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冠疫情和貿易保護加速了國產替代進口的進程,與之相關的國產化技術能力會得到提升,包括芯片工藝及制造、設計、封裝等諸多方面。與此同時,國產化在各主要行業的應用將成為主旋律。
電子發燒友網《2021半導體產業展望》專題,收到近50位國內外半導體創新領袖企業高管的前瞻觀點。國民技術作為中國信息安全IC設計領域領軍企業和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電子發燒友特別采訪了國民技術總經理助理牟鑫慧,邀請他對2021年半導體市場提供前瞻觀點和技術趨勢分析。
牟鑫慧表示,國民技術明年將繼續加大在安全芯片、通用MCU、無線射頻等相關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提升公司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公司N32G/N32L系列MCU與國內外同類產品比較,具有高性能、高集成度、硬件級安全、超低功耗等差異化競爭優勢,覆蓋工業控制、電機控制、智能表計、智能家居家電、醫療健康、消費電子、電池及能源管理、生物識別、通信、機器人、汽車電子等應用領域。應用落地方面,將現有基礎上,繼續面向細分行業應用方向上拓展,以解決細分行業痛點為突破口,與行業應用解決方案商、終端廠商等產業鏈合作伙伴一起,持續推出滿足細分行業應用需求的優勢解決方案,實現全產業鏈的多方合作共贏。
疫情帶來了挑戰與商機
針對今年的疫情,國民技術認為這為抗疫用品帶來了巨大的商機,用于抗疫設備的各種芯片產品銷量猛增,成為一大亮點。包括國民技術在內的許多芯片企業在疫情初期適時推出了額溫槍、血氧儀等相關解決方案,為抗疫做出了貢獻。與此同時,基于多種因素,國產替代市場機遇已在形成,相關行業的國產化趨勢明顯。
當然,全球貿易局勢及疫情的緣故也帶來了需求端及供應端兩方面的挑戰,這無疑給2020年企業經營增加了不確定因素。目前全球范圍的新冠疫情仍未見好轉,對全球各國產業鏈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沖擊,全球半導體器件供應還將繼續波動。國外疫情蔓延導致國際物流受到影響,造成國內需要的半導體器件和產品供應不足,這對于國內半導體企業來說,既是困難也是發展的機遇,因為原本需要采購國外器件的行業,現在可能被迫要改用國產替代品。鑒于新冠疫情及國際友商缺貨原因,近期國產需求增量明顯,替換節奏明顯加快。
國民技術積極面對后疫情時期集成電路市場的深刻變化,在主營產品市場風險與機遇并存的局面下,結合公司核心技術能力,加快產品迭代和新產品戰略布局,聚焦“安全+通用”領域,優化資源配置,加強管理,以保持公司既有市場的產品競爭力和進入大規模新興市場的產品開發能力。
今年公司MCU產品出貨按照年初既定計劃,穩步執行,到目前為止,已提前完成預定目標,出貨產品已經用于在工業控制、家電、智能表計、電機、消費類、BMS、醫療、安防應用方面實現國產替代,并得到了部分行業客戶的認可。
2022年MCU市場將接近240億美元
從“新基建”的大背景看,國內半導體市場將有望借助新基建迎來新一輪的大發展。僅以物聯網MCU市場為例,在“萬物互聯”的趨勢下,物聯網的發展帶給MCU行業新的發展周期。據iFind數據顯示,MCU在中國的應用中,與新基建通信網絡基礎相關的物聯網消費電子(26%)、計算機網絡(19%)、工業控制(11%)占據了整個MCU應用市場的56%。另外根據調查數據預估,到2022年全球MCU數量將達到438億顆,市場規模有望接近240億美金。
另外從半導體產業外部環境來看,中興華為等一系列事件,讓國家、政府和企業都深刻地意識到掌握核心關鍵技術的重要性,多個領域都在加快國產替代的速度。而全球疫情對供應鏈的影響,客觀上進一步推進了對國產芯片的需求和依賴程度。
因此,國產芯片在2021年有望抓住這一波發展機遇,在產品技術性能上逐漸縮小與國外先進產品的差距,在自主創新之路上邁上一個新的臺階。
-
國民技術
+關注
關注
2文章
309瀏覽量
2050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