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愛立信(NASDAQ:ERIC)推出三款全新的Massive MIMO無線產品及六款RAN Compute產品,其業內領先的Massive MIMO產品組合與RAN Compute解決方案再添強援。新推出的產品與方案將加快5G中頻段的應用普及。此次推出的新品內置了Ericsson Silicon芯片系統(SoC),可為高能效、高性能網絡的快速演進提供先進的處理能力。
隨著中頻段頻譜的出現,運營商可運用其5G頻譜資產快速、高效地推出服務,為移動寬帶用戶提供更佳的體驗。中頻段彌補了低頻段和高頻段在速度、容量和覆蓋范圍上的不足。能夠大規模利用中頻段頻譜的5G網絡將為消費者和企業提供全方位的5G體驗。
愛立信產品區域網絡負責人Per Narvinger表示:“第一輪5G網絡部署已落下帷幕,現在正是使用Massive MIMO進一步擴大5G部署規模的時機。采用我們的全新產品組合,運營商可以有效加快中頻段的部署,為用戶提供卓越的性能,同時降低能耗。”
沃達豐英國網絡部負責人Andrea Dona表示:“我們專注于在每次5G升級時部署Massive MIMO,以此確??蛻裟軌虺浞掷梦覀兊念l譜獲得速度更快、容量更大的最佳連接方案。憑借與愛立信的合作,我們在倫敦市場處于領先地位,并且通過不斷提供體積小、重量輕、碳足跡少的高容量解決方案幫助加快5G的普及速度?!?/p>
創新之基
愛立信的全新超輕中頻段Massive MIMO 5G無線產品來自于其天線集成無線產品組合(Antenna-Integrated Radio, AIR),專為簡化運營商的中頻段部署而設計,使運營商能夠提供全方位的5G用戶體驗,同時減少站點占地面積并將容量提高3倍以上。
新發布的無線產品重量僅為20公斤,比上一代產品降低45%,而能效提高20%。由于新產品采用了被動式冷卻系統,因此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現場維護成本。無論是在城市高層建筑還是在郊區和農村,都可以通過部署這些無線產品,來實現固定無線接入、汽車、運輸和物流等應用。
愛立信還為其RAN Compute產品組合增添了六款新產品,同時包括了室內和室外4G擴容和中頻段5G普及方案,使吞吐量提高多達50%,能耗降低15%至20%。
這些愛立信Massive MIMO和RAN Compute產品組合中的最新成員內置了Ericsson Silicon系統芯片。該芯片的架構設計為Massive MIMO無線電系統提供實時信道估算和超精準波束賦形,實現了業內領先的覆蓋范圍和用戶體驗。芯片與硬件架構的緊密協同設計嵌入了更高的安全性,能夠為軟件和敏感數據提供保護。
GlobalData首席分析師Ed Gubbins表示:“由于運營商開始將注意力轉向中頻段5G頻譜的運用,這一產品組合的推出正當其時。愛立信Massive MIMO無線電系統在外形緊湊性和輕量設計方面堪稱業內的佼佼者,這將幫助運營商克服部署方面的挑戰。此外,愛立信定制化芯片戰略的穩定性與優勢也會讓他們更加與眾不同?!?/p>
責任編輯:gt
-
無線
+關注
關注
31文章
5470瀏覽量
173822 -
愛立信
+關注
關注
6文章
1724瀏覽量
50427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04瀏覽量
56600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愛立信展示RedCap創新5G應用案例
5G頻段大全
![<b class='flag-5'>5G</b><b class='flag-5'>頻段</b>大全](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4/49/wKgZPGdyUUmAStNVAAB7iUOhNII378.png)
十二部門印發5G規?;?b class='flag-5'>方案 十二部門開展5G安全鍛造
愛立信在2024進博會展示5G及6G創新技術
愛立信5G增強技術測試再獲佳績
愛立信發布七款5G Advanced軟件產品
5g網絡是什么頻段的電磁波
是德科技攜手高通突破5G高頻段FR3互操作性
愛立信與高通、Dronus共同完成使用5G毫米波無人機的制造與倉儲用例測試
淺談5G頻段的選擇問題
在esp32-s3使用esp_wifi_scan_start()開始掃描WiFi,掃描附近所有可用的AP時,可以區分是2.4g頻段還是5g頻段嗎?
愛立信推出“業務編排與保障”產品
愛立信攜手澳大利亞電信實現5G網絡切片新突破
愛立信基于AI賦能的意圖運營方案將提供卓越5G服務
![<b class='flag-5'>愛立信</b>基于AI賦能的意圖運營<b class='flag-5'>方案</b>將提供卓越<b class='flag-5'>5G</b>服務](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1/4E/wKgaomXVTyKAYRxNAAARFY7KZDk226.jp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