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因公司分拆的消息致股價上漲了10%以上。
過去的一年,小米股價近于“瘋狂”。
2020年1月4日,是小米集團值得紀念的一個日子。這一天,小米集團收于35.25港元/股,漲幅6.17%,總市值達到8878億港元,收盤價比17港元/股的發行價上漲107.6%。
隨著小米新品的發布,雷軍當初諾言的兌現,小米集團的未來一片光明。
誰知道,好景不長。1月6日這一天,小米集團股價一度跌去超過500億港元。
而這次下跌,被認為與榮耀的最新進展有關。根據媒體報道:1月5日晚間,供應鏈的消息稱,榮耀采用高通芯片的5G手機已在研發。
難道,小米股價禁不起榮耀聯手高通消息的沖擊?
如果認真分析的話,小米的確會受到沖擊。但是,消費者對榮耀的認可是個最大的未知數。將來,還很難確定。
首先,在華為手機銷量受限的2020年,小米并沒有取得絕對的優勢。
盡管業界對華為在未來2021年的表現普遍不看好,但在過去的2020年中,華為的表現可謂非常“堅挺”。截止到2020年第三季度的數據統計中,華為在總份額上依然“壓制”小米。
華為受限,本以為,小米會抓住這個機會;但是,小米并沒有展現出絕對的優勢。這樣一來,即便華為在2021年如預估那樣在份額上持續下滑,但榮耀同樣迎來了機遇。
第二,榮耀究竟還有多大的潛力可挖不得而知。
在華為的“大樹”之下,榮耀在與小米的競爭中絲毫不落下風。這其中,絕對有“華為”二字的加成。
而在剝離華為之后,原有的技術精干力量隨榮耀品牌一起成為新的榮耀。華為,榮耀,成為“對手”。而據傳言,榮耀,則豪言要打敗華為成為第一。
但是,沒有了華為的光環,消費者對榮耀手機有多大的認可度還是個未知數。即便是高通攜手榮耀,勝負也未可知。榮耀究竟還有多大的潛力?
第三,小米自身的努力意義更大。
根據報道,日前,瑞銀發布研報,將小米集團目標價由23港元下調至22港元;評級由中性下調至沽售。
但是,另外一家機構信達證券的研究報告則重申小米買入評級。
看來,機構也很矛盾。
這樣看來,小米自身的努力意義更大。畢竟,之前華為榮耀是一家人的時候,小米也占據過上風。
當然,今后小米在充電器這樣的事情上,還需要格外的謹慎。
第四,一些業務的規則變了。
小米集團,不僅僅是手機,還有其他。但從今年開始,小米要面對不一樣的規則了。
小米集團2020三季度財報問答會議上,對于最受爭議的互聯網業務,小米集團CFO兼集團副總裁林世偉曾經提到:“關于互聯網業務增長的問題,三季度營收增長放緩的一個原因是公司正在積極地進行金融科技業務的風險控制,二是因為游戲業務,三是用戶增速的勢頭非常不錯,這個階段還是專注于用戶獲取,未來再去考慮商業化變現的問題。”
這段話中,兩個值得關注的業務:金融科技業務和游戲業務。
而恰恰是金融科技業務和游戲業務,規則改變了。
綜上,榮耀聯手高通消息的沖擊,會對小米股價產生較大的影響,但新的規則之下,小米還需要自身的努力。
責任編輯:tzh
-
高通
+關注
關注
77文章
7508瀏覽量
191174 -
手機
+關注
關注
35文章
6899瀏覽量
158278 -
小米
+關注
關注
70文章
14387瀏覽量
144950 -
榮耀
+關注
關注
6文章
1980瀏覽量
3973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