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派盒市场营销有限公司

0
  • 聊天消息
  • 系統消息
  • 評論與回復
登錄后你可以
  • 下載海量資料
  • 學習在線課程
  • 觀看技術視頻
  • 寫文章/發帖/加入社區
會員中心
創作中心

完善資料讓更多小伙伴認識你,還能領取20積分哦,立即完善>

3天內不再提示

智能制造成“十四五”時期新風口

機智云物聯網 ? 來源:機智云物聯網 ? 作者:機智云物聯網 ? 2022-01-26 11:17 ? 次閱讀

到2025年,軟件業務收入要突破14萬億元,智能制造成新風口。

近日,國務院、工信部、商務部、交通部等多部門紛紛推出“十四五”時期相關規劃,圍繞我們關注的AI、大數據等新技術和硬科技產業,提出了一系列量化指標,標志高層正在為硬科技產業新階段定調。

到2025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達10%,軟件業務收入突破14萬億元,大數據產業測算規模突破3萬億元,在線政務服務超8億人,建成500個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廠……一個個指標不僅明確了數字經濟發展的新方向,更做出了明確的節奏規劃。

在剛剛過去的“十三五”期間,科技正快速悄然從很多人看不到的、高大上的地方涌向商城、工廠、校園等各個空間,變得看得見、摸得著。比如疫情中基于大數據分析的“一碼通”,在高速路口代替人收費的ETC(電子不停車收費),在港口、礦山行進有序的無人駕駛車……這些數智化應用已進入人們的生產生活,趨勢在“十四五”時期將更加顯著。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下,中國智能產業面臨內外部雙重壓力。下一個五年,我國的信息化、工業化走向如何?技術更加融入實體經濟,又與智能產業中的個體如何息息相關,有什么樣的機遇?從緊鑼密鼓的“十四五”量化指標中我們能找到明確指引。

01.數字經濟增加值要占GDP達10%

數字技術要融入實體經濟

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正在掀起“第四次工業革命”,在“十三五”時期,通信產業、軟件與信息產業、大數據產業已得到快速發展。而隨著產業本身逐漸壯大,信息技術產業賦能實體經濟成為“十四五”時期的發展重點。

1、數字經濟增加值要占GDP達10%,強調工業互聯網

2021年12月12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指出到2025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比重要達到10%。除此之外,國務院在IPv6和千兆寬帶用戶、軟件和信息技術業規模、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普及率、全國網上零售額、電子商務交易規模、在線政務服務實名用戶等方面都給出明確指標。

由上表可知,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比例要增長2.2個百分點,從哪里來?除了已經快速發展的電子商務、在線政務及信息技術產業本身,工業數字化轉型成為重要增長點。工業互聯網平臺是一大關鍵抓手,普及率要從14.7%漲到45%,也就是說幾乎每兩家工廠就要有一家用上了工業互聯網平臺。

我國人口紅利正在消失,1962~1972年嬰兒潮出生的超3億人邁過50歲門檻,伴隨老齡化社會到來的,大量工廠面臨“用工荒”的窘境。大家看到,人口政策正在放開,但即便如此未來也越來越少的人愿意去做工廠中的在那些中高重復、高強度的工作,因此,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等舉措拉動工業增長成為新時期的關鍵之舉。

在2021年12月27日,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委員會發布《“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指出在2025年,數字中國發展指數要從2020年的85分上升到95分。95分是怎么打來的?包含了以下4類17大指標。這些指標再次與前面提到的“數字經濟”指標遙相呼應。

注意看,對于產業轉型的重視已經體現在這些鮮明的數據上——關鍵環節數字化企業比例達60%,企業工業設備上云率要達30%,網上零售額達17萬億,信息消費規模達7.5萬億元。60%企業數字化轉型,這指向涉及國民命脈產業的國企、央企,與其互為產業鏈上下游的大企業,以及具備轉型能力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都需要努把力。

同時,設備上云率翻一番不止,這一指標的前提是,國內云計算產業服務能力和安全性已經相對成熟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在這種情況下,企業工業設備無論是上私有云、公有云還是混合云,都會帶來可觀的安全提升和效益增長。

2、信息通信業收入要突破4.3萬億,下沉到鄉鎮

通信行業是數字基礎設施需求對應的行業。工信部在11月16日印發的近3萬字《“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描繪了信息通信行業的發展藍圖,提出到2025年,信息通信行業收入將達到4.3萬億,5G普及率達到56%,就連行政村5G通達率都要從0上升到80%。

完整六大方面20大新指標如下:

回顧“十三五”期間,信息通信行業收入規模穩定增長,2020年達2.64萬億元,年均增長9.1%。進入“十四五”時期,通信技術行業依然有很大發展空間,而這正是智能產業發展的堅實基礎。如果說之前是在建5G、千兆固網,那么下一階段就是要把網絡充分用起來,應用場景要從一線城市的交通要塞、辦公樓和工廠,下沉到十八線城市的田間地頭,讓全國14億多人都享受到技術的紅利。

3、軟件業務收入要突破14萬億元,軟件定義時代到來

軟件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靈魂,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2021年11月30日,工信部印發了《“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定下“十四五”時期的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KPI

到2025年,規模以上企業軟件業務收入突破14萬億元,年均增長12%以上,看重實體工業;該規劃指出,將促進工業APP突破100萬個。回顧“十三五”期間,國家就高度重視軟件信息技術發展,業務收入從2015年的4.28萬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8.16萬億元,占信息產業比重從2015年的28%增長到2020年的40%。

由規劃可知,“十四五階段”將更加強調基礎軟件和工業軟件的“短板”攻關,如操作系統、計算機輔助設計/仿真/計算工具軟件、電子設計自動化軟件(EDA)等。在這些軟件方面我國與歐美具有一定的距離,投入大、投資收益性價比不高是過去很多年的行業情況,“拿來主義”盛行。但在近幾年的貿易戰、科技戰中,當它們成為了“卡脖子”的痛點,我們興奮地看到國內的政策、人才、資本已經在往這些方向發力,在“十四五”時期有望顯現出一些效果。

而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相關的新興平臺軟件,在這些領域我國其實已經有很多國際頂尖產品,該規劃也強調了這一領域發展。

在新階段,該規劃指出:“軟件定義”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新特征和新標志,已成為驅動未來發展的重要力量。

4、大數據產業規模要突破3萬億元,培育數據要素市場

隨著軟件定義時代到來,流動的大數據也造就一個新產業。

同在2021年11月30日當天,工信部發布關于印發《“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定下大數據產業的KPI:到2025年,大數據產業測算規模突破3萬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保持在25%左右。回顧“十三五”時期,我國大數據產業年均復合增長率超過30%,2020年超過1萬億元,這個增長率可以說很高了。

在這一新階段,我國發展大數據產業,第一大任務就是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2020年4月是一個時代的新起點,國務院發布《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首次將數據與土地、勞動力、資本和技術四大生產要素并列。這標志著高層肯定了數據要進行交易,并且和房地產、資本交易一樣重要。

隨著“十四五”時期,繼續加大數據要素市場建設,數據產品有望真正成為在明面上通暢交易的、具有重大商業和社會價值的生產要素。一些地方已經響應國家政策展開行動,2021年3月北京國際大數據交易所成立,11月上海數據交易所正式開市,12月17日西部數據交易中心創立,幾百個商家的幾十款數據產品頂著獨有的ID和詳細說明書待價而沽。這標志數據交易這件事首次將被擺到明面上來,背后離不開大數據產業的支撐。

當基礎設施建齊,軟件信息技術繼續滲透到經濟生活中產業各個環節,數據成為流通交易的資產,一個信息化產業的“黃金時代”也將到來。

02.智能制造成“十四五”新風口

從前面的分析我們看到,在“十四五”時期,高層更強調的是信息技術融入實體經濟,尤其是融入工業生產。具體來看,要關注哪些關鍵領域?有什么抓手?涉及智能制造、機器人等一系列“十四五”規劃指明了方向。

1、工業互聯網平臺普及達45%,布局鋼鐵、石化化工、煤炭等

2021年11月30日,工信部印發的《“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提出,兩化融合發展指數將達到105。具體來說,企業經營管理數字化普及率達80%,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85%,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68%等。

該規劃指出,原材料、裝備制造、消費品、電子信息、綠色制造、安全生產等重點行業領域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普及率要達45%。

“兩化”融合強調將信息化技術與工業生產融合起來,劃定了一些重點工程、重點行業。數字化轉型重點行業包括鋼鐵、石化化工、煤炭、航空航天、船舶等。這也是為什么我們今年看到華為、阿里、海康威視等這些巨頭企業都在推出煤炭、鋼鐵等方面的行業解決方案,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甚至親自下礦,撥出集團最得力的領導干將、工程師、科學家創立煤炭軍團等軍團組織并親自督導。不得不說,科技巨頭們對國家政策的把握更加超前和敏銳。

根據《“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首要的任務是培育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比如,工業級智能硬件、智能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智能船舶、無人機、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等新型智能產品;并發展基于產品的場景化應用,加快智能產品在工業、交通、醫療、教育、國防科工、健康養老等重點行業領域應用推廣。

基于這樣的出發點,工信部聯合多部門在12月28日又針對機器人、智能制造、醫療設備做出了新的規劃指示。

2、機器人產值已超千億,2025年制造業機器人密度翻番

《“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指出,到2025年,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年均增速超過20%,建成3~5個國際影響力產業集群。該規劃尤其關注工業機器人領域,指出制造業機器人密度要實現翻番。

“十三五”以來,我國機器人產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年均復合增長率約15%,2020年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突破1000億元。2020年,制造機器人密度達到了246臺/萬人,是全球平均水平的近2倍。不過進入“十四五”時期,機器人被期待做的將不僅僅是跳舞、掃地、送餐這些我們已經做得比較好的領域,從下圖可見,行業應用、新型應用也都指向重工業、手工業等實體經濟領域。

3、要建500個以上智能制造示范工廠,AI技術打好輔助

《“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指出,到2025年,70%的規模以上制造業企業基本實現數字化網絡化,建成500個以上引領行業發展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廠,建成120 個以上具有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

縱觀當下形勢,大國戰略博弈進一步聚焦制造業,美國“先進制造業領導力戰略”、德國“國家工業戰略2030”、日本“社會 5.0”等以重振制造業為核心的發展戰略,均以智能制造為主要抓手,力圖搶占全球制造業新一輪競爭制高點。

而近十年來,我國已經建成了一批智能工廠,培育具有行業和區域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近80個。而在“十四五”時期,一大重點任務將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在這其中,我們熟知的人工智能、5G、大數據等技術包含在內,但與此同時,這一場景更強調突破設計仿真、混合建模、協同優化等基礎技術,開發應用增材制造、超精密加工等先進工藝技術,攻克智能感知、人機協作、供應鏈協同等共性技術等。

這主要由于制造全過程涉及設計、生產、管理、服務等全流程,人工智能等技術主要起到的是疊加效果,更需要以基礎技術、工程化工藝來為基礎來實現升級。

總的來說,工業的信息化并不是簡單工程,這也是為什么在“十三五”時期盡管AI、云計算等技術已經在商業等領域深入落地,卻在啃工業這塊硬骨頭時屢屢難以證明價值。進入“十四五”時期,智能工業將更加重視從基礎軟件、先進工藝等方面補齊短板,而這也是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適應性技術能發揮作用的一大前提。

03.鼓勵商業算法推薦

農業引入新技術

在工業數智化轉型被提到極高優先級的同時,商業部、農業農村部也都在中央“十四五”相關規劃中提出新指標,強調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價值。

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達到50萬億元,算法推薦仍被大力支持

相比于工業,商業對新技術的應用成熟度更高,已經成為AI、大數據等新技術的試驗田。而從商業部12月23日聯合21部門印發《“十四五”國內貿易發展規劃》,盡管這不是一份以貿易科技冠名的規劃,卻全文滲透了對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的重視。

根據這份規劃,到202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50萬億元左右;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達到15.7萬億元左右。

對此,“規劃”提出的第一大主要任務,就是推動流通數字化智能化。包括促進物流設施智能化改造、企業上云,鼓勵發展智慧街區、智慧商圈、智慧商店和智慧餐廳等新業態模式,加強自動搬運機器人、自動碼垛機、感應貨架等智能裝備應用等等多種措施。

值得一提的是,“規劃”還十分強調建立全渠道用戶數據庫,運用大數據技術預測消費行為和消費潛力;鼓勵利用企業資源計劃(ERP)、軟件即服務(SaaS)和商業智能(BI)等技術。近日,國家網信辦等四部門還提出最新規定,算法推薦服務提供者應當向用戶提供不針對其個人特征的選項,或者向用戶提供便捷的關閉算法推薦服務的選項。

可以看到,國家鼓勵智慧零售的大方位是不變的,只是各大零售商、平臺都需要更加嚴格審視技術應用的合規合法性。

一方面,國家在規范算法推薦的智能營銷手段;另一方面,大方向上依然是大力支持新技術應用落地商業領域的。消費作為拉動國民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在“十四五”時期更加重視消費質量的情況下,離不開智能化技術的進一步滲透。

2、數字交通“一腦、五網、兩體系”,全國集約化治理時代到來

2021年12月22日,交通運輸部近日印發《數字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指出,在“十四五”期間,要“一腦、五網、兩體系”的發展格局基本建成,交通新基建取得重要進展。

從上圖及規劃解讀可知,“集約化”成為交通新基建建設一大關鍵訴求。要知道,在“十三五”時期,我國已經實現了基礎設施電子地圖基本全覆蓋,視頻等動態監測范圍不斷擴大,高速公路視頻監控和電子不停車收費系統(ETC)廣泛覆蓋……這一系列交通感知終端的鋪設,就像毛細血管一樣鋪設在了全國各地。

那么如何將這些毛細血管匯聚連接起來,讓它們收集的數據血液匯聚到“大腦”,從而指揮決策以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進入“十四五”階段,交通的數字化轉型重點將從后端轉向前端,從分散轉向集約化。根據“規劃”,“一腦、五網、兩體系”可以簡答理解為,一個數字交通大腦要統管起全國的交通,地方和國家的綜合交通運輸信息平臺實現互聯互通,各業務應用之間也要共建共用,背后,交通大數據中心體系也要實現部、省兩級匯聚合,形成一個交通運輸核心數據庫。

隨著智慧城市領域安防市場存量不足,以大交通為主的業務板塊將成為新的增長點。

3、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將達到64%,無人機、農業大數據等被重視

除了工業、商業,在新技術引入比較慢的農業在“十四五”時期也計劃加大馬力引入新技術。

2021年12月29日,農業農村部印發《“十四五”全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規劃》指出,到2025年,力爭突破一批受制于人的“卡脖子”技術和短板技術,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4%(2020年為60.7%)。

我國是農業大國,但農業技術與歐美差距較大,產業發展粗放。針對這樣的國情,本次農業部的規劃也提出十分務實的指標:形成核心種源、耕地保育、智慧農業元器件、農業大數據算法、農機裝備、農業綠色投入品等領域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產品。此外,關于技術、機械化率都提出了新的指標。

值得一提的是,農業雖然大力要引入新技術,但更多是聚焦在本身的行業技術。而人工智能、大數據等作為適應性技術,則更多是“錦上添花”,比如耕地數字化監測、水肥精準管控、裝備智能化等。

04.地方之戰打響,強調產業特色

隨著中央“十四五”規劃定調,地方也紛紛推出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合產業發展的行動規劃。當我們對一些地方的“十四五”規劃進行分析后,會發現,不同于此前在AI等智能技術產業化上你爭我搶,當下城市更強調基于地方產業基礎因地制宜,進行產業智能化。

以密集發布“十四五”相關規劃地上海為例,基于資深技術產業和“江浙滬”一代制造業勢能疊加,上海提出發展“先進制造”。

2021年7月14日,上海市印發《先進制造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構建“3+6”的新型產業體系,為其智能產業發展定調。其中,“3”是指,集成電路、生物醫藥、人工智能三大先導產業,到2025年要實現規模倍增。“6”是指電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時尚消費品六大重點產業,推動制造向服務延伸。而后,上海圍繞“3+6”做出了詳細布局。

2021年12月30日,上海經信委印發的《上海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提出,到2025年,上海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到4000億元,培育500家智能化示范企業,30萬人人工智能人才;《上海市電子信息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指出,到2025年,上海電子信息產業規模超過2.2萬億元,形成330家上市軟件和信息服務企業;此外,上海還針對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數字城市等多個方向發布“十四五”規劃,都大大強調將AI、大數據等技術融入其中。

除了上海這樣的超一線城市,其他擁有智能產業基礎的城市也在“因地制宜”。

比如,杭州在《杭州市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十四五”規劃》中就將自身定位“中國視谷”,將其打造成中國經濟地理新地標品牌

這主要是由于杭州盤踞了海康威視、大華股份、宇視科技等這樣占據65%人臉識別、行為決策等領域市場份額的AI大企業。同時,基于阿里巴巴、網易等互聯網公司及其他產業基礎,杭州計劃人工智能產業營業收入達到3000億元以上,這一目標已經比較接近上海的規劃。

還比如,廣州的定位是“智車之城”。作為集聚了1200多家汽車零部件生產和貿易企業,廣州2020年汽車產量達295萬輛占全國汽車產量第一。

根據2022年1月4日廣州發改委印發的《廣州市智能與新能源汽車創新發展“十四五”規劃》,到2025年,廣州計劃新能源汽車產能超200萬輛,進入全國城市前三名,智能汽車(2級組合駕駛輔助及以上自動駕駛水平)新車占比達到80%。

可以看到,隨著中央定調“十四五”時期信息技術融合產業發展,一些地方已經把握先機,將自身優勢產業與技術結合起來,從而促進當地實體經濟增長。

05.結語:“十四五”時期

數字經濟故事越來越“實”

如果說在“十三五”時期,我們更多是看到AI、大數據、5G等技術的基礎設施建立,在消費服務等行業做探索性落地。那么進入“十四五”時期,我們將更多看到這些技術融入更加復雜的工業、農業等場景,成為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

通過簡單復盤最新“十四五”關于信息技術產業的一些關鍵新指標,我們發現,在新時期信息化與工業的融合成為一大重要且迫切的任務。科技作為第一生產力的地位,在“十四五”尋求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比任何時候都更加得到重視。盡管對于個體來說,宏觀政策的勢能經過層層社會傳導施加到個體身上的力常千差萬別,但依然與我們每個人息息相關,并影響著我們做技術產業的環境和空氣。

關于機智云

機智云是全球領先的物聯網開發和云服務平臺,AIoT全棧(綜合)物聯網平臺服務領先者,工業互聯網平臺優秀技術供應商,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擁有豐富的產品和實施經驗,目前已服務全球200+國家/地區,業務覆蓋交通物流、新能源、工業互聯、醫療健康、消費電子等眾多行業,在國內多個行業實現市場覆蓋率領先。

機智云為有AIoT升級需求的用戶提供云管端邊一體化解決方案,幫助傳統產業高效快速、低成本實現從產線到產品再到服務的全面升級,將物聯網共性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有效催生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從而帶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全面提升生產效率、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經過十年在物聯網領域的技術沉淀和市場耕耘,機智云總結用戶需求、把握市場動態,也幫助客戶合理規劃產品功能、按需選擇產品服務、有效發揮自身優勢、加快產品研發上市時間、精準把握市場先機,大大提升客戶產品研發效率、降低盲目成本投入。

原文標題:數字經濟增值要占GDP達10%!一文看盡“十四五”硬科技KPI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機智云物聯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審核編輯:湯梓紅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軟件
    +關注

    關注

    69

    文章

    5013

    瀏覽量

    88083
  • AI
    AI
    +關注

    關注

    87

    文章

    31536

    瀏覽量

    270344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

    文章

    8908

    瀏覽量

    137799

原文標題:數字經濟增值要占GDP達10%!一文看盡“十四五”硬科技KPI

文章出處:【微信號:gwnews,微信公眾號:機智云物聯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收藏 人收藏

    評論

    相關推薦

    奧松入選廣東省智能制造生態合作伙伴名單

    近日,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為貫徹落實《“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十四五”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機器人+”應用行動方案》等文件要求,圍繞加快構建廣東省
    的頭像 發表于 01-13 11:05 ?217次閱讀

    如何降低半導體設備防震基座的制造成本?

    降低半導體設備防震基座的制造成本,可從優化設計、成本控制、生產管理和供應鏈管理等方面著手
    的頭像 發表于 01-09 16:07 ?132次閱讀
    如何降低半導體設備防震基座的<b class='flag-5'>制造成</b>本?

    兆易創新教材入選“十四五”國家規劃教材推薦名單

    近日,在廣東省教育廳發布的《廣東省教育廳關于“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第一次遴選你推薦名單的公示》中,兆易創新四本“卓越工程師培養系列”教材成功入選“十四五”國家規劃教材推薦名單
    的頭像 發表于 12-31 16:36 ?310次閱讀

    喜報 | 東舟技術智能座艙測試產品入選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2024年新技術新產品首次進入市場支持名單

    為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20〕7號)和《“十四五時期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發展建設規劃》(中示區組發〔2021〕1號),推進中關村高水平
    的頭像 發表于 12-03 14:50 ?735次閱讀
    喜報 | 東舟技術<b class='flag-5'>智能</b>座艙測試產品入選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2024年新技術新產品首次進入市場支持名單

    應急儲備倉庫物聯網系統解決方案

    十四五”期間,國務院和相關部門分別發布了《“十四五”國家應急體系規劃》和《“十四五”應急物資保障規劃》,對應急物資保障工作作出全面部署,也對應急物資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務與挑戰。隨著自動化與物聯網
    的頭像 發表于 11-12 15:15 ?257次閱讀
    應急儲備倉庫物聯網系統解決方案

    智能制造在汽車行業的應用

    隨著工業4.0的興起,智能制造成制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在汽車行業,這一變革尤為顯著。汽車制造是一個高度復雜的過程,涉及眾多的零部件和精密的組裝技術。
    的頭像 發表于 11-07 09:51 ?836次閱讀

    2025年智能水表將覆蓋全北京!超聲波測量技術助力智能水表實現全天候高精度流量監測

    北京日報報道,預計到“十四五”規劃期末,北京市將基本實現智能遠傳水表的全覆蓋。據2023年3月22日的數據顯示,北京市自來水集團已經為用戶安裝了超過330萬支智能遠傳水表,覆蓋率超過了50%。
    的頭像 發表于 07-19 16:05 ?788次閱讀
    2025年<b class='flag-5'>智能</b>水表將覆蓋全北京!超聲波測量技術助力<b class='flag-5'>智能</b>水表實現全天候高精度流量監測

    細分市場多點開花,三清互聯駛上發展快車道

    。《南方電網“十四五”電網發展規劃》則明確“十四五”期間,南方電網對電網建設將規劃投資約6,700億元,其中配電網規劃投資達到3,200億元。一系列政策推動智能配電網設備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為北京三清互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的頭像 發表于 05-21 15:49 ?420次閱讀

    智慧醫院:探索醫療服務新方向

    以來,數字經濟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 信息時代的發展對公立醫院的智能化和數字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十四五”期間,國務院、衛生委員會等部門相繼發布了“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十四五”國家
    的頭像 發表于 05-06 16:38 ?320次閱讀

    喬鋒智能IPO上市:以技術創新為引領,助力我國發展新質生產力

    政策支持我國數控機床行業朝高檔方向發展,例如“十四五規劃”《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等重要政策文件都將發展高檔數控機床作為重要目標,各省市也分別在“十三五”“十四五”期間發布了推動數控機床行業發展的支持
    的頭像 發表于 04-25 09:36 ?441次閱讀

    中國IPv6發展時間線與重要里程碑

    IPv6作為下一代互聯網的核心協議,不僅是實現萬物互聯,促進千行百業智能化、數字化發展的關鍵要素,也是‘十四五時期加快數字中國建設和發展的‘網絡底
    的頭像 發表于 04-24 11:12 ?1041次閱讀
    中國IPv6發展時間線與重要里程碑

    洲明科技“醫療智能化”解決方案賦能各式應用場景

    如何打造讓群眾滿意的醫療?在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高歌猛進的2024,醫療領域智能化的重要性也被反復提及——《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十四五”全面醫療保障規劃》等國家政策明確了醫院信息化、遠程醫療等智慧醫療發展要求。
    的頭像 發表于 04-02 09:36 ?1268次閱讀
    洲明科技“醫療<b class='flag-5'>智能</b>化”解決方案賦能各式應用場景

    重塑新一代工業軟件體系 助力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提速——云道智造產品“伏圖”上架華為云云商店

    隨著云計算、大數據等前沿技術的蓬勃發展,國內制造業正面臨智能制造轉型升級的機遇與挑戰。工業軟件是制造業研發創新不可或缺的核心工具,《“十四五
    的頭像 發表于 03-12 16:04 ?489次閱讀
    重塑新一代工業軟件體系 助力<b class='flag-5'>制造</b>業數字化轉型提速——云道智造產品“伏圖”上架華為云云商店

    智能制造——企業如何實施智能制造

    近年來,智能制造成為了熱門的關鍵詞,眾多廠商紛紛涉足這一領域,曾經專注于自動化設備、自動化軟件和咨詢服務的公司也紛紛轉型,搖身一變成為了智能制造公司。甚至連阿里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也加入了
    的頭像 發表于 02-23 13:47 ?621次閱讀
    <b class='flag-5'>智能</b><b class='flag-5'>制造</b>——企業如何實施<b class='flag-5'>智能</b><b class='flag-5'>制造</b>

    積木易搭推出智慧園區數字孿生解決方案,全面賦能園區智慧化升級

    十四五”提出加快智慧園區建設,引入數字孿生技術成主流趨勢 近年來,我國不斷推進數字中國建設。這其中,智慧城市、智慧園區建設是數字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中
    的頭像 發表于 02-20 10:18 ?409次閱讀
    最好百家乐官网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百家乐筹码防伪| 百家乐星级游戏| 百家乐官网怎么玩请指教| 百家乐官网博赌场| 免费百家乐官网规律| 顶尖百家乐官网开户| 百家乐官网那个平台好| 金秀| 百家乐官网网上技巧| 六合投注系统| 梨树县| 澳门百家乐官网是怎样赌| 百家乐官网赌博程序| 百家乐官网怎么玩请指教| 星港城百家乐娱乐城| 现金百家乐攻略| 温州百家乐的玩法技巧和规则 | 百家乐是怎么赌法| 新全讯网22335555| 大发888存款| 英皇国际| 百家乐官网游戏开发软件| 百家乐官网透明发牌靴| 鑫鼎百家乐官网娱乐城| 百家乐官网用品| 赤壁百家乐娱乐城| 赌博百家乐秘笈| 大发888 安装包的微博| 大发888游戏 平台| 乐安县| 百家乐官网游戏方法| 百家乐网站新全讯网| 全讯网ceo| 网上百家乐官网如何作假| 百家乐官网存1000送| 百家乐官网技巧玩法技巧| 百家乐赚水方法| bet365赞助球队| 线上百家乐官网开户| 百家乐官网赌场走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