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技術的蓬勃發展,引發了全球信息產業的深刻變革,不僅各國政府從國家戰略層面高度重視云計算發展,以保證數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擁有核心網絡資源和龐大用戶群的電信運營商們,也都爭先布局,紛紛借助云計算的契機積極探索數字化轉型,開辟前所未有的發展空間。
近日,德國電信宣布將加深其與美國公共云提供商的現有合作伙伴關系,承諾到2025年將大多數IT工作負載移至云端。瑞士電信公司Swisscom也積極推行云優先戰略,將大量核心應用遷移云空間。
面對復雜和多元的行業挑戰,以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為代表的中國電信運營商們也積極擁抱云計算。
十年來堅持以網為基礎、以云為核心,一方面積極探索云網建設,優化自身IT資源,一方面滿足多場景客戶需求,賦能千行百業,實現“基礎連接”到“萬物智聯”的跨越。
■ 中國電信早在十幾年前就涉足云計算,2012年正式推出“天翼云”,如今“天翼云”正將把計算、存儲和網絡資源變成社會公共資源,融入客戶的日常生產與生活,實現“云服務到家,云服務隨身”。
■ 中國聯通的數字化轉型則始于2008年,經過長達5年的研發,于2013年正式推出“沃云”,經過多年長足發展,可滿足各地客戶隨時接入、隨時擴展、按需使用的差異化需求。
■ 中國移動則于2019年正式啟動“云改”,并于同年推出“移動云”。目前,移動云以云專網為底座,云網邊端全域調度為基礎,推出多款云網融合產品,可覆蓋31省、300+城市,提供算網業務全場景承載能力。
可以看到,在云計算上半場,中國電信運營商們抓住機遇釋放潛力,追逐云計算多個鏈條的創新科技,實現從基礎的CT業務(提供網絡帶寬和相關支持服務)逐漸轉型到高科技的ICT業務(綜合信息服務)。
但是隨著云計算進入下半場,行業競爭變成了資源、技術、產品、服務等綜合實力比拼的持久戰,電信運營商們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巨大挑戰。
因為電信行業是一個典型的大數據行業,想要云算力快人一步,提供可靠、實時、低延遲的服務,運營商們首先得解決海量數據的存儲問題,這對IT基礎設施架構存儲設備提出高容量、低延遲、低成本的要求。東芝存儲持續關注云計算行業發展動態,技術迭代升級,推出18TB容量MG09系列硬盤,滿足電信運營商構建云生態所需。
01超大容量
18TB容量的MG09系列硬盤采用東芝第三代9盤氦氣密封設計和東芝創新的磁通控制-微波輔助磁記錄(FC-MAMR)技術,可將常規磁記錄(CMR)密度提高到每個磁盤2TB,從而實現了總容量的提升。
02絲滑兼容
18TB容量的MG09系列硬盤與各種應用程序和操作系統都有良好的兼容性,適用于云計算和傳統數據中心使用案例中的混合隨機和順序讀寫工作負載。其轉速為7200rpm,每年550TB的工作負載等級,還提供SATA和SAS接口可供選擇,適應更豐富、更多元的企業IT應用場景。
03降低成本
18TB容量的MG09系列硬盤可以幫助云級服務提供商和存儲解決方案設計人員實現更高的云、混合云和本地機架規模存儲密度,以滿足云級服務器以及對象和文件存儲基礎架構中存儲設備不斷發展的需求,提高存儲密度的同時降低資本支出,優化企業的TCO(總擁有成本)。
在海量數據爆發的時代,作為全球領先的數據存儲解決方案供應商,東芝硬盤將不斷鉆研創新存儲科技,推出占據業內前沿地位的終端產品,幫助電信運營商們完成云計算基礎架構部署,開發出有競爭力的云應用和服務。
-
硬盤
+關注
關注
3文章
1317瀏覽量
57493 -
操作系統
+關注
關注
37文章
6896瀏覽量
123748 -
東芝存儲
+關注
關注
0文章
6瀏覽量
3819
原文標題:電信行業牽線云計算,從“基礎鏈接”到“萬物智聯”
文章出處:【微信號:Toshiba-Electronics,微信公眾號:東芝硬盤】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