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子芯片的發明,使得硅波導攜帶數據的能力逐漸提高。相應地,科學家們希望能夠提高其中所傳輸光信號的帶寬。然而對芯片級設備的制造來說,在同一波導內多路復用近紅外和中紅外信號,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如今,美國范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展示了一種新型的混合型波導,可同時傳輸中紅外(波長6.5 μm~7.0 μm)和近紅外(波長1.55 μm)光波。研究發表于Advanced Materials期刊,論文鏈接為: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dma.202004305。這種波導由兩種不同的半導體制成,有望成為未來集成光子結構的關鍵部件,可處理遠程通信和化學光譜等數據。
圖1 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混合型硅基光子波導,可在同一塊芯片上同時傳輸中紅外和近紅外光
硅和氮化硼的堆疊
該混合波導由美國范德堡大學制成,由六方氮化硼(hBN)異質結構和硅組成。范德堡大學的工程學教授Joshua D. Caldwell表示,異質結構就是“兩種不同材料堆疊在一起形成的結構”,在他們所研發的混合波導中,這兩種材料分別是硅和氮化硼;其中氮化硼以一種類似于石墨的六方晶格的最穩定形式存在。
目前科學家們已經能夠在硅波導中傳輸近紅外頻率,但若想在其中傳輸中紅外波,波導尺寸必須更大。而問題在于,當波導尺寸大到足以接收中紅外信號時,近紅外的傳輸又會被擾亂。
hBN材料以雙曲聲子極化激元的形式傳輸中紅外波。美國范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首先數學建模,然后通過實驗制造了混合型波導:先將波導蝕刻到220 nm厚的硅片上,然后在上面轉移了40 nm厚的hBN層。研究團隊借助掃描近場光學顯微鏡分析了通過異質結構的信號模式。
未來的可能性
Caldwell說,這種異質結構有很多潛在的用途,并解釋道:“一方面,可以使用中紅外信道進行化學傳感,‘通知’近紅外信道探測事件的發生,并將信號發送到信號的讀出端。此外,對中紅外信道進行調制,可以改變底層硅通道的局部環境,從而提供了一種主動調制近紅外信號的手段。最后,這種波導也能夠簡單用于傳輸相同形式的兩種不同信息中。”
Caldwell說,接下來他和他的同事們將著重研究如何將這些雜化異質結構整合到功能硅光子結構中,如環形諧振器和光子晶體,探索能否在這些結構中實現近紅外和中紅外復用。
另還有其他三家美國機構的研究人員參與了此項研究,分別來自愛荷華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堪薩斯州立大學。
責任編輯:lq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82瀏覽量
427279 -
波導
+關注
關注
3文章
98瀏覽量
18893 -
近紅外
+關注
關注
0文章
34瀏覽量
8361
原文標題:美研究者開發中紅外、近紅外雙波段波導芯片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VirtualLab Fusion應用:AR&MR光波導器件的仿真研究
使用光波導元件模擬“HoloLens 1”型布局
AR&MR光波導器件的仿真研究
研究人員利用激光束開創量子計算新局面
![<b class='flag-5'>研究人員</b>利用激光束開創量子計算新局面](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2/BC/wKgZO2dh-iqAZN84AAEAonPS9wY682.jpg)
使用光波導元件模擬“HoloLens 1”型布局
AR&MR光波導器件的仿真研究
Molex推出Temp-Flex混合型帶狀電纜,您了解嗎?-赫聯電子
Temp-Flex混合型帶狀電纜產品特點和優點-赫聯電子
一種可實現穩定壓力傳感的新型可拉伸電子皮膚
研究人員開發出高性能p型非晶氧化物半導體
![<b class='flag-5'>研究人員</b>開發出高性能p<b class='flag-5'>型</b>非晶氧化物半導體](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DE/88/wKgZomYwlp6AFwqTAABbnz5Bt4I701.jpg)
一種用于化學和生物材料識別的便攜式拉曼光譜解決方案
![<b class='flag-5'>一種</b>用于化學和生物材料識別的便攜式拉曼光譜解決方案](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9/89/wKgaomYd5CeADk_MAAA8BgUuYec269.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