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大佬們差了幾個風口?
“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小米創始人雷軍的著名金句中,這句流傳最廣。而更重要的問題是:風從哪里來?
每年三月初開始的兩會,代表委員們的建議、提案,都會顯露一些“未來”的面孔,指向科技領域或許會刮起大風的地方。
找到風向在今年尤其重要。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新冠疫情之后中國經濟重回發展正軌的關鍵之年。
為此,「甲子光年」聯絡了多位科技界兩會代表。在梳理了他們提交的近40份建議、提案后,我們發現他們有相當多共同關注的話題。從碳中和、自動駕駛立法、芯片“突圍”、數據互通到科技養老、鄉村振興等等。
這些領域為何集中了他們的關注?這意味著怎樣的“風口”?
以下,「甲子光年」根據代表委員熱議話題,梳理了今年的十個“風口”:
1.碳中和:落地加速,利好多個產業2.新能源汽車:“續航”問題成關鍵3.自動駕駛:保障制度要先行4.汽車核心芯片保供:呼吁多維度扶持5. 企業數字化提速:中小微企業是重點6. 新基建多點開花:算力、安全到V2X都剛起步7. 數據共享:既要聯通,又要安全8. 鄉村振興:數字化、智能化應用新天地9. 應對老齡化:要科技、更要適用10. 科技人才培養:企業參與才有活力
風口1
碳中和:落地加速,利好多個產業
2020年9月,中國提出到2030年要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碳達峰、碳中和隨后被確定為2021年的八大重點任務之一。碳中和風口將至,并拉動包括新能源汽車、產業數字化、光伏發電、新材料等產業的供給側變革。
馬化騰
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
1.優化數據中心布局,完善綠電采購途徑,鼓勵企業投資可再生能源項目、分布式能源項目等;
2.搭牢碳中和配套基礎設施,推動碳中和市場化;
3.加快綠色技術研發,推動綠色數據中心等低碳技術創新應用,建立一批高技術高能效“碳中和數據中心”;
4.出臺科技企業碳中和指導意見,鼓勵科技企業設立碳中和承諾和目標。
陳虹
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1.國家層面盡快形成統一的中國氫能戰略規劃;
2.在氫能管理政策法規層面有所突破;
3.擴大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配額管理的減排項目范圍和碳交易的試點范圍,將工業副產氫提純、可再生能源制氫及加氫站項目納入減排項目范圍;
4.在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對使用綠氫(可再生能源產生的氫能)進行一定時期的專項補貼。
氫燃料電池在國內已有十多年發展歷程。具體請參加「甲子光年」文章:《為什么氫燃料電池又火了?》、《從9到50+,加氫站數量暴漲背后》。
李書福
全國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
1.電動貨車每裝備1kW.h(度)電量,車輛最大總質量限值在原來基礎上增加10kg,抵消因裝備動力蓄電池帶來車輛整備質量的增加影響;
2.對采用換電模式汽車列車(鉸接列車)整車長度限值補充規定為18.5m,以滿足換電模式在新能源貨車上快速推廣應用。
李彥宏
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兼CEO
1.加大政策創新力度,為自動駕駛規?;逃瞄_辟合法化路徑;
2.建立由各級政府、產業界和學術界共同參與的自動駕駛規模化商用推進機制;
3.加速交通基礎設施智能化進程;
4.鼓勵企業加大自動駕駛汽車及關鍵軟硬零部件研發創新,促進自動駕駛汽車普及。
沈南鵬
全國政協委員、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及執行合伙人
1.以智能化改造增強公共交通吸引力,提升公交出行分擔比例;
2.加大智能道路研發建設和標準化工作,破除交通基礎數據信息壁壘;
3.編制道路運輸業碳排放核算方法指南,基于實時數據建立在線監測平臺。
李永林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化副總經理
1.加快全國碳市場制度體系建設,盡快出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條例》;
2.科學制定碳配額分配機制,統一配額分配方法,發揮市場機制作用;
3.健全完善碳市場管理層級;
4.擴大覆蓋范圍和參與主體;
5.增加碳交易品種。
曾毓群
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董事長
1.加強頂層設計;
2.加快電力市場改革,形成“誰受益,誰付費”的市場化長效機制;
3.制定和完善儲能標準體系;
4.出臺政策推動儲能云平臺建設,支撐電化學儲能的充分利用、共享化和互聯網化;
5.大力推廣新能源發電并配套建設大型儲能電站。
風口2
新能源汽車:“續航”問題成關鍵
新能源汽車是當下最受關注的領域之一。造車新勢力、傳統車企和互聯網公司都競相入局,百舸爭流。它要健康向前,還需要哪些助力?
陳虹
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1.國家同時鼓勵非快換式和快換式“車電分離”模式的推廣應用,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
2.國家相關部門協同研究,針對“車電分離”模式全面梳理和出臺完善的管理政策。
曾慶洪
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1.集中力量解決新能源汽車“充電難”“充電慢”問題,加強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2.完善現行交通安全法規,確認“機器駕駛人”的法律主體資格,統籌解決不同場景下的責任承擔及特殊管理問題;
3.優化自動駕駛相關標準與測試管理;
4.保障現有“單車智能”技術路線的同時,更多支持“車端智能+網聯共享”相結合的技術路線。
丁磊
全國政協委員、網易公司CEO
1.出臺動力電池的國家強制標準,“統一規格、互通互換”;
2.將換電站作為新基建重點,有效解決續航里程有限的痛點。
曾毓群
全國政協委員、寧德時代董事長
1.針對鋰電池知識產權保護,深化證據保全制度規則,降低舉證階段的難度和維權成本;
2.建立知識產權特別審理程序,提高審理效率,縮短審理周期;
3.建議加快商業秘密保護制度的出臺。
風口3
自動駕駛:保障制度要先行
自動駕駛怎么大規模應用?前提是要完善自動駕駛的相關法規,建立保障安全的制度保障、劃清相關的責任邊界。
曾慶洪
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1.建立自動駕駛汽車測試及運營數據共享機制,為保險產品的設計提供基礎數據支撐;
2.開展“自動駕駛領域侵權法律責任承擔”問題的研討,并盡快明確相關責任承擔主體問題;
3.借鑒已出臺自動駕駛汽車保險的其他國家經驗,構建與自動駕駛技術相匹配的保險體系;
4.建立自動駕駛汽車救助基金體系,設立自動駕駛無過錯責任保險體系,并以救助基金加強輔助。
尹同躍
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1.L3自動駕駛在低速場景下積極探索、先行先試;
2.開放L3自動駕駛在低速行駛下的路權;
3.通過低速場景行駛里程,積累自動駕駛工況,為高速自動駕駛做技術儲備。
「甲子光年」在《基建思路,能砸出“中國特色”的自動駕駛嗎?》曾對自動駕駛發展路線做過系統討論。
周鴻祎
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創始人
1.把網絡安全系統像“安全帶”一樣列為智能汽車的標配;
2.推進智能汽車網絡安全強制測試;
3.強化智能網聯汽車產生的數據安全監管。
風口4
汽車核心芯片保供:呼吁多維度扶持
芯片“怎么能不“卡脖子”?是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
「甲子光年」在《芯片歷史的4次拐點,一部后發者崛起史》中,曾對全球芯片發展歷史以及國內半導體產業的探索進行了系統梳理。
陳虹
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1.加大對車規級芯片行業的扶持力度,使整車和零部件企業“愿意用、敢于用、主動用”;
2.制定車規級芯片“兩步走”的頂層設計路線,實現車規級芯片企業從外部到內部的動力轉換;
3.推動設立整車、系統、芯片的重大聯合攻關專項項目,由政府、企業分攤研發資金,共享專利。
朱華榮
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
1.設立汽車產業核心芯片及生產設備國產化重大專項;
2.強化激勵政策鼓勵企業加大投入;
3.引導建立良性、有活力的產業環境;
4.加強標準制定,設立準入門檻。
曾慶洪
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1.加大對汽車電子產業鏈的精準扶持,制定并落實汽車半導體及關鍵電子零部件的專項激勵措施;
2.加快國內車規半導體標準體系建設,及汽車關鍵電子零部件產業路線圖的實施;
3.加強和完善汽車半導體行業的監管機制;
4.優化營商環境,引導平臺企業等相關社會資本,流轉投入芯片及關鍵汽車電子零部件等需要長期投入的國家戰略科技領域;
5.加大國際合作力度。
尹同躍
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1.制定國產車載芯片技術路線發展綱要,明確車載芯片國產化率發展目標;
2.成立芯片創新發展平臺;
3.強化產業生態融合,推動芯片生態與部件生態、整車生態融合發展。
風口5
企業數字化提速:中小微企業是重點
數字化轉型已經是必然趨勢。2020年11月的「甲子引力」大會上,甲子光年創始人兼CEO張一甲引用數據說:新冠疫情將公司數字通訊戰略的全球平均進度提高了6年。
張近東
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
1.由政府牽頭,探索建設和完善區域小微企業數據集成系統,打造開放式的小微企業數字化平臺;
2.加固完善政府管理服務、小微企業信息提取和金融機構付費合作的市場化聯系;
3.在小微和民營企業數據建設基礎更好的地區,率先成立小微企業數字平臺展開試點。
姚勁波
全國人大代表,58同城創始人、CEO
1.強化政策引領,為數字化轉型中的企業提供有力支撐;
2.對企業上云、購買數字化轉型設備、服務等方面給予更多支持,尤其針對中小微企業提供專項補貼,降低轉型成本;
3.建議構建商業體系,鼓勵平臺企業投入研發數字化轉型產品。
風口6
新基建多點開花:算力、安全到V2X都剛起步
新基建是2020年出現的最大風口,大風還會持續吹。
楊元慶
全國人大代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
1.加強國家層面在算力基礎設施建設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引領算力基礎設施整體有序發展;
2.倡導建設多元化、智能化、高效能的新型算力基礎設施,有效支撐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3.推動制定以應用效能為導向的算力評價體系和評測標準,引導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健康發展。
尹同躍
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1.建立國家級測試示范區測試車輛上路準入結果互認機制;
2.各國家級測試示范區使用統一的C-V2X通訊技術;
3.國家層面推進車企上市,新車具備嵌入式的蜂窩連接功能;
4.建立芯片底層交互標準;
5.鼓勵地方建立C-V2X應用示范區。
周鴻祎
全國政協委員、360集團創始人
1.將城市級網絡安全基礎設施作為智慧城市的標配,并保證其建設經費投入占比不低于建設總經費的20%;
2.開展城市級網絡安全基礎設施的統一安全運營;
3.以城市級網絡安全基礎設施為載體進行服務賦能。
風口7
數據共享:既要聯通,又要安全
數據已經是新的生產要素,新的經濟范式已經開啟。但如何破解其中的制約因素?尤其是數據不互通的問題。
張近東
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
1.建立國家級數據共享平臺,實現全國數據的頂層管控;
2.界定清晰的數據共享屬性和權益,實現數據的確權流通;
3.同時要加強數據資源無償共享,但要保障數據共享的安全可控。
李彥宏
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兼CEO
1.有關部門選取老百姓獲取信息服務密切相關的領域作為試點,構建不同互聯網平臺之間信息共享的機制;
2.強化互聯網平臺的數據開放及安全監督工作,對各平臺的信息開放共享和信息質量開展評估。
風口8
鄉村振興:數字化、智能化應用新天地
今年2月25日16時,“國家鄉村振興局”掛牌成立,鄉村振興進入嶄新時代。廣大鄉村,也是數字化等科技手段大展拳腳的天地。
馬化騰
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兼CEO
1.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針對返鄉創業的“新農人”和鄉村治理基層骨干,加強農業科技、電子商務等新型農業技能培訓;
2.在鄉村公共服務和應急管理的“數字化”領域,系統化推廣政務公開、便民服務、鄉村特色等平臺;
3.探索利用數字化手段幫助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空巢老人等問題。
張近東
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
1.將品質升級、體驗升級作為鄉村商業消費升級的主要方向,通過賦能農村小微零售企業的數字化,引領帶動農村消費品質升級,充分釋放農村消費潛力;
2.把農村電商人才培訓作為系統工程,為再造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農村實體零售夯實人才基礎。
沈南鵬
全國政協委員、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及執行合伙人
1.引導電商企業發展農業業務,推進縣域電商服務站建設;
2.支持開發地方特色優質品種并申請地理標志產品,促進本土種源保護和良種選育;
3.支持參與農產品種植標準制定,利用大數據促進耕地用養平衡;
4.支持智能化適農設備納入農機購置補貼,推廣節本高效農業“工具箱”。
風口9
應對老齡化:要科技、更要適用
2022年左右,中國將邁入老齡化社會。中國準備好了嗎?科技能如何讓老年人的生活更美好?
楊元慶
全國人大代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
1.在產品層面,鼓勵企業推出更符合老年人需求的智能終端產品;
2.在服務層面,統籌考慮各類互聯網便民服務的線上線下整合,不要一刀切地關閉人工窗口;
3.在安全方面,加強針對老年人的個人信息安全執法力度和個人隱私保護水平。
雷軍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董事長
1.推動老年人數字化服務盡快納入國家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2.指導建立智能技術適老化標準體系;
3.推動智能技術適老場景與新興業態融合發展;
4.引導和鼓勵全社會共同助力智能技術適老的宣傳推廣。
李彥宏
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兼CEO
1.通過智能音箱、可穿戴設備等智能設備幫助老年人對健康醫療數據進行收集與跟蹤,從而更好地管理健康;
2.加快建設搭載在智能設備中的適老化綜合管理信息服務平臺;
3.引導企業擴大適老化智能設備供給;
4.在具備條件的城市選擇老年人較多、陪護需求較高的社區進行智慧養老試點。
王小川
全國政協委員、搜狗公司CEO
1.在老齡化社會的基本前提下,考量數字經濟產業政策的全面和平衡,機器對人力的部分替代會在養老等產業中彌補勞動力不足;
2.尊重市場規律,調動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積極性,鼓勵扶持與綜合監管雙管齊下;
3.聚合社會力量,形成產業內外協同。
風口10
科技人才培養:企業參與才有活力
數字化轉型要不斷深入,但數字化時代,人才從哪里來?
楊元慶
全國人大代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
1.應當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拓寬職教學生就業渠道,適當放寬職業教育畢業生在就業環節中的限制性條件;
2.制定“雙師型”教師標準,落實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提高福利待遇;
3.發揮行業企業優勢,激活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內生動力。
姚勁波
全國人大代表,58同城創始人、CEO
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健全校企合作長效機制;
2.加大政策激勵與補貼力度,充分調動企業積極性;
3.構建一站式服務平臺,縮短企業申報辦學的審批流程。
李彥宏
全國政協委員、百度董事長兼CEO
1.引導校企聯合,支持龍頭企業成為人工智能人才培養的重要支撐力量,共同打造面向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的人工智能、深度學習、自動駕駛等課程;
2.支持龍頭企業參與新職業論證開發,加大人工智能領域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的開發和推廣,及時將新技術用于學生和從業人員的技術技能評價中。
原文標題:兩會上的科技風向標 | 甲子光年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甲子光年】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電動汽車
+關注
關注
156文章
12188瀏覽量
232464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92瀏覽量
427317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626瀏覽量
100132
原文標題:兩會上的科技風向標 | 甲子光年
文章出處:【微信號:jazzyear,微信公眾號:甲子光年】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