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提到有很多專家預計2021年全國有望新建5G基站超過100萬個,甚至有聲音在鼓吹,四大運營商要保證中國5G領先,不被美國反超,2021年要達到300萬之巨!
毫無疑問,國內四大電信運營商是5G建設的主體,也是國有企業,推進5G建設是其責無旁貸的責任。但是,5G網絡建設是一項耗資極巨的工程,100萬個5G基站將耗費超過3000億的投資,這將吃光三大運營商過去幾年的利潤,更別提300萬了。
有人說,運營商不能太短視,它們在5G上的投資,不光是帶動了自身的發展,還將帶動設備制造業和信息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并通過產業間的關聯效應,帶動各行業擴大信息通信技術應用投資,最終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但是,事實上,今天的電信運營商的日子并不好過,鼓吹它們去孤注一擲地加大5G建設投入,實際上是一種“殺雞取卵”的行為,雞都死了,誰去給你下蛋呢?
更關鍵問題是,我們真的需要100萬個5G基站嗎?
我不是唱衰5G,我也知道“先修路、后致富”的道理,但是我認為5G建設應該遵循一些基本的規律,比如市場規律、技術規律和商業規律。
(1)市場規律:5G應用尚不豐富
當前5G被詬病最多的就是缺乏應用,無論是面向個人客戶的應用,還是面向企業用戶的應用,目前仍相當有限。
面向個人客戶的應用幾乎是乏善可陳,除了測速和耗電外,用戶幾乎感受不到5G帶來的其他改變,說好的5G改變社會呢?!以至于很多5G用戶都選擇關閉5G開關以節省手機電量。
那面向企業客戶的應用呢?這一塊概念很多,比如5G醫療,可以遠程通過5G網絡操控手術;比如5G智能制造,可以遠程通過5G網絡操控挖掘機;比如5G教育,可以讓學生戴上VR眼鏡在家上課,諸如此類。
但事實上,這些應用場景似乎更多適合用于宣傳,對實際生產力的提升并沒有多大作用,很多企業會非常積極地配合這種示范宣傳,但也僅限于此,在實際生產過程中,5G只是一個擺設。
從另一個角度也能印證這個問題——當前5G網絡利用率非常低,遠遠低于4G初期的網絡利用率,為什么呢?因為沒有有價值的應用場景去讓用戶使用5G。所以,很多地方運營商選擇關閉5G基站以節省電費,其實也是無奈之舉。
(2)技術規律:5G技術體系尚不完善
隨著2020年7月份5G標準Rel-16版本階段3協議的凍結,對SA的商用起到了很大支撐作用,從2020年10月份開始,三大通信運營商都開始全部基于SA組網模式去推進5G網絡的建設。但是,SA標準并未全面確定,后續還有Rel-17、Rel-18等版本將對現在架構和功能繼續進行增強和完善。
更重要的是,按此前的計劃,Rel-17版本的凍結時間是2021年12月,然后開始Rel-18的研發。不過現在的最新消息是,3GPP決定將5G最新演進版本R17凍結時間進一步推遲半年,即2022年6月完成該版本協議代碼凍結。
延遲的客觀因素有很多,但最主要的應該是部分技術還不成熟、部分利益需要協調、部分場景需要精細化研究,其說明了5G作為技術平臺融合其他技術走向通用技術的過程中的艱難。
在5G技術體系尚未真正完善的情況下,運營商就傾盡全力去推進5G網絡建設,這是一件非常冒險的事情,一旦后續的的標準體系發生較大變化,甚至無法與當前技術體系兼容,這對已建成的5G網絡是一種巨大的浪費。
這并非無端猜測,畢竟現在全球大部分國家尚未大規模推進5G建設,尤其是美國這樣意圖爭奪5G控制權的國家,它在5G技術體系中的影響力不容忽視,萬一它有意搗亂,確實是可能影響到我國5G網絡的長遠發展步伐。這一點不得不防。
(3)商業合作規律:共建共享將節省大量建站需求
2020年,得益于共建共享,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在5G網絡的建設和覆蓋上緊緊咬住中國移動,沒有被財雄勢大的中國移動甩開,三大運營商在5G網絡上形成齊頭并進的態勢,所以說,共建共享絕對是一個節省建站需求的好舉措。
可以預見,2021年電信和聯通繼續深入共建共享是大概率事件。更關鍵的是,不光電信和聯通,2021年中國移動和中國廣電也很可能開啟貢獻共享5G的行動。
此前,中國廣電曾預計將于2021年建設5G基站40萬個,并指出,未來廣電5G可將700MHz為基礎打底網,用2.6GHz以增強網絡能力,而4.9GHz作為容量補充。2.6GHz和4.9GHz是中國移動擁有的5G頻段,可以看出廣電也將充分共享移動的資源,因此,這40萬個5G基站的目標也必須依賴共建共享才能實現。
所以,共建共享是2021年5G建設的大趨勢,而正是基于共建共享,工信部才會“保守”地提出“2021年新建60萬個5G基站”,我覺得這是非常合理的!
其實關于5G的建設邏輯并不難理解,那到底是誰在鼓吹5G建設的“大躍進”呢?
1、表面上主要是媒體在鼓吹
比如,有媒體鼓吹,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電信運營商有責任打造數字經濟發展的“加速器”,畢竟5G早已不只是新一代技術那么簡單,還肩負著使能千行百業數字化的重任。
5G投資不僅將直接帶來電信運營業、設備制造業和信息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并通過產業間的關聯效應,帶動各行業擴大信息通信技術應用投資,增強投資帶動遞增效應,加速推動數字經濟發展。
漂亮的故事誰都會說,但人生不只有詩和遠方,還有很多眼前的茍且呢!
2、實質上,媒體背后是誰?媒體只是賺些“潤筆費”,其背后的才是真正的獲利者!
這一點不敢深談,就談個事情吧。
幾個月前,在2020年中國國際信息通信展ICT領袖論壇上,某設備商公開宣稱,雖然我國已經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的5G網絡,全國已經建設60萬座5G基站,5G用戶已經超過1.5億,但是在用戶體驗、覆蓋、商業閉環上較之國外仍有差距,主要存在“假、啞、差”問題。
隨后就有所謂的專家一唱一和地附和分析道,中國人想要擁有更好的5G使用體驗,就需要制造商加快網絡建設,這就需要政府盡快推進,運營商加大投入。按照4G網絡約550萬個基站來衡量,現在5G建了60萬個基站,我們基本上才建設了1/10。他的建議就是——“提高5G使用體驗的主要辦法就是加大5G基站的建設力度,提升覆蓋率”。
媒體背后的是誰,一目了然。
5G網絡建設是一條不歸路,永遠不可能建成一張全覆蓋的網絡,那運營商應該在哪些方面發力?
在網絡共建共享的基礎上,運營商之間形成新的“競合”關系,各家運營商為用戶提供的是沒有差異化接入網絡,那么如何在5G時代的競爭中取勝呢?
核心網、業務支撐系統、市場開拓能力、產業生態能力等方面就是各家運營商提供差異化服務的主要領域,需要運營商更深層次的創新。
責任編輯:PSY
-
建設
+關注
關注
0文章
21瀏覽量
11748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06瀏覽量
566028 -
5G基站
+關注
關注
13文章
758瀏覽量
3884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