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智能化”的本質是擁有更聰明的“大腦”。在未來汽車電子架構演進中,構建集中式、深度域融合、軟件可升級的智能化計算平臺,將是主要技術趨勢。
近日,德賽西威發布了業內首款可量產車載智能中央計算平臺——ICP Aurora,實現了從“域控”到“中央計算”的跨越式技術落地。
今天,我們就來盤一盤這款智能計算平臺背后的技術邏輯。
智能化迭代,觸發ECU數量激增
智能化迭代速度遠遠超越車輛迭代速度,并觸發整車傳感器數量、芯片算力、存儲容量和軟硬件功能不斷突破新高。根據研究數據,普通傳統燃油汽車的ECU數量平均為70個左右,而以智能為主打的汽車ECU數量可達數百個。不同ECU運行著不同的操作系統及應用軟件,這相當于每輛車都有數百個“微型大腦”,各自獨立做出決策以實現不同的功能。
ECU數量越來越多也意味著車輛線束布置更加復雜,車身越來越重,成本也將隨之更加高昂。同時,軟件開發始終無法同步,帶來了更為復雜的應用邏輯,這給車輛開發設計、制造成本及售后維護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軟件定義汽車,EE架構化繁為簡
“軟件定義汽車”時代,車輛需要不斷進化的能力,更高能效、更輕量化、軟硬件可升級、標準化可兼容是未來智能汽車電子電氣架構的進階方向。
高效能
獨立功能的ECU EE整車架構,已無法支撐海量數據通信和計算拓展,更高算力、更快的數據傳輸速率,以及跨域融合將是進階重點。
輕量化
減少ECU數量和重量、減少硬件資源同質化和能源損耗,降低車內電子電氣架構(連接結構)復雜度,以及軟硬件功能之間的耦合度。
軟硬件可升級
軟硬件模塊化、功能原子化,可迭代、可升級,可替換、可插拔。
標準化可兼容
統一EE架構,統一技術平臺,統一知識結構,提高平臺復用率,滿足不同車型需求。
多維技術核心,構建“中央大腦”
汽車能不能擁有類似于人類大腦的處理器,負責處理來自全車各個部件之間的穩定有序工作?基于人類大腦的啟迪,德賽西威打造并推出符合未來EE架構且可量產的車載智能中央計算平臺——ICP Aurora。
跨域融合,高密度算力
“ICP Aurora”圍繞中央計算理念,構建面向未來演進的多維技術核心,軟件方面,集成智能座艙、智能駕駛、網聯服務等核心功能域,并進行重組和原子化,數據流優化和復用,提高業務處理密度,實現1+1大于2的效果。硬件方面,融合目前主流大算力芯片,總算力可達2000TOPS以上,同時將CPU、GPU、AI等進行了硬件原子化封裝,更利于算力共享。
存算一體,高速率傳輸
“ICP Aurora”設計上遵循存算一體融合,通過特定技術,使計算和存儲盡量靠近,緩解訪存墻問題。同時,采用流式結構,讓數據在流動中完成處理,減少內存的存取,減少能量傳遞和損耗。
此外,“ICP Aurora”內置包轉發硬件加速器、高速以太網、PCIE總線等,優化了原來剛性互連結構,以更靈活的軟件來配置互聯拓撲、帶寬和協議,解決了剛性互連向柔性互連的轉換,實現了動態高速互連。
持續升級,高擴展強兼容
通過“積木板卡”,柔性配置,“ICP Aurora”智能計算平臺實現了算力可伸縮、功能可配置、體驗可升級,支持主流大算力異構SOC,不同用戶,不同車型,可在統一平臺通過硬件板卡和軟件配置進行靈活搭配。同時,面向SOA的開放平臺設計,滿足不同軟件應用需求的快速集成和部署。
車規設計,高可靠性能
基于車規級目標設計開發,“ICP Aurora”支持可拓展多板卡的緊湊結構設計,產品尺寸僅為同等算力單域控制器總體積的二分之一,滿足車身狹窄空間的布局安裝。通過“夾層細流道水冷板及智能反饋控流水冷技術” “一體化鋁合金壓鑄設計”等,構建滿足高散熱、高抗震、高防護等可靠性要求。
降耗減碳,綠色可持續
從綠色可持續發展的角度,“ICP Aurora”加速了綠色汽車電子的進化,有效降低整車原材料的碳質比,提高了電子部件能效比,且在汽車生命周期內,仍可維持低碳持續優化屬性,相比分域控制,能耗累計可減少約42%,碳排放量累計可減少約62%。
“ICP Aurora”,意為“極光”,即“運速如光·智能無極”,是德賽西威汽車電子創新技術成果的重要落地,寓意更靈活、更智能、更高效、更具備無限可能。
汽車底層電子電氣架構的基礎,決定上層“智能化”高度。未來,德賽西威將在“創領智行”品牌主張下,持續通過創新技術產品推進整車輕量化和功能優化整合,實現軟件定義汽車的真正落地,滿足差異化用戶體驗需求,探索未來出行的無限可能。
審核編輯:彭靜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3文章
51407瀏覽量
756647 -
軟件
+關注
關注
69文章
5013瀏覽量
88084 -
德賽西威
+關注
關注
0文章
136瀏覽量
449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