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如今萬物互聯,方興未艾。2017年約有84億網絡連接的恒溫器、相機、路燈和其他電子產品。到2020年,這個數字可能超過200億,而在2030年可能達到5000億或更多。因為這些設備都是連網的,每一種設備—無論是語音個人助手還是手機支付停車計費表或工業機器人的溫度傳感器—都容易受到網絡攻擊。
如今,許多“智能”連網設備都是由知名大公司制造的,比如谷歌、蘋果、微軟和三星,它們都有技術系統和營銷激勵來快速解決任何安全問題。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設備加入連網大軍,比如燈泡、門鈴,甚至是UPS運輸的包裹。這些設備及其配套連網系統通常是由未知公司制造的,許多發展中國家沒有資金或能力或品牌識別需要去充分考慮其安全性能。
不安全的物聯網設備已經造成了重大的網絡災難,例如2016年Dyn公司遭受的網絡攻擊破壞了美國80多個熱門網站。要解決這個問題,物聯網領域的學者Nir Kshetri表示,區塊鏈系統可能帶來一種跟蹤和分發安全軟件更新的新方法。
簡單來說,區塊鏈可以看作一個記錄交易的計算機數據庫,其可以同時在不同地方記錄下這些數據。從某種意義上說,它就像一個公告板,人們可以在那里發布交易通知。每個帖子必須附有數字簽名,不能更改或刪除。
Nir Kshetri并不是第一個建議使用區塊鏈系統來改善物聯網設備安全的人。2017年1月,一個包括美國網絡巨頭思科、德國博世、紐約銀行梅隆公司、中國電子產品制造商富士康、荷蘭網絡安全公司Gemalto和眾多區塊鏈初創公司的小組形成并致力于開發這種區塊鏈系統。
設備制造商可以使用它來代替創建他們自己的軟件更新設施。這些小公司將不得不對它們的產品進行編程,以便定期用區塊鏈系統進行檢查新的軟件。然后,他們將安全地上傳他們的更新。每個設備都具有安全性極高的密碼身份,以確保制造商與正確的設備進行通信。因此,設備制造商和他們的客戶會知道設備將具備有效而持續的安全性。
這些類型的系統將很容易被編進存儲空間有限和處理能力較弱的小型設備中。它們需要標準的方式來完成通信和認證更新,并識別安全的信息。
現有區塊鏈,包括比特幣SPV和以太Light客戶端協議( Ethereum Light Client Protocol)似乎非常具有發展前途。區塊鏈創新者將繼續尋找更好的方法,使數十億物聯網設備更容易完成自動檢查和安全更新。
不過,僅開發能夠保護物聯網設備的區塊鏈系統是不夠的。如果這些設備的制造商不真正使用這些系統,那么每個人都將面臨網絡安全的風險。那些制造低利潤率設備的公司,因此如果沒有外界的幫助和支持,他們不會添加這些保護層。他們需要技術援助,加上來自政府法規和消費者預期的壓力,才能改變其目前的做法。
審核編輯:符乾江
-
網絡攻擊
+關注
關注
0文章
331瀏覽量
23534 -
區塊鏈
+關注
關注
111文章
15563瀏覽量
10670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