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莫婷婷)近日,外媒報道,韓國半導體產品在3月份出口額131.2億美元,再次創下新高。同時,《2022年麥克林報告》顯示,韓國半導體企業在IDM和半導體總銷售額方面位列全球前三,僅次于美國公司之后,排名第二。報告顯示,韓國公司占據了全球半導體市場銷售總額的22%。總體來看,韓國企業在全球半導體產業上位列前茅。
與全球市場上的亮眼表現相對比,韓國半導體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卻逐漸下降。根據外媒的報道,中國市場原來是韓國半導體企業在全球范圍內最大的市場,但是從2019年開始,美國限制韓國半導體供應中國市場,市場占有率從2018年的24.7%,下降到2021年19.2%,三年的時間下降了5.5%的市場份額。
從細分市場來看,在韓國的出貨產品中存儲芯片占比可達到三分之二。根據公開資料,2021年10月份,韓國存儲芯片出口69.5億美元,同比增長28.1%;非存儲芯片的出口額為37.3億美元,同比增長32.3%。而韓國半導體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下降的原因之一正是與存儲芯片有關。
韓國報道,由于供應受到限制,中國企業減少存儲芯片的進口,增加非存儲芯片的供應,其中韓國半導體產業聯合會特別指出了華為停止購買韓國存儲芯片帶來了巨大損失。據了解,華為在一年的花時間里向韓國采購的零件規模可達12萬億韓元。除了華為,韓國半導體在國內還有其他合作企業,這對韓國半導體市場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沖擊,也間接導致韓國存儲器芯片出口額在中國市場逐年下降。
盡管中國大陸半導體進口同比增長不低于37.2%,韓國的增長率卻僅為6.5%。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中國半導體產業正在不斷發展2018到2020年的中國半導體集成電路資產規模從25620億元擴大到28455億元,相關企業數量從158203家增加到210694家。同時華鴻集團、臺積電、中芯國際等企業不斷擴張產能,國產替代進程加速。
在存儲芯片領域,可以很明顯地看到,東芯半導體、兆易創新等存儲芯片企業在2021年進入快速成長階段。根據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協會的數據,在2018年,我國存儲芯片市場規模為5,775億元,預計2023年國內存儲芯片市場規模將達6,492億元,未來發展空間廣闊。
值得關注的是,韓國半導體產業曾在日本市場受挫。2019年,日本限制對韓國出口氟聚酰亞胺、光刻膠和高純度氟化氫三種半導體材料,該材料是智能手機與OLED顯示器的關鍵材料,在斷供之后,韓國芯片出口下跌了27.2%,其半導體產業受到明顯沖擊。如今,韓國半導體產業似乎要面對另一個供應限制帶來的挑戰。
原文標題:失去國內企業存儲芯片大單,韓國半導體在中國占有率三年內下降超5%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電子發燒友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審核編輯:湯梓紅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705瀏覽量
222643 -
存儲芯片
+關注
關注
11文章
902瀏覽量
43271 -
兆易創新
+關注
關注
23文章
611瀏覽量
80821
原文標題:失去國內企業存儲芯片大單,韓國半導體在中國占有率三年內下降超5%
文章出處:【微信號:elecfans,微信公眾號:電子發燒友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