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空間基礎設施中全球首顆搭載主動激光雷達二氧化碳探測的大氣環境監測衛星,將于2021年7月出廠待發射,實現對大氣二氧化碳的全天時、高精度監測。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衛星氣象中心衛星氣象研究所所長、國家大氣環境監測衛星工程應用系統副總師張興贏在京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該項目于2015年1月先期攻關立項,2017年8月工程研制立項,歷經六年時間,有望今年下半年出廠待發射。
他介紹,這顆大氣環境監測衛星搭載的主動激光雷達載荷,采用后向散射接收和差分吸收探測體制,可以獲取全球大氣二氧化碳、云和氣溶膠的垂直分布信息。
此前,中國在2016年以來先后發射了全球二氧化碳科學試驗衛星,風云三號氣象衛星D星、高分五號衛星,三顆衛星均搭載了高光譜溫室氣體探測儀,以被動光學遙感原理開展全球大氣二氧化碳濃度探測科學試驗。溫室氣體被動遙感,數據有效性受限于云、氣溶膠和緯度帶的影響,定量探測精度受限于地表反射和大氣成分散射的影響。只能在白天探測,不能覆蓋南北極,數據有效率較低。
張興贏介紹,相比于被動遙感,主動激光雷達不易受云層和氣溶膠的影響;激光斑點小,空間分辨率很高;不受白天黑夜影響,可以夜間觀測;同時可以獲取大氣不同高度層的參數信息——由此,可以獲取更多有效觀測數據。但與此同時,星載激光雷達的高精度制造和數據的高精度處理技術是巨大挑戰。
張興贏說,我國的大氣環境監測衛星是太陽同步軌道衛星,一天繞地球飛14軌,可以獲取全球大氣二氧化碳、云和氣溶膠的觀測數據用于大氣環境監測、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等領域,“不僅造福中國,也惠及全球,為保護我們共同的地球家園提供科技支撐”。
去年,中國提出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十四五”期間,計劃發射的風云三號氣象衛星后續星將搭載被動高光譜探測儀開展全球溫室氣體的業務探測,國家空間基礎設施中還將發射一顆搭載有溫室探測儀的高光譜探測衛星和同時搭載主動激光雷達和被動高光譜探測儀的高精度溫室氣體綜合探測衛星,這幾顆衛星將組網觀測,聯合形成中國的碳監測星座。
責任編輯:tzh
-
衛星
+關注
關注
18文章
1722瀏覽量
67339 -
探測儀
+關注
關注
0文章
73瀏覽量
13160 -
激光雷達
+關注
關注
968文章
4028瀏覽量
19041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如何用LORA模塊進行環境監測
華盛昌DT-D02微型空氣站助力環境監測
大氣環境質量監測系統
水環境監測系統解決方案
![水<b class='flag-5'>環境監測</b>系統解決方案](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E7/28/wKgZomZK5CWATwKlAAEFTeFZDvg066.jpg)
多功能型自動氣象站對環境監測的影響:積極與消極并存
環境監測的革新者:UWB模塊在環境監測系統中的應用研究
景區環境監測方案監測參數與功能
智慧旅游景區環境監測系統應用
超聲波氣象傳感器(超聲波技術來測量大氣環境參數的儀器)
智能生態環境監測系統(實時監測大氣中的各種污染物)
浙江首顆海洋衛星即將發射,主攻島礁遙感、生態環境監測
蒙古搭載SpaceX火箭發射首顆衛星
LoRa ZWS云應用(5)-環境監測系統組態篇
![LoRa ZWS云應用(5)-<b class='flag-5'>環境監測</b>系統組態篇](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50/DA/pYYBAGLH6TyAB71EAAAPQ7KgtYA038.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