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觀《政府工作報告》,科技的角色不容小覷。
2021 年 3 月 5 日,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政府工作報告》終于揭曉。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特殊之處,不僅在于 2021 年是疫后重建的第一年,而且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其釋放出經濟和政策信息都顯得格外重要。
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科技在 2020 年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和 2021 年的發展目標中究竟會扮演什么樣的角色。
結合《政府工作報告》,雷鋒網將從科技視角進行解讀。
1
線上經濟助力,穩就業保民生
在 2020 年工作回顧中,《政府工作報告》提及了多項戰略成果,在過去一年,我國經濟恢復好于預期,全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 2.3%,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
在過去的 2020 年,我國居民消費價格上漲 2.5%,城鎮新增就業 1186 萬人,年末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降到 5.2%。
而這些成果的取得,離不開疫情期間廣泛開展的線上辦公、網絡購物、無接觸配送等舉措,以及后疫情時代對大企業復工復產的“點對點”服務。
報告中提及,2020 年廣泛開展線上教學,秋季學期實現全面復學,1000 多萬高中畢業生順利完成高考。
對于 2021 年的工作開展,報告中提到,要推進線上線下更廣更深融合,發展新業態新模式,為消費者提供更多便捷舒心的服務和產品。
另外,報告還談到將引導平臺企業合理降低商戶服務費。穩步提高消費能力,改善消費環境,讓居民能消費、愿消費,以促進民生改善和經濟發展。
2
科技創新成果豐碩
就 2020 年的科技創新貢獻,《政府工作報告》總結回顧稱:
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工程、超級計算、量子信息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科技成果。
報告提到,去年大力促進科技創新,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成功組建首批國家實驗室。
在載人航天、探月工程上,“天問一號”、“嫦娥五號”、“奮斗者”號等突破性成果不斷涌現。
在 2021 年 2 月 26 日的新聞發布會上,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表示,“十三五”以來,我國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大幅提升,全社會研發投入預計達到 2.4 萬億元左右,研發投入強度預計達到 2.4% 左右,基礎研究經費預計超過 1500 億元。
此外,王志剛還提及了多項科技發展的數據成果:
基礎研究占研發投入比重首次超過 6%,建設 13 個應用數學中心。
在量子信息、鐵基超導、干細胞等方面取得原創成果,高速鐵路、關鍵元器件和基礎軟件研發取得積極進展,涌現了“嫦娥五號”“奮斗者”號等一批國之重器。
2020 年,高新技術企業突破 20 萬家,科研助理崗位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 16.7 萬人。
科技開放合作邁出主動布局“新步伐”,同 50 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聯合研究,深度參與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等國際大科學工程。
迅速開展新冠疫情科研應急攻關:一周內完成病毒基因測序、14天完成核酸檢測試劑研發上市。疫苗研發 5 條技術路線并行推進,7 款進入 Ⅲ 期臨床,4 款獲批附條件上市。11 種藥物或治療手段進入診療方案,參與世界衛生組織 10 個工作組。
3
新能源汽車無提及,但意義重大
在汽車領域,2021 年《政府工作報告》并無專門提及新能源汽車。盡管如此,但報告中仍有不少工作內容是與新能源汽車相關。
《政府工作報告》提到,穩定增加汽車、家電等大宗消費,取消對二手車交易不合理限制,增加停車場、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加快建設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
另外,報告還提出,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制定 2030 年前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
2019 年我國交通行業碳排放在 12 億噸左右(數據由中汽數據測算)。因此,在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中,汽車是不容忽視的行業之一,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更是落實這一工作的重點細分方向。
眼下,各大車企正大力布局新能源汽車方向。2020 年,國內新能源乘用車累計零售銷量為 110.9 萬輛,同比增長了 9.8%,是極少實現逆勢增長的細分市場之一。
在國家層面上,相關機構也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推進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2020 年 3 月 31 日,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將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延長 2 年。
2020 年 4 月 28 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信部等 11 部委聯合印發《關于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不僅調整國六排放標準實施有關要求,還完善新能源汽車購置相關財稅支持政策。
2020 年 11 月 18 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指出,要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具體便包括了加強停車場、充電樁等設施建設這一舉措。
雖然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并無明確提及新能源汽車,但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其背后蘊含更為重大的意義。他表示:
此次政府工作報告沒有專門提及新能源汽車是好事,意味著新能源車的發展進入市場化軌道。
4
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堅決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值得注意的是,這是《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及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商法研究所所長劉俊海認為,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深層次精神實質是修復公司理性自治機制,遏制公司自治的失靈、濫用和異化現象。遏制公司濫用壟斷優勢的不當擴張行為既是政治考量,也是法治考量和經濟考量。
劉俊海補充稱,公平競爭市場秩序有助于鼓勵科技創新,促進產業進步,提升企業競爭力。
在市場秩序監管上,政府工作報告談到:
把有效監管作為簡政放權的必要保障,全面落實監管責任,加強對取消或下放審批事項的事中事后監管,完善分級分類監管政策,健全跨部門綜合監管制度,大力推行“互聯網+監管”,提升監管能力,加大失信懲處力度,以公正監管促進優勝劣汰。
同時,《政府工作報告》還在多個領域上作出了監管指示,其中包括:
在金融科技監管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強化金融控股公司和金融科技監管,確保金融創新在審慎監管的前提下進行。完善金融風險處置工作機制,壓實各方責任,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金融機構要堅守服務實體經濟的本分。
在互聯網內容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提到,要加強互聯網內容建設和管理,發展積極健康的網絡文化。
不難看出,國家層面對互聯網平臺企業不良行為的監管,已提升至空前的高度。
5
建設數字政府,提升服務水平
在數字化建設上,《政府工作報告》提到:
加快數字化發展,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營造良好數字生態,建設數字中國。
報告強調,要加強數字政府建設,建立健全政務數據共享協調機制,推動電子證照擴大應用領域和全國互通互認,實現更多政務服務事項網上辦、掌上辦、一次辦。
對于企業和群眾經常辦理的事項,報告明確作出指示——今年要基本實現“跨省通辦”。
6
優化和穩定產業鏈供應鏈
《政府工作報告》談到:
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實施好產業基礎再造工程,發揮大企業引領支撐和中小微企業協作配套作用。
其中,工業互聯網要搭建更多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提升中小微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
在網絡建設上,報告提出要加大 5G 網絡和千兆光網建設力度,豐富應用場景。同時,為了降低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報告提出中小企業寬帶和專線平均資費再降 10%。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統籌新興產業布局。加強質量基礎設施建設,深入實施質量提升行動,促進產業鏈上下游標準有效銜接,弘揚工匠精神,以精工細作提升中國制造品質。
7
稅收優惠機制激勵,制造業受益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延續執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 75% 政策,將制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 100%,用稅收優惠機制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著力推動企業以創新引領發展。
另外,《政府工作報告》還談到,對先進制造業企業按月全額退還增值稅增量留抵稅額,提高制造業貸款比重,擴大制造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投資。
在稅收優惠機制方面,報告提出,要實施新的結構性減稅舉措,主要包括:
將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從月銷售額 10 萬元提高到 15 萬元。
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年應納稅所得額不到 100 萬元的部分,在現行優惠政策基礎上,再減半征收所得稅。
8
加快電商、快遞進農村,加快綠色快遞轉型
《政府工作報告》強調:
健全城鄉流通體系,加快電商、快遞進農村,擴大縣鄉消費。
事實上,關于“快遞進農村”,《政府工作報告》已是第二次提及。另外,自 2014 年以來,“快遞”已連續 8 年被納入政府工作報告。
國家郵政局黨組書記、局長馬軍勝曾表示,郵政快遞業已成為支撐農業、疏通農村、服務農民的重要生力軍。
在 2020 年 9 月 21 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馬軍勝分享了郵政快遞業助力精準扶貧的一組數據:
農村 100% 的鄉鎮已建有郵政局所,100% 的建制村實現了直接通郵,97% 的鄉鎮有了快遞網點。
2014 年以來,郵政快遞業共解決農村地區就業 150 萬人以上。僅 2020 年前 8 個月,全行業為農村地區新增就業崗位 15 萬人,幫助 504 個國家級貧困縣的 10 萬戶貧困戶增收 1 億多元。
2020 年 1~8 月,農村地區收投快件達 200 億件。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中央預算內投資安排 6100 億元,繼續支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大工程,推進“兩新一重”建設,實施一批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工程項目,建設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發展現代物流體系。
在加快電商、快遞進農村,推進郵政快遞業助力扶貧之外,《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到,要推動快遞包裝綠色轉型。
對此,馬軍勝表示:
政府工作報告對快遞綠色包裝工作提出了新要求,為行業推動快遞綠色包裝工作明確了方向,我們將把綠色郵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推廣先進經驗和做法,實現包裝減量化、綠色化和可循環,推動行業實現全面綠色轉型。
9
總結
統觀《政府工作報告》,科技的角色不容小覷。
可以看到,在促進消費、基礎技術和應用研究、產業建設、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政務等關系到國家發展的多個方面,科技起到了重要的引領、推動或助力作用,具體則覆蓋到了電商、工業互聯網、大數據、5G、智慧政務等相關的科技行業發展領域。
整體來看,2021 年,以 5G(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為主代表的基礎技術依然會與國家各個產業的結合會更加緊密。
值得注意的是,在科技快速行進,助力我國經濟實現快速發展的同時,政府對資本的無序擴展也有了全新的重視,首次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意將科技引向有序發展的軌道。
事實上,科技行業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發展的支撐和國家政策的指引;二者本質上是相互促進的。在現有政策下,科技行業也應該積極抓住機會,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融入到國家發展的大潮流中去。
2021 年,愿科技更好地助力國家發展。
原文標題:《政府工作報告》8 大科技要點解讀!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傳感器技術】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626瀏覽量
100131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683瀏覽量
240302
原文標題:《政府工作報告》8 大科技要點解讀!
文章出處:【微信號:WW_CGQJS,微信公眾號:傳感器技術】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2025年,多地籌謀集成電路產業
廣電計量助力第二屆低空科技發展大會區順利舉辦
維智科技入選中國數據要素X行業應用圖譜
施耐德電氣助力綠氫的落地應用與規模化發展
羅德與施瓦茨發布城市空中交通eVTOL測試解決方案
基于昇騰AI,研揚科技推出首個邊緣智能運維平臺讓電網運維管理更智能
![基于昇騰AI,研揚科技推出首個邊緣智能運維平臺讓電網運維管理更智能](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16/1D/pYYBAGFQTK6ACV9_AABMCPLXXTE620.jpg)
工信部:算力驅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熱詞解析| 制造企業如何跟上新質生產力建設步伐
兩會過后,來CMIMS 2024看新能源汽車產業穩中提質
![兩會過后,來CMIMS 2024看新能源汽車產業穩中提質](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6/02/wKgaomX6XUSAGXJkAALRo5M2Eyc012.png)
中科曙光推出一種半實物實時仿真系統計算平臺及國產化方案
從政府工作報告看磁元件2024年機遇
總投資30億!這條Micro LED產線預計下半年將完成量產線建設并出貨
政策加持,半導體產業揚帆遠航
![政策加持,半導體產業揚帆遠航](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3/3D/wKgZomXqbE2Ab2P0AABf-4FlGSY220.png)
谷東科技開展“AI+AR”技術以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快看!各地政府工作報告,重點提及這些MEMS傳感器及芯片項目!
![快看!各地<b class='flag-5'>政府工作報告</b>,重點提及這些MEMS傳感器及芯片項目!](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8/84/wKgaomYVGGOAE5GMAABKFNfmRDk838.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