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的小伙伴應該都有“燒設備”的經歷,芯片摸上去溫溫的,有的甚至燙手。
所以有些芯片在正常工作時,功耗很大,溫度也很高,需要涂散熱材料。
今天我們來聊下芯片的散熱/發熱、熱阻、溫升、熱設計等概念。
1
芯片發熱和損耗
芯片的功率損耗,一方面指的是有效輸入功率和輸出功率的差值,稱之為耗散功率,這部分損耗會轉化成熱量釋放,發熱并不是一個好東西,會降低部件和設備的可靠性,嚴重會損壞芯片。
耗散功率,英文為Power Dissipation,某些芯片的SPEC里面會有這個參數,指最大允許耗散功率,耗散功率和熱量是相對應的,可允許耗散功率越大,相應的結溫也會越大。
另一方面,芯片功耗指的是電器設備在單位時間中所消耗的能源的數量,單位為W,比如空調2000W等等。
2
熱阻和溫升
我們都知道一句話:下雪不冷化雪冷,這是一個物理過程,下雪是一個凝華放熱過程,化雪是一個融化吸熱過程。
芯片的溫升是相對于環境溫度(25℃)來說的,所以不得不提熱阻的概念。
熱阻,英文Thermal Resistance,指的是當有熱量在物體上傳輸時,在物體兩端溫度差與熱源的功率之間的比值,單位是℃/W或者是K/W。
如下圖所示,將一個芯片焊接在PCB板上,芯片的散熱途徑主要有如下三種,對應三種熱阻。
芯片內部到外殼和引腳的熱阻——芯片固定的,無法改變。
芯片引腳到PCB板的熱阻——良好的焊接和PCB板決定。
芯片外殼到空氣的熱阻——由散熱器和芯片外圍空間決定。
半導體芯片熱阻參數示意
Ta為環境溫度,Tc為外殼表面溫度,Tj為結溫。
Θja:結溫(Tj)與環境溫度(Ta)之間的熱阻。
Θjc:結溫(Tj)與外殼表面溫度(Tc)之間的熱阻。
Θca:外殼表面溫度(Tc)與環境溫度(Ta)之間的熱阻。
熱阻的計算公式為:
Θja =(Tj-Ta)/Pd →Tj=Ta+Θja*Pd
其中Θja*Pd為溫升,也可以稱之為發熱量
在熱阻一定的情況下,功耗Pd越小,溫度越低。
在功耗一定的情況下,熱阻越小越好,熱阻越小代表散熱越好。
1
結溫計算誤區
很多人計算結溫用這個公式:Tj=Ta+Θja*Pd,以TI的文檔為例,在文檔中有說明,其實并不準確。
大致意思就是Θja是一個多變量函數,不能反應芯片焊接在PCB板上的真實情況,和PCB的設計、Chip/Pad的大小有強相關性,隨著這些因素的改變,Θja值也會改變,芯片廠家在測試Θja時和我們實際使用情況有較大差別,所以用來計算結溫,誤差會很大。
熱阻Θja和這些參數有強相關性
同時使用Tj=Tc+Θjc*Pd這個公式,用紅外攝像機測量出芯片外殼溫度Tc,然后算出Tj也是不太準確的。
廠家給出Θja和Θjc可能更多是讓我們評估芯片的熱性能如何,用于和其他芯片比較。
在某些芯片的參數中,會有ΨJT和ΨJB,這兩個參數不是真正的熱阻,芯片廠家在測試ΨJT和ΨJB的方法非常接近實際器件的應用環境,所以可以用它來估算結溫,也被業界所采用,而且可以看出,這兩個參數是要比Θja和Θjc要小的,所以在同樣的功耗下,用Θja計算得出的結溫是比實際的溫度要偏大的。
ΨJT,指的是Junction to Top of Package,結到封裝外殼的參數,計算公式為:
Tj=Tc+ΨJT*Pd
Tc為芯片外殼溫度
ΨJB,指的是Junction to Board,結到PCB板的參數,計算公式為:
Tj=Tb+ΨJB*Pd
Tb為PCB板的溫度
ΨJT和ΨJB可被用來計算結溫
原文標題:芯片又燒了?這個誤區一定要避免!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EDA365電子論壇】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70瀏覽量
427245 -
pcb
+關注
關注
4326文章
23160瀏覽量
399946
原文標題:芯片又燒了?這個誤區一定要避免!
文章出處:【微信號:eda365wx,微信公眾號:EDA365電子論壇】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