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一個月生產299億顆芯片
在芯片制造領域,國產半導體公司與國外相比,一直都存在一些明顯的短板,例如設備和材料的短缺等等。然而由于之前國內每年都需要從國外大量進口芯片,所以根本感受不到這種差距,但自從去年美國規則生效之后,國產芯片的短板就被無限放大了,也開始受到國內的重視。
其實在芯片的設計和封測方面,國內并不輸于國外頂尖水平,像華為海思就是全球排名比較靠前的芯片設計巨頭。唯獨在芯片生產環節,國內始終無法追上國外的腳步,這不單單是技術上的落后,還與設備、材料以及人才等關鍵因素有關,國內需要全面補齊。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隨著美國規則的持續作用,國內很多公司都投入了對半導體產業的研發工作,促使國產芯片的發展狀態變得越來越平穩,甚至還呈現出一股即將崛起的趨勢。但必須要知道的是,國內不足的地方還有很多,千萬不能因為一時的突破而忘乎所以。
舉個簡單的例子,最近國內傳來一則好消息,在今年5月份,由國內工廠生產出來的芯片總產量高達299億顆,而前5個月的產能更是達到了將近1400億顆。這對于芯片產能極度短缺的國內市場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成績,可以填補大部分需求。
此前國內曾定下在2025年之前實現70%芯片自給率的目標,當時很多人還覺得比較困難,但是現在看來,國產芯片的產能已經開始明顯增長了,或許到不了2025年國內就能完成自己的目標。這顯然是意料之外的驚喜,大多數國人都沒料到國產芯片的進步速度如此之快。
不過,必須要知道的是,雖然一個月生產299億顆芯片的成績確實很亮眼,但這對國內而言只是一個開始,國產芯片需要更大的突破,進而徹底擺脫對國外進口的依賴。所以說,國內的芯片產業任重而道遠,自主化的道路才剛剛開始,接下來還需繼續努力。
溫曉君公開表態,事關14nm芯片1個月生產299億顆芯片只是開始?可能很多國人都不理解這種觀點,但結合最近這段時間國產芯片的表現來看,國內還可以走得更遠。而且近日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電子信息研究所所長溫曉君公開表態,事關14nm芯片,又帶來了一個好消息。
據溫曉君表示,目前國內能實現自主化生產的最先進的芯片為28nm制程,預計下半年就能全面量產;而下一代的14nm芯片,也將于2022年下半年初步完成量產,不用再借助任何國外技術,是真正的國產芯片。
雖然之前國內時不時地就會傳來14nm,甚至是7nm芯片取得突破的消息,但那些都是在國外先進技術的幫助下才收獲到的成果,依然存在某種限制。不然的話,國內早就可以承擔起為華為供應芯片的重任了,也不會讓海思陷入無芯可用的境地。
有國外技術的芯片和完全不含國外技術的芯片是兩碼事,前者就算是在國內完成生產制造,也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而后者則是真正意義上的國產芯片,國內享有絕對的主動權。因此,國內的芯片制造業要專注于國產芯片的生產,而并非是那些含有國外技術的產品。
從這個角度來看,今年5月份國內產出的299億顆芯片,恐怕沒有多少可以被稱為國產芯片,它們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局限性。所以才說這只是一個開始,國內先把產能提升上去的做法是沒有錯的,但后續一定要注意國產和非國產的區別。
寫在最后總而言之,溫曉君公開表態之后,關于14nm芯片國人也可以松一口氣了,明年國內就能成功實現量產。至于更先進的7nm和5nm芯片,相信國內也有所布局,雖然短時間內可能難以攻克,但只要國產半導體公司們保持齊心協力的發展狀態,就一定能收獲到好的結果。
-
芯片設計
+關注
關注
15文章
1028瀏覽量
55005 -
14nm
+關注
關注
2文章
135瀏覽量
8243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