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多個部門共同約談多家在京運營的共享電動自行車企業,提出限期整改要求,并再次明確不發展共享電單車。至此,明確表示不發展共享電單車的城市已包括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國內主要一線城市。
相比之下,在多數二三四線城市等地區,居民對 3-10 公里的出行需求尚未得到滿足,共享電單車可以填補這部分空白,因而當地監管部門對共享電單車的接受度更高。資料顯示,我國共有 333 個地級行政區,2846 個縣級行政區,38755 個鄉級行政區。這對共享電單車企業而言,顯然是一個巨大的增量市場。
在這種情況下,滴滴、美團、哈啰等巨頭紛紛挖掘下沉市場。易觀分析高級分析師覃承萍表示,“去年共享電單車盈利模式已通過市場檢驗,在供不應求的當下,及市場不發生極端惡性競爭情況下,其盈利能力前景還是很可觀的,按 2 年投放周期算,投入產出比至少也得有 2-3 倍。”
網經社生活服務分析師陳禮騰表示,“不同于過去的共享單車(電單車)野蠻競爭,現階段的共享出行競爭均朝著精細化運營的方向發展,各平臺的用戶群體基本形成,依靠騎行體驗等服務構建自身‘護城河’是各家競爭的方向。”
共享電單車成新增長點,頭部平臺掀新一輪爭奪戰
實際上,從 2016 年開始,國內陸續就有共享電單車產品出現,比如小鹿單車、7 號單車、享騎等,市場一度出現群雄逐鹿的形勢。
不過,2017 年 8 月交通運輸部等 10 部委聯合印發《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 “不鼓勵發展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陳禮騰表示,這直接遏制了共享電單車的發展。
行業轉折出現在 2019 年 4 月,被譽為電動自行車行業 “新國標”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于當月實施。該政策明確了電動自行車的標準,符合標準的電單車將被歸為非機動車,上路無需駕照。陳禮騰表示,“新國標”施行后共享電單車迎來了新生機。
伴隨著 “新國標”政策的實施,共享電單車行業正式進入快速發展期。尤其是今年,滴滴、美團、哈啰等頭部平臺在共享電單車行業頻頻布局。
今年 4 月,滴滴公布未來三年戰略,稱電單車成為青桔今年重點發展業務。同樣是 4 月,據《晚點 LatePost》報道,青桔獲 10 億美元融資。在隨后的 8 月,青桔在北京舉辦發布會,宣布推出三款新車,其中兩款是電單車。
美團 CEO 王興則在今年 8 月的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共享電單車業務高頻率的消費場景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機遇,對美團而言具有長遠的戰略意義,美團會致力于成為這一行業的領軍者。
11 月,哈啰出行執行總裁李開逐透露,哈啰將切入兩輪電動車業務,推出智能兩輪 “新物種”。談及布局兩輪電動車原因,李開逐表示,兩輪電動出行市場空間巨大。一個月后,哈啰電動車已經在山東、安徽等多地低調招商,加速拓展門店網絡。
對此,覃承萍認為,共享電單車有比較大的增長空間,尤其在網約車無法觸及的下沉市場,具備很強的補充效用。
“電單車不像單車那樣對公共交通有比較強的依附性,其應用場景更廣泛,能夠覆蓋點到點的出行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對公共交通存在替代關系。而且相比之下,共享電單車的單車效率、客單價等均更高,在當前尚處于供不應求的階段,其商業營利性比單車更強。”覃承萍表示。
一線城市明確不發展共享電單車,下沉市場需求巨大
近日,北京市交通委聯合多個部門共同約談多家在京運營的共享電動自行車企業,提出限期整改要求。逾期未能整改到位的企業及其運營平臺,或將面臨行政罰款、扣留車輛、下架 APP 等多重處罰。
北京市交通委指出,相關法律法規明確了北京市 “不發展電動自行車租賃”的基本原則。而在此前,北京市交通委已針對多家企業的違規行為實施了行政處罰。
實際上,明確表示不發展共享電單車的一線城市還有上海、深圳、廣州。覃承萍表示,“政府鼓勵發展共享電單車的初衷是補充交通,但一線城市公交交通已經比較發達,對共享電單車的需求程度低于二三線,同時共享電單車的投放會涉及交通秩序、街道管理等多層面工作,對一線城市而言或許負擔大于利好。”
而與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一線城市不同,許多二三四線城市等地區的公共交通系統還有待完善,居民對 3-10 公里的出行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共享電單車可以明顯滿足人們的出行需求。
因此,盡管二三四線城市對共享電單車的投放配額和運營管理有所規定,但對共享電單車管制相對寬松,整體而言對共享電單車的接受度更高。
今年 9 月 8 日,民政部發布的《2019 年民政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我國共有 333 個地級行政區,2846 個縣級行政區,38755 個鄉級行政區。這對共享電單車企業而言,顯然是一個巨大的增量市場。
據報道,合肥、銀川、昆明、鹽城等地區都明確鼓勵發展共享電動自行車。以銀川為例,為倡導市民規范使用和停放單車,提升共享單車管理能力,共享單車將逐步退出銀川市場,更換為共享電單車。
今年 6 月 30 日艾媒咨詢發布的《2020 中國共享電單車安全管理專題研究報告》顯示,2020 年共享電單車用戶城市分布中,一線城市用戶僅占 1.8%,二線城市占 27.4%,三線城市占 36.2%,四線城市及鄉村的用戶則占 34.6%。由此可見共享電單車在二三四線城市的巨大需求。
而在 10 月 30 日發布的《2020 年中國共享出行發展專題研究報告》中,艾媒咨詢分析師認為,受一二線城市管制力度等因素影響,共享電單車主要投放市場在三四線以后城市及城市鄉鎮地區,主要緩解當地公共交通工具不足、出租車系統不完善等問題。未來,隨著共享電單車進一步規范化,其市場覆蓋范圍也將進一步擴大。
覃承萍表示,“共享單車市場應該還會保持一個穩定的增長速度,更大的變化在共享電單車,未來 2 年會有 1-2 倍的漲幅。”
行業盈利前景可觀,精細化運營是發展方向
在共享電單車領域,哈啰出行于 2017 年 9 月推出哈啰助力車。在 2019 年下半年,哈啰出行負責人曾對外表示,“目前哈啰助力車已經回本盈利,在沒有新投車輛的情況下,助力車是整個公司最賺錢的部門。”
2020 年 4 月,哈啰出行 CEO 楊磊表示,哈啰電單車市場份額達到 70%。不過,今年開始,美團、滴滴等都在不斷加碼電單車,整個市場再次進入激烈的競爭中。
在 11 月 20 日發布的《中國共享兩輪車市場專題分析 2020》中,易觀分析認為,行業仍需警惕業內玩家出于市場卡位考慮,大規模無序車輛投放。在用戶共享電單車消費習慣尚未全面建立時造成車輛資源浪費,破壞現有盈利模式。這將使得共享單車領域發生過的 “單車墳場”“平臺大量倒閉”現象在共享電單車領域重演。共享電單車領域亟待市場監管機構,對共享電單車市場準入進行監督及審核。
從市場規模看,易觀分析的報告顯示,共享電單車行業 2019 年整體交易規模實現 41.68 億元,同比增長 60%。報告還預計。2020-2021 年中國共享電單車領域,在新國標政策推動市場車輛更替、新冠疫情助力電單車消費方式普及、市場玩家加速電單車車輛規模化投放以達到市場占位目的等因素助推下,電單車市場交易規模將突破百億元。
覃承萍表示,“去年共享電單車盈利模式已通過市場檢驗,在供不應求的當下,及市場不發生極端惡性競爭情況下,其盈利能力前景還是很可觀的;按 2 年投放周期算,投入產出比至少也得有 2-3 倍。”
在行業變現能力上,易觀分析則認為,單輛車日均收入主要受到單次訂單金額與單輛車日均訂單量因素影響。目前行業廠商在單次服務定價方面趨同。因此,提高單輛車日均訂單量,即單輛車日均車輛翻臺率,成為行業提升單車日均收入關鍵。
另一方面,單輛車日均成本主要受到車輛采購成本、車輛生命周期、運維人員日均工資、運維人員日均車輛維護數量、單車日均維修成本影響。考慮日常線下車輛維護工作質量因素 , 共享兩輪車行業難以在運維人員日均工資成本方面進行較大壓縮。
此外,考慮兩輪車價格空間有限,行業玩家難以在此方面形成較大競爭差異。因此,降低車輛損耗率與維修率,提高車輛生命周期,成為行業降低成本重點。
“不同于過去的共享單車(電單車)野蠻競爭,現階段的共享出行競爭均朝著精細化運營的方向發展,各平臺的用戶群體基本形成,依靠騎行體驗等服務構建自身‘護城河’是各家競爭方向。”陳禮騰表示,構建 “護城河”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服務閉環的構建。
責任編輯:PSY
-
電動車
+關注
關注
73文章
3030瀏覽量
114692 -
市場
+關注
關注
1文章
128瀏覽量
20973 -
共享單車
+關注
關注
1文章
344瀏覽量
3355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