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繼續堅持嚴守邊界的生態策略,聯合合作伙伴,來推動不同類型的合作伙伴間相互協同、有序競爭。
過去幾年來,對于“人工智能是未來企業創新的關鍵”這樣的論斷不絕于耳,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在許多方面,這個創新未來更多依賴的是機器視覺。
實際上,在萬物互聯與人工智能時代,機器視覺已經成為備受全球科技巨頭關注與重點投入的新基礎設施技術。
尤其去年以來,隨著“新基建”和疫情的雙重推動,機器視覺開始在越來越多的行業嶄露頭角。
機器視覺正在改變世界
視覺對于我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這解釋了為什么65%的人都是視覺工作者。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李飛飛曾解釋過視覺數據的重要性:
構建智能機器的唯一途徑是使其具有強大的視覺智能,就像動物在進化中所做的那樣。雖然許多人正在尋找“殺手級”視覺,但我想說,視覺是人工智能和計算領域的“殺手級” 。
機器視覺,簡單來說就是利用機器替代人眼,形成視覺能力,因此在安防行業得到大量運用,成為眾多企業新的發力點,但隨著智能技術日臻成熟,安防行業的邊界也在不斷消融,場景擴展、技術跨界將成為常態。
去年初,華為從智能安防變更到“華為機器視覺”顯然不是偶然之舉,這背后的深意是,智能安防是機器視覺最核心和最成熟的應用領域,而機器視覺則是智能安防的升級和延展。
在深耕智能安防的同時,華為想依靠機器視覺為抓手,從智能安防到智慧管理,再到智慧運營,讓機器視覺走入更多的生產運營系統,帶來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升級。
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是華為的愿景,此前華為機器視覺也提到了要用智慧之眼感知萬物,點亮智能世界,由此也不難理解華為對機器視覺業務的投入和重視。
回看過去一年來華為的各種密集動作,也恰好印證了這一判斷。華為在去年初發布了面向安防分銷市場的重磅產品,包括華為好望D系列軟件定義攝像機(SDC)、智能NVR800網絡視頻錄像機、華為好望APP和好望商城。
同時,華為還發布了安防分銷的十大聚焦場景,希望通過多種智能化應用幫助分銷市場的最終客戶實現低成本、高效率的智能化轉型。
這十大場景包括零售商超、工廠園區、建筑工地、農業養殖、企業園區、倉儲物流、幼兒園、智慧社區、辦公樓宇、餐飲店。
可以看到,從安防到民生再到千行百業,精準覆蓋了各個重點場景,這一舉措也深刻詮釋了華為機器視覺作為“行業數字化抓手”的定位。
以近年來屢屢發生的高空拋物事件為例,被稱為“懸在城市上空的痛”,卻又難覓肇事者,堪稱城市生活老大難問題。
為解決高空拋物引發的各種問題,華為推出的智能監測高空拋物的解決方案,借助智能攝像機,算法模型可以直接部署在攝像機上,不僅無需服務器,更可大幅降低部署難度、維護成本。
高空拋物僅是華為機器視覺應用的一例,在智慧學校、智慧連鎖、智慧社區、智慧養殖、智慧工地等場景中這樣的應用案例還有不少。
再比如在食品安全問題上,華為機器視覺的軟件定義攝像機、智能視頻存儲產品和安徽水天科技公司以廚房場景為核心的智能分析能力相結合,解決了目前學校、園區等后廚的安全及衛生問題。
通過廚房重點區域的無死角監控,這套解決方案會自動發現異常,通過水天科技智能化綜合管理平臺自動告警提示并推送到指定平臺,幫助經營者提升經營管理效率,同時大大提升顧客信賴度。
同時,還基于華為HoloSens SDC攝像機加載安徽水天公司的智能算法,可實現廚師帽識別、廚房老鼠安全隱患、煤氣罐檢測等。
可以說,視覺智能化已超越傳統“安防”應用,產生了很多行業特性的應用及管理需求,而華為通過諸多新品和N個場景等一系列組合拳已將機器視覺的能力拓展到了安防行業之外。
華為強大的硬件算力和豐富的軟件生態讓機器視覺有了生命,在食住行、工作、教育、金融、醫療、建筑、農林牧副漁等生活的方方面面助力數字化轉型,引領普惠AI征程。
華為數據存儲與機器視覺產品線總裁周躍峰博士 發布好望云服務
端云協同,好望云服務的“野望”
要更好地把握智能世界的入口,為各行各業數字化賦能,并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要知道很多行業的需求需要由用戶及行業集成商進行牽頭調研及場景匹配規劃,才能由廠商落地。
與此同時,視覺智能化也不僅是智能安防廠家在算法及硬件層面的事情,這是一個龐雜的系統工程。
視覺智能化必須具備專業的智能芯片、開放的操作系統,以及豐富的生態體系,同時AI芯片決定了智能攝像機與傳統攝像機的本質不同,開放的操作系統意味著攝像機可以實現萬物互聯。
在此背景下,誰能快速、低成本地解決行業、企業對產品共性和個性化的融合需求,誰就將在各類新場景、新應用中更有競爭力。
華為的優勢有芯片、通訊、云計算,及渠道方面,這也是人們對于華為給予厚望,相信它能引領行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
在去年初依靠更好的產品及更有吸引力的分銷戰略兩方面大力布局,助力機器視覺業務快速成長。今年,在3月4日舉行的好望云服務發布會上,華為正式發布好望云服務,實現了“1+3+N”戰略的全面布局。
1指端,即軟件定義攝像機;3即輕邊緣、微邊緣和好望云服務;“N”即智能算法、智能應用等軟硬件生態,通過云服務來覆蓋更多的場景,同時滿足政府、大企業、中小微企業對機器視覺的需求,助力生產、運營及管理的智能化轉型。
與眾不同的是,好望云服務擁有圍繞視覺智能算法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架構體系,為智能算法的應用、交易、開發提供端到端閉環,將智能貫穿端云。
華為機器視覺總裁段愛國 發布好望云服務獨特價值
云計算行業有句話叫做,未來的軟件一定“長”在云上,因為從計算機出現以來的所有應用,都有必要用云原生架構全部從零開始再做一遍。
如今千行百業都在上云,但很多中小企業對上云有顧慮,基于云原生框架的華為好望云服務的適時推出,端云協同成功方案的公布,也讓行業應用能最大程度利用云的能力、發揮云價值,是上云的一條最佳路徑。
做大生態,讓智慧落地千行百業
不難理解,新的智能時代正在加速到來,但行業的數字化依然面臨重重難關。
畢竟,在各行各業都有智能化需求的背景下,面對眾多獨特場景下的復雜需求,并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和公式可以套用,因此智能的開放生態非常重要,就需要攜手合作伙伴一起探索實踐。
具體來說,需要行業集成商、行業智能平臺、區域性集成商、服務商、獨立算法供應商等都參與進來。
而類似華為這樣的大廠能夠搭平臺,各行各業的小廠專注于某一個點,并由集成商集成并落地,大家一起來共贏智能新時代是必然的路徑。
華為好望將持續深耕分銷市場,讓“普惠AI”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真正走入千家萬戶、邁入千行百業。
具體而言,就是讓廠商和合作伙伴,通過產品和解決方案產生強連接,與合作伙伴一起做大生態,最終讓用戶享受到智能化落地的成果,讓合作伙伴實現從 “壓貨渠道”到“解決方案服務商”,從賣“盒子”到賣“AI”、賣“服務”的轉變。
這種頗具吸引力的分銷政策,也讓華為機器視覺業務實現了快速蝶變。去年以來,華為的產品在各行各業落地生花,開設了400余家華為好望體驗店,舉辦300余場深入地市區縣的新品品鑒會,線下與2萬多行業伙伴展開合作。
此外,華為分銷的智能業務更是實現了端到端的閉環,SIU成為爆款。以端邊云產品為核心,場景解決方案持續做深做透,在高空拋物、智慧幼兒園等場景得到廣泛應用,表現出強勁的市場引領力。
如今好望云服務的發布,可以完成第三方已有攝像機(泛安防設備)的對接,進一步幫助更多的客戶降低投入,保護投資。
同時,好望云服務北向提供豐富的智能場景API,幫助ISV靈活對接,按客戶實際場景實現各種需求,無疑又進一步詮釋了生態的定義。
華為無論做什么事,都非常講究原則和邊界,在此也不例外,華為繼續堅持嚴守邊界的生態策略,聯合合作伙伴,來推動不同類型的合作伙伴間相互協同、有序競爭。
如果說華為的愿景是致力于把數字世界帶入每個人、每個家庭、每個組織,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那么,要想讓智慧真正落地到千行百業,在未來十年,機器視覺無疑將成為萬物感知的最佳入口,被寄予厚望的華為機器視覺或是先行者和開拓者,更是普惠者和引領者。
這也可以理解為華為要不遺余力做大生態的價值之所在,就是要成為數字化轉型的“擺渡人”。
責任編輯:lq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532瀏覽量
253002 -
機器視覺
+關注
關注
162文章
4405瀏覽量
120731 -
數字化
+關注
關注
8文章
8849瀏覽量
62164
原文標題:端云協同下的華為機器視覺,正在成為數字化轉型的“擺渡人”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