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軌交11號線嘉定北站,在這個嘉定最繁忙的交通樞紐之一,每天有數萬人匯聚于此,為了生活和夢想各奔東西。很少有人注意到,在嘉定北站西北方向直線距離四五十米處,矗立著一個啟用僅一年多的園區——嘉康物聯網芯天地產業園。
去年10月揭牌的上海智能傳感器產業園,在嘉定全區19個特色產業園區中“輩分最小”,卻在今年3月底作為全市26個特色園區之一被重點推介。嘉康物聯網芯天地產業園,正是上海智能傳感器產業園的核心園。
剛過“周歲”的上海智能傳感器產業園,為何能脫穎而出、后來居上?
不創新就是滯后
上海正加快構筑“一體兩翼”的集成電路產業高地,“一體”是約占上海市集成電路總產值六成以上的張江,“兩翼”是后起之秀臨港和嘉定。
在集成電路領域,上海是國內“產業鏈最完整、產業集中度最高、綜合技術能力最強”的區域。業內有個說法,中國集成電路看上海,上海集成電路看張江。而未來的上海集成電路,還要看臨港和嘉定。從這個維度來看,上海智能傳感器產業園肩負著重要使命,它關系到“一體兩翼”中的“北翼”能否振翅高飛,關系到嘉定何時能實現“智能傳感器及物聯網”千億級產業,關系到上海乃至全國的集成電路發展。
聚光燈下固然光芒萬丈,但同樣要承受難耐的灼熱。
10月下旬召開的上海智能傳感器產業園現場推進會上,嘉定區委書記陸方舟強調,在上海集成電路“一體兩翼”產業布局戰略中,嘉定承擔著重要職責使命,“不前進就是退步、不創新就是滯后。”
嘉康物聯網芯天地產業園總建筑面積達10萬平方米,已經啟用的一期項目總建筑面積為5.5萬平方米。眼下,產業園內已經集聚了超摩光電、道生物聯等30余家具有創新技術的潛力企業。以道生物聯為例,雖然成立僅一年多時間,但其技術管理團隊有成功的創業經驗和強大的研發能力,目前已擁有10余項發明專利。道生物聯董事長何輝表示:“我們可以為嘉定的傳感器和物聯網上下游企業提供具有競爭力的互聯技術和芯片,從而推動嘉定物聯網產業發展。”
嘉康物聯網芯天地產業園共享工位
有別于一般園區,嘉康物聯網芯天地產業園的“過人之處”還在于,“藏”著一個國字號的創新中心——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從年初開始,由國家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和上海微技術工研院牽頭實施“聯合會戰”,在最短時間內組織了400萬顆紅外溫度傳感器的增產擴能,以迅速增加市場供給。創新中心肩負的“國家使命”以及業內的號召力,在抗“疫”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目前,創新中心運營著會員數超過1000家的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聯盟,會員囊括了華為、大疆、上汽等各個領域的領頭羊。此外,創新中心還聯合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組建聯合實驗室。去年底入駐中心的萬測聯合實驗室,擁有13個功能實驗室、60多個測試項目。實驗室負責人鄭敏告訴記者:“我們可以為企業提供‘天南地北’‘春夏秋冬’等各種實驗環境。”
萬測聯合實驗室
與此同時,創新中心建立了傳感器資料庫平臺,收錄了25000余款傳感器產品數據。創新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企業只要提出需求,我們就能提供精準匹配的傳感器產品信息。”
“北翼”何時振翅高飛
作為物聯網發展不可或缺的核心技術之一,傳感器相當于我們的眼鼻耳舌,是所有智能化的起步入口和數據來源。實現萬物互聯,傳感器是關鍵。
傳感器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開園僅一年多的上海智能傳感器產業園,為何被上海委以重任?簡而言之,一是有基礎,二是有應用。
先看基礎,嘉定已形成“十一所三中心二基地”以及同濟大學等7所高校的科研規模,還集聚了一批包括上海物聯網公司、新傲科技、禾賽科技、歐科薇、鈞嵌傳感等在內的技術領先企業,物聯網產業生態圈初具雛形;再看應用,近年來嘉定的智能傳感器及物聯網、高性能醫療設備及精準醫療、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智能化等智能硬件應用新興產業發展迅猛,逐漸形成以終端帶動上游產業發展的態勢。
為承載全市集成電路產業,嘉定在全區范圍內布局上海智能傳感器產業園,以“一核兩區”為格局,規劃范圍約3平方公里:“一核”即以嘉定北部為核心區域的產業集聚區,規劃范圍約2平方公里;“兩區”即規劃范圍約0.5平方公里的徐行—菊園智能制造與創新產業聚集區,以及規劃范圍約0.5平方公里的安亭汽車電子軟件與示范應用產業集聚區。
當下的重中之重,是“一核”的打造。上海智能傳感器產業園經濟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許利萍介紹,產業集聚區以嘉康物聯網芯天地產業園為核心,以軌交11號線嘉定北站為樞紐,由南向北沿城北路為發展軸,分設科研功能區、企業聚集區、研發中試區、產業發展區及智能科創小鎮應用示范區五大功能區域。
做好空間布局之外,嘉定出臺“智能傳感器39條”,企業從注冊到項目落地再到后期發展的所有環節,均有優惠政策支持。比如在資金扶持方面,開園以來邁柯博、利揚芯片、盛密科技等22家智能傳感器行業企業累計申請各級扶持資金近5000萬元,經認定的智能傳感器行業企業還享受到了總計近2000萬元的租金減免。
目前,上海智能傳感器產業園規劃范圍內共有企業300余家,預計今年全年產值250億元左右。許利萍透露,產業園在談項目有40余個,總投資260億元,預計達產后年產值達150億元。
按照規劃,到2025年,上海智能傳感器產業園力爭實現產業經濟規模1000億元,成為國內一流的智能傳感器產業園。
藍圖已繪就,但必須直面的現實是,與世界上的行業巨頭相比,國內傳感器產業仍存在較大差距。作為嘉定最年輕的產業園區之一,從“起勢”邁向“成勢”,上海智能傳感器產業園任重道遠。
責任編輯:xj
原文標題:上海智能傳感器產業園:從“起勢”邁向“成勢”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3文章
51407瀏覽量
756630 -
智能
+關注
關注
8文章
1716瀏覽量
117701
原文標題:上海智能傳感器產業園:從“起勢”邁向“成勢”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