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傳感是一家面向全球的物聯網設備和解決方案提供商,國際zigbee聯盟董事會成員,自成立以來一直專注于物聯網智能家居的研發、生產、推廣和運營,目前已成為國內物聯網、移動物聯網、智能家居和云計算等幾大領域最具競爭力的領先企業。
一直以來,物聯傳感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因為無論在硬件、軟件上,還是產品的推廣渠道、實際應用上,物聯傳感都走在前列。設備齊備實用,涉及到家庭安全防護、節能照明、環境監測、健康管理、影音娛樂等各方面;App簡潔易用,充滿活力,創下多個“首款”,適配蘋果Watch,支持多國語音,擁有搖一搖、GPS、NFC等特色功能,等等;擁有龐大的代理商隊伍,遍布全球超過40多個國家和地區;與多家知名企業達成合作,產品和解決方案應用于全球多個重點項目……
這些在智能家居行業都是值得自豪的事情,但物聯傳感肩上的擔子卻絲毫不輕,一方面是由于越來越多擁有巨大財力的企業加快布局,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不少智能家居初創企業開始沿物聯傳感之路奮起直追,甚至將物聯傳感作為參照,直接奉行“拿來主義”。比較真刀真槍的競爭,后者更為可怕。
從2005年起步,到2009年正式成立,再到2015成為國際ZigBee聯盟董事會成員,物聯傳感發展之路非常清晰:ZigBee——系統——功能——戰略。而如今的這條路,不只是被大多消費者所認可,也被不少公司拿來“學以致用”,至少是用了其中的一些環節。
在技術的選擇上,物聯傳感最初就選擇了一條充滿坎坷之路,走得異常艱辛。物聯傳感沒有選擇當時流行的有線,沒有選擇無線中的WiFi、藍牙,而是做起了明不見經傳的ZigBee,并且一做十年,義無反顧。中間受過嘲笑,得過鄙視,但依然勇往直前,為行業發展開山劈路。今天,ZigBee的興起證明了物聯傳感獨到的眼光,也是對其過去努力的肯定。
確定技術后,開始打造產品,打造產品面臨另外一個選擇:要做單品,還是系統?很多人給出的答案是單品,因為單品好做,但物聯傳感果斷提出物聯網智能家居,認為智能家居應該是一個系統,而不是多個孤立的點。盡管去年初Google收購Nest,使單品一度反撲,但事實證明選擇系統的正確性,今天的很多企業都看到這一點,也學著這樣做了。
而更具有影響的是物聯傳感智能家居的功能,其中的場景和聯動功能可以說開創了行業先河。早前的智能家居主打是自動化,設備之間的聯系微弱,更談上不場景與聯動,物聯傳感以物聯網思維提出這兩大功能,讓用戶可以DIY場景模式和一鍵控制多一到多個設備。今天來看,幾乎所有智能家居都引入了這兩項功能。
至于發展戰略方面,物聯傳感同樣有兩處被強勢模仿:其一,wulianinside計劃,最早物聯傳感是為了與傳統企業合作,助力傳統企業升級,如今已被不少企業“活學活用”,如各大展會出現的“inside”等;其二,免費送項目,該項目是這樣的,“免費活動期間,終端用戶可通過南京物聯指定渠道進行申請,成功后與物聯傳感簽訂產品免費使用和押金返還合約,并最終獲得一套價值近萬元的無償智能照明套餐”,后來類似模式也被Nest等企業采用。
“對于各種山寨,物聯傳感并不希忘看到,但也不會十分難過,畢竟別人‘學習’也是一種肯定,被模仿說明你有實力,蘋果、谷歌、三星等都會被模仿,如何做到保持領先,才是我們看重的”,物聯傳感銷售總監Sam如是說。
那么一直被“學習”,物聯傳感智能家居是如何保持領先的呢?
將ZigBee的安全做到更好,打造最安全的智能家成系統。ZigBee技術是一種開放性的標準,每家企業都能采納,但不是每家企業都能做好。在這方面,物聯傳感并不滿足ZigBee技術本身,而是努力打造自生態的系統,自主創新動態切換網絡key的方法,強化智能家居系統安全性,打造最安全的智能家成系統。
持續創新,研發更出色的產品,進一步解決用戶痛點。當智能家居設備和系統功能逐漸趨同時,持續創新成了物聯傳感的另一法寶。近年來,為了將模仿者遠拋身后,物聯傳感打造很多行業特色產品,例如業內首款不懼斷網、斷電的3G智能網關,首款網關與攝像頭二合一的“隨便看”智能攝像頭,接下來即將正式發布的行業首款傳統設備加智能家居的“夢想之花”智能花瓶等。
引入云和大數據,引流潮流開創全新功能。為改變傳統的“設備端+移動終端”的模式,物聯傳感智能家居引入云,增強系統數據處理的能力;為改變傳統的控制方式,開創基于地理位置的移動終端控制方法,使智能家居更加人性化、智能化,無需打開APP,完全基于地理位置感知控制。
強化研發投入,重視專利技術。物聯傳感是業內最典型的重研發企業,研發人員占公司總人數的近1/3,研發投入約占支出20%(占比超過谷歌),而前面所說的“夢想之花”智能花瓶研發投入不低3000萬。國家知識產權局相關信息顯示,物聯傳感目前已獲得25項發明專利,200余項實用新型專利,是獲得發明專利最多的物聯網企業。
當然,對物聯傳感來說,能夠做到領先并不容易,而能夠繼續保持下去更難。今天,面對智能家居大蛋糕,會有越來越多的人闖進來,跟風、模仿者也將會更多。所幸的是,物聯傳感很多方面都可以模仿,發明專利卻無法復制。
編輯:jq
-
gps
+關注
關注
22文章
2903瀏覽量
166750 -
nfc
+關注
關注
59文章
1632瀏覽量
180972 -
智能家居
+關注
關注
1930文章
9607瀏覽量
186435 -
物聯傳感
+關注
關注
1文章
21瀏覽量
1497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