45.8%,近半壁江山。
11月,五大發電集團大佬集體亮相四川省與中央企業合作發展座談會暨項目簽約儀式。
他們分別是:
中國華能集團公司總經理鄧建玲
中國大唐集團公司總經理寇偉
中國華電集團公司董事長溫樞剛
國家能源投資集團公司總經理劉國躍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總經理江毅
早在30年前,華能集團于1990年開始陸續進入岷江、嘉陵江等流域開發水電,掀開五大發電集團入川序幕。
30年風云際會,五大發電集團不斷在川深耕布局。此番集體入川,又將有哪些新動作?
為何悉數入川?
五大發電集團的入川史,就是一部精彩的水電資源爭奪史。
四川水電資源豐富,擁有著名的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三大水電基地,2000年底水電裝機容量即超過1000萬千瓦,成為全國水電第一大省。
這么好的資源,讓發電巨頭們趨之若鶩,紛紛在四川布下“重兵”。
1990年,華能集團率先入川,開始在“三江兩河”(嘉陵江、岷江、涪江、寶興河、瓦斯河)流域進行中型水電開發。
2000年西部大開發號角吹響,水電投資領域引入競爭機制,投資主體多元化,梯次開發流域化,現代企業管理制度的創新,四川水電開發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
2000年11月,國電集團(2017年國電集團和神華集團合并組建成立國家能源集團)在川設立國電大渡河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以大渡河上已建成的龔嘴、銅街子電站為“母體”,全面開發大渡河流域水電資源。
2003年3月,華電集團四川公司成立,其水電項目集中在金沙江流域。
2006年底,國電集團和大唐集團幾乎同一時間在川成立全資子公司。國電四川發電有限公司主要擁有金堂火電廠及中小水電項目;大唐四川發電有限公司則主要涉足大渡河、嘉陵江、青衣江等水電開發。
“十二五”期間四川加大電力裝機建設力度,發電集團加速入川布局。
2011年9月,神華集團落子四川,隨后神華四川能源有限公司成立,在江油市規劃建設100萬噸儲煤基地并配套建設4×1000MW超超臨界燃煤發電機組。
作為五大發電集團中最后一位入川者,2012年6月,國電投集團成立國家電投四川公司,立足四川輻射西南區域。
至此,五大發電集團全部入川。省能源局相關負責人曾表示,四川擁有一流的水電資源,而一流的勘察設計隊伍、水電開發企業聚集四川,將推動我省建成全國一流的水電能源基地。
事實也的確如此,截至2019年底,四川水電裝機容量和發電量均居全國第一。
新布局哪家動作大?
新時代西部大開發將形成新格局,在此背景下,五大發電集團此次入川,又將有什么新的布局?
“我們始終把四川作為發展戰略要地。”華能集團總經理鄧建玲帶來增資的好消息,據他介紹,“十四五”期間,華能集團將在四川新增投資1000億元,預計可創造就業崗位100萬個,帶動上游設備產業約400億元,拉動GDP約2000億元。
其中,將建成大渡河硬梁包水電站,開工建設涪江鐵籠堡水電站,加快開發“三州一市”(甘孜州、阿壩州、涼山州、攀枝花市)新能源基地項目。
國家能源集團總經理劉國躍帶來了新的簽約項目。央企四川行期間,國家能源集團旗下國電大渡河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與樂山市人民政府簽署企地共建合作協議,將投資105億元,合作建設大渡河枕頭壩二級和沙坪一級水電站。
與過去相比,五大發電集團在川布局不限于電力開發,而是不斷延伸產業鏈,積極拓展電力上下游產業。
最晚入川的國電投集團,此次動作最大。國電投集團總經理江毅介紹,他們將以天府新區為重點,開拓電能替代、綜合能源開發等新業務、新業態。
根據簽約協議,投資100億元的國電投集團區域總部項目將落地天府新區。同時,國電投集團在川新設分支機構:國家電投集團西南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在現場正式揭牌,作為四川省能源研究的智囊機構,研究院將承擔西南區域政策規劃咨詢、戰略研究,打造“政產學研用”融合研究平臺。
國電投集團還分別與宜賓五糧液集團、川投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最早入川的華能集團也在拓展業務范圍,“十四五”期間在川將開展增量電網、熱電聯產、油氣供銷等綜合能源服務,加快培育新的增長點;同時將建設西部地區首個規模化水電解制氫示范項目。
此外,華能集團、大唐集團、華電集團均與四川省人民政府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將進一步加大在川發展力度。
責任編輯:lq
-
發電
+關注
關注
0文章
221瀏覽量
27420 -
產業鏈
+關注
關注
3文章
1352瀏覽量
25864 -
華能集團
+關注
關注
1文章
7瀏覽量
7554
原文標題:解碼:國家五大發電集團大佬集體入川,有啥新動向?
文章出處:【微信號:gridthink,微信公眾號:電網智囊團】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