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LPHI項目:從1993年到1996年,由歐盟資助,Flomerics公司負責協調,Alcatel Bell 、Alcatel Espace 、Philips CFT 、Thomson CSF 、Flomerics 、NMRC 等公司合作,旨在開發芯片的簡化熱模型的精確表示方法。
PROFIT項目:同樣由歐盟資助,由Philips公司負責協調,Flomerics、Nokia、Infineon、Philips、ST、Micred、TIMA、等公司合作,旨在開發芯片熱模型的快速建立方法。項目產生了一系列成果,如芯片的熱阻網絡模型DELPHI標準、JEDEC組織認證的唯一熱模型庫FLOPACK、芯片熱應力分析工具Flo/stress等。
審核編輯:湯梓紅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熱阻
+關注
關注
1文章
108瀏覽量
16514 -
delphi
+關注
關注
2文章
159瀏覽量
38209 -
熱模型
+關注
關注
0文章
6瀏覽量
699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大模型啟示錄」閱讀體驗】如何在客服領域應用大模型
地選擇適合的模型。不同的模型具有不同的特點和優勢。在客服領域,常用的模型包括循環神經網絡(RNN)、長短時記憶網絡(LSTM)、門控循環單元
發表于 12-17 16:53
功率器件熱設計基礎(七)——熱等效模型
設計基礎系列文章會比較系統地講解熱設計基礎知識,相關標準和工程測量方法。有了熱阻熱容的概念,自然就會想到在導熱材料串并聯時,就可以用阻容網絡來描述。一個帶銅基板的
互阻和互導放大電路模型分析
互阻放大電路和互導放大電路是模擬電子學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們分別描述了電子器件在阻抗和導納方面的放大作用。 互阻放大電路模型分析 1. 互阻放大電路的基本概念 互
互阻放大模型的作用是什么
互阻放大模型(Hybrid-π Model)是用于描述晶體管在高頻工作條件下的行為的一種模型。這種模型特別適用于分析和設計射頻(RF)和微波電路,其中晶體管的高頻特性對于電路性能至關重
【《大語言模型應用指南》閱讀體驗】+ 基礎篇
學習方法。其中文本向量化中的三種編碼方式:獨熱編碼、靜態編碼和動態編碼,這些概念描述是需要時間仔細研究理解的。
1.5章節終于開始講解大語言模型了,這也是基礎篇的最后一章節,占據了基礎篇的一半篇幅
發表于 07-25 14:33
經典卷積網絡模型介紹
經典卷積網絡模型在深度學習領域,尤其是在計算機視覺任務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這些模型通過不斷演進和創新,推動了圖像處理、目標檢測、圖像生成、語義分割等多個領域的發展。以下將詳細探討幾個經典的卷積
PyTorch神經網絡模型構建過程
PyTorch,作為一個廣泛使用的開源深度學習庫,提供了豐富的工具和模塊,幫助開發者構建、訓練和部署神經網絡模型。在神經網絡模型中,輸出層是尤為關鍵的部分,它負責將
神經網絡預測模型的構建方法
神經網絡模型作為一種強大的預測工具,廣泛應用于各種領域,如金融、醫療、交通等。本文將詳細介紹神經網絡預測模型的構建方法,包括模型設計、數據集
循環神經網絡有哪些基本模型
循環神經網絡(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簡稱RNN)是一種具有循環結構的神經網絡,它能夠處理序列數據,并且能夠捕捉序列數據中的時序信息。RNN的基本模型有很多,下面將介紹
如何使用PyTorch建立網絡模型
PyTorch是一個基于Python的開源機器學習庫,因其易用性、靈活性和強大的動態圖特性,在深度學習領域得到了廣泛應用。本文將從PyTorch的基本概念、網絡模型構建、優化方法、實際應用等多個方面,深入探討使用PyTorch建立網絡
神經網絡模型建完了怎么用
神經網絡模型建完后,如何使用它進行預測和分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模型評估 在開始使用神經網絡模型之前,需要對其進行評估,以確保
MPS | Driver IC 熱阻模型
熱阻θ的定義是兩點之間的溫度差除以對應流經這兩點的功率,是一個有實際意義的物理量,θJC,θJB, 通常是由芯片封裝決定的,無法改變;θCA, θBA通常是由芯片外圍空間大小,空氣對流情況,有無散熱器,以及PCB layout 決定
【大語言模型:原理與工程實踐】大語言模型的基礎技術
全面剖析大語言模型的核心技術與基礎知識。首先,概述自然語言的基本表示,這是理解大語言模型技術的前提。接著,詳細介紹自然語言處理預訓練的經典結構Transformer,以及其工作原理,為構建大語言
發表于 05-05 12:17
【大語言模型:原理與工程實踐】揭開大語言模型的面紗
大語言模型(LLM)是人工智能領域的尖端技術,憑借龐大的參數量和卓越的語言理解能力贏得了廣泛關注。它基于深度學習,利用神經網絡框架來理解和生成自然語言文本。這些模型通過訓練海量的文本數據集,如
發表于 05-04 23:55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