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外媒報道,全球知名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特斯拉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對于電池的創新上。早在2020年,特斯拉便已經對外公開表態,其廢舊電池已經實現了100%回收,沒有任何電池被送往垃圾填埋場。目前有文件顯示,特斯拉已經建立了內部的生態系統,用來回收和重新利用廢舊電池。
特斯拉方面表示,多年來特斯拉一直與第三方電池回收廠商進行合作,確保使用后的電池不會進行到垃圾填埋場當中。如今特斯拉建立了現場回收機制,可以將原材料直接轉移給鎳和鈷的供應商,這種機制打破了規模化電池回收的創新周期。
在近期,特斯拉申請了一項新的專利,旨在回收電池中并未損壞和未使用的關鍵原材料,如鎳和鈷。該專利顯示,將使用電化學溶解來回收地球金屬并進行利用,從而推動更高效的供應鏈發展。
通常情況下,新能源車動力電池的使用壽命在5-8年左右,并且退役后的電池并不等于徹底報廢,科學回收下仍然具備相當可觀的市場價值。據相關機構預測,2019-2025年,這一市場的規模將達到600億元。
據市場調研機構MarketsandMarkets數據顯示,鋰電池需求在過去五年高速增長,2025年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0年的442億美元增長至944億美元,其中電動車的快速發展成為市場的主要推動力。
建立良好的電池回收機制,不僅能夠幫助特斯拉節省大量成本,甚至能夠創造不小的經濟收益。在全球供應鏈短缺,電池材料難以獲得的當下,電池電芯回收將是緩解電池材料供應短缺和增加公司產品可用電芯數量的最佳和最有效的方法。
并且從材料采集上來看,鎳的可用性較低,而鈷的開采將對環境造成較大的影響。
當然如果電池本身的狀況較為良好,則可以重新修復出廠,或者交由通信基站、儲能基站等場景繼續服役,或者再流通到低速的電動車市場,直到徹底無法符合需求為止。
或許是因為這個行業中具有巨大的潛力,特斯拉聯合創始人,前CTO的Jeffrey Brian Straubel(施特勞貝爾)便創建了一家專注于電池回收循環利用的企業Redwood Materials。
施特勞貝爾表示,該公司專注于舊電池回收項目,旨在通過回收提取舊電池中的重要原材料,并將這些原材料重新投入到新電池的生產當中,以此來解決電池原材料供應短缺的問題。
據施特勞貝爾預計,未來十年,舊電池回收項目有望將電池原材料的成本拉低至如今價格的一半。顯然,這也意味著舊電池回收項目中蘊藏的利潤空間巨大。資本方也正是看到了這一市場,在前不久Redwood Materials便獲得了7億美元的新投資。
不僅是Redwood Materials,據韓國媒體報道,韓國汽車制造商起亞汽車及其電池供應商SK Innovation將合作發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項目。
在國內,電動車動力電池回收市場也已經爆火,據相關數據統計,僅今年上半年,我國的動力電池回收新注冊企業已經超過了9000家。
如國內智能電動車企蔚來與電池大廠寧德時代共同投資的武漢蔚能電池資產有限公司,目前已經持有上萬塊電動車動力電池。通過統一管理和標準化,這也讓企業能夠節省大量的資源。同時通過電池回收,存儲了大量的原材料,目前該企業名下已經有2000噸左右的鎳鈷錳材料,明年年底預計將突破1萬噸。
回收電池也創造了大量的利潤空間,除了回收價值不大,并且會對環境造成巨大污染的鉛酸電池外。
據相關從業者透露,如磷酸鐵鋰電池,其中含有部分鋰,保守回收價格在4000元/噸,上游出售價格在6000元/噸以上;三元鋰電池的含鋰量也很高,回收參考價格在5500元/噸,出售價在9000元/噸以上;鈷酸鋰電池價格最高,回收參考價位1.5萬元/噸,出售價為2.2萬/噸,提煉一噸該電池利潤在9萬元以上。
而以上價格為2020年底的報價,如今隨著供應鏈進一步緊張,上游材料的成本再次上漲,價格也要貴的更多,與此同時,其利潤空間顯然也更高。
特斯拉方面表示,多年來特斯拉一直與第三方電池回收廠商進行合作,確保使用后的電池不會進行到垃圾填埋場當中。如今特斯拉建立了現場回收機制,可以將原材料直接轉移給鎳和鈷的供應商,這種機制打破了規模化電池回收的創新周期。
在近期,特斯拉申請了一項新的專利,旨在回收電池中并未損壞和未使用的關鍵原材料,如鎳和鈷。該專利顯示,將使用電化學溶解來回收地球金屬并進行利用,從而推動更高效的供應鏈發展。
通常情況下,新能源車動力電池的使用壽命在5-8年左右,并且退役后的電池并不等于徹底報廢,科學回收下仍然具備相當可觀的市場價值。據相關機構預測,2019-2025年,這一市場的規模將達到600億元。
據市場調研機構MarketsandMarkets數據顯示,鋰電池需求在過去五年高速增長,2025年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0年的442億美元增長至944億美元,其中電動車的快速發展成為市場的主要推動力。
建立良好的電池回收機制,不僅能夠幫助特斯拉節省大量成本,甚至能夠創造不小的經濟收益。在全球供應鏈短缺,電池材料難以獲得的當下,電池電芯回收將是緩解電池材料供應短缺和增加公司產品可用電芯數量的最佳和最有效的方法。
并且從材料采集上來看,鎳的可用性較低,而鈷的開采將對環境造成較大的影響。
當然如果電池本身的狀況較為良好,則可以重新修復出廠,或者交由通信基站、儲能基站等場景繼續服役,或者再流通到低速的電動車市場,直到徹底無法符合需求為止。
或許是因為這個行業中具有巨大的潛力,特斯拉聯合創始人,前CTO的Jeffrey Brian Straubel(施特勞貝爾)便創建了一家專注于電池回收循環利用的企業Redwood Materials。
施特勞貝爾表示,該公司專注于舊電池回收項目,旨在通過回收提取舊電池中的重要原材料,并將這些原材料重新投入到新電池的生產當中,以此來解決電池原材料供應短缺的問題。
據施特勞貝爾預計,未來十年,舊電池回收項目有望將電池原材料的成本拉低至如今價格的一半。顯然,這也意味著舊電池回收項目中蘊藏的利潤空間巨大。資本方也正是看到了這一市場,在前不久Redwood Materials便獲得了7億美元的新投資。
不僅是Redwood Materials,據韓國媒體報道,韓國汽車制造商起亞汽車及其電池供應商SK Innovation將合作發展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項目。
在國內,電動車動力電池回收市場也已經爆火,據相關數據統計,僅今年上半年,我國的動力電池回收新注冊企業已經超過了9000家。
如國內智能電動車企蔚來與電池大廠寧德時代共同投資的武漢蔚能電池資產有限公司,目前已經持有上萬塊電動車動力電池。通過統一管理和標準化,這也讓企業能夠節省大量的資源。同時通過電池回收,存儲了大量的原材料,目前該企業名下已經有2000噸左右的鎳鈷錳材料,明年年底預計將突破1萬噸。
回收電池也創造了大量的利潤空間,除了回收價值不大,并且會對環境造成巨大污染的鉛酸電池外。
據相關從業者透露,如磷酸鐵鋰電池,其中含有部分鋰,保守回收價格在4000元/噸,上游出售價格在6000元/噸以上;三元鋰電池的含鋰量也很高,回收參考價格在5500元/噸,出售價在9000元/噸以上;鈷酸鋰電池價格最高,回收參考價位1.5萬元/噸,出售價為2.2萬/噸,提煉一噸該電池利潤在9萬元以上。
而以上價格為2020年底的報價,如今隨著供應鏈進一步緊張,上游材料的成本再次上漲,價格也要貴的更多,與此同時,其利潤空間顯然也更高。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動力電池
+關注
關注
113文章
4549瀏覽量
77934 -
特斯拉
+關注
關注
66文章
6332瀏覽量
12682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2024年上半年儲能市場爆發式增長,毛利驚人,國內企業競爭激烈
%,采招的強勁增長態勢將有力支撐2024年的裝機量。 ? 與此同時,當前國內各大上市企業的半年報均已披露,2024年上半年儲能市場情況到底如何,可以以此一探究竟。 ? 儲能
朗凱威廢舊磷酸鐵鋰電池回收:環保與資源再生的新機遇
廢舊磷酸鐵鋰電池回收(133-2632-1310)是一項具有重要意義的環保和資源再生事業。隨著電動汽車市場的持續增長和儲能領域的快速發展,廢舊磷酸鐵鋰
財報出爐!29家連接器企業半年報深度解讀
不斷增強,連接器企業致力于通過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實現向更高品質和更高附加值方向的轉型。 8月底,國內29家連接器企業集中發布了2024上半年
當升科技上半年固態電池正極材料出貨量突破數百噸大關
近日,當升科技在機構調研活動中透露,其固態電池正極材料業務展現強勁勢頭,上半年已成功出貨數百噸,順利進入輝能、清陶、衛藍新能源及贛鋒鋰電等固態電池領域領軍
總營收3604億! 41家凈利潤翻倍增長!A股217家半導體公司上半年業績出爐
。 市場回暖,在半導體廠商經營業績中也有所體現。據集微網不完全統計,截至8月31日,A股有217家公司披露了2024年上半年業績報告,有71.89%公司營收出現同比增長。而盈利方面,更是有41家公司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商湯上半年生成式AI業務收入飆升256%
商湯集團最新發布的2024財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該公司在上半年實現了顯著的業績增長。數據顯示,截至6月30日,商湯集團總收入達到17.4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21%,展現了其強勁的市場競爭力和發展活力。
華為上半年凈利潤突破500億元
華為公司近日公布了其2024年上半年的輝煌業績,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據數據顯示,該公司在上半年實現銷售收入高達4175億元人民幣,同比激增34.3%,凈利潤率穩定保持在13.2%的水
國內功率器件四巨頭2024上半年業績亮眼
2024年上半年,士蘭微、新潔能、揚杰科技與捷捷微電等在營收和凈利潤上表現亮眼,積極布局新能源汽車、AI服務器等新興市場,展現了國內功率器件企業的強勁增長勢頭。 2024年過半,國內上市企業
華為2024年上半年業績,銷售收入同比增34.3%
華為發布了2024年上半年度業績報告,顯示其業績穩中向好,遠超市場預期。據悉,在2024年上半年,華為實現了4,175億元人民幣的銷售額,同比增長34.3%,凈利潤率達到了13.2%,上半年
68家半導體企業發上半年業績 業績正增長占比達80.88%
2024注定極不平凡,各大上市企業上半年業績馬上就全部披露完成,到底成色幾何? 據證券時報的統計分析數據顯示,在以半導體(中信)為樣本的157家A股產業鏈公司中,已公布上半年業績快報、
歌爾股份2024年上半年業績強勁增長,凈利潤飆升近兩倍
歌爾股份(股票代碼:002241.SZ)近期公布的2024年上半年業績報告,彰顯了公司強勁的盈利能力和持續的增長動力。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403.82億元,不僅規模龐大,更在盈利方面實現
上半年國內手機市場呈現增長態勢
今年上半年,國內手機市場展現出蓬勃生機,出貨量實現顯著增長。據中國信通院最新數據披露,今年前六個月,國內手機市場累計出貨量達到1.47億部,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3.2%,顯示出強勁的市場需求和消費活力。
TCL電子上半年出貨量強勁增長,大尺寸及高端電視市場引領潮流
TCL電子控股有限公司近日發布了令人矚目的2024年上半年全球出貨量數據,彰顯了公司在全球電視市場的強勁競爭力和持續增長態勢。數據顯示,TCL電視在2024年第二季度實現了668萬臺的出貨量,同比
佰維存儲業績預增顯著,上半年營收預計超30億元
近日,佰維存儲發布了其2024年上半年的業績預告,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根據公告,公司預計上半年將實現營業收入在31億元至37億元之間,同比增長高達169.97%至222.22%,業績
5000噸廢舊鋰離子電池回收生產線全面投用!
近日,蘭州金川金科資源循環公司5000噸/年的廢舊鋰離子電池回收生產線已全面建成投用,電池回收的預處理系統和濕法系統均全面投入生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