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諾貝爾獎”揭曉 獎金100萬美元
諾貝爾獎是全球科學工作者的至高榮譽,諾貝爾獎(瑞典語:Nobel priset,英語:Nobel Prize)是指根據諾貝爾1895年的遺囑而設立的五個獎項,包括:物理學獎、化學獎、和平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和文學獎,旨在表彰在物理學、化學、和平、生理學或醫學以及文學上“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士;后來,瑞典中央銀行1968年設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用于表彰在經濟學領域做出杰出貢獻的人 。諾貝爾獎每年評選和頒發一次,諾貝爾獎包括一枚金牌、一份證書以及一筆獎金。截至2019年,共授予919位個人和24個團體。
諾貝爾獎的獎金有多少?差不多換算成美元的話有110萬美元;2020年9月24日諾貝爾基金會主席拉爾斯·海肯斯滕表示2020年諾貝爾獎獎金將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約110萬美元)。
現在中國“諾貝爾獎”來了,獎金向諾貝爾獎的獎金看齊,高達100萬美元。
未來科學大獎號稱中國“諾貝爾獎”,未來科學大獎是依托于未來論壇在2016年正式成立的,目的是為了表彰大中華地區做出的、在世界上有長期影響力的科研成果。
未來科學大獎設生命科學、物質科學、數學與計算機科學三個獎項;單項獎金為675萬元人民幣(等值100萬美元)。
“中國諾獎”是我國內地首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發起設立的民間科學獎,而且大獎借鑒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茨獎等著名科學獎項的評選機制,采取提名邀約制和國際同行評議制。不接受個人申請與機構推薦,最大程度上摒棄“關系”等復雜因素的影響。
日前,中國“諾貝爾獎”揭曉;今年的大獎經過8個月的嚴格評審,最終誕生了三位獲獎人。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的李文輝獲得生命科學獎,南方科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的楊學明獲得物質科學獎,香港大學的莫毅明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圖源自官網
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于8月21日公布2022年獲獎名單。李文輝因其發現了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的受體為鈉離子-牛磺膽酸共轉運蛋白(NTCP),有助于開發更有效的治療乙型和丁型肝炎的藥物的成就,獲得“生命科學獎”;楊學明因其研發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靈敏度量子態分辨的交叉分子束科學儀器,揭示了化學反應中的量子共振現象和幾何相位效應的成就,獲得“物質科學獎”;莫毅明因其創立了極小有理切線簇(VMRT)理論并用以解決代數幾何領域的一系列猜想,以及對志村簇上的Ax-Schanuel猜想的證明,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李文輝,男,1971年出生于甘肅省,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清華大學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教授。2017年9月30日,當選2017年北京學者。 2020年11月12日,李文輝憑借其在推動乙肝科研和治療方面做出的杰出貢獻,榮獲全球乙肝研究和治療領域最高獎——巴魯克·布隆伯格獎。
李文輝發現了乙型和丁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的受體為鈉離子-牛磺膽酸共轉運蛋白(NTCP),有助于開發更有效的治療乙型和丁型肝炎的藥物。榮獲生命科學獎。
楊學明,1962年10月11日出生于浙江德清,物理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學代理副校長、南方科技大學理學院院長、講席教授;長期從事氣相與表面化學反應機理和動力學研究。研發新一代高分辨率和高靈敏度量子態分辨的交叉分子束科學儀器,揭示了化學反應中的量子共振現象和幾何相位效應的成就,獲得“物質科學獎”。
莫毅明(Ngaiming MOK),1956年5月生于香港,籍貫廣東東莞,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科學院院士、美國數學學會會士,香港大學理學院謝仕榮衛碧堅基金教授(數學)及數學系講座教授、香港大學數學研究所所長;長期致力于多復變函數論、復微分幾何與代數幾何的研究。2015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7年當選香港科學院院士 。2019年當選美國數學學會會士 。2022年獲世界華人數學家大會陳省身獎 、未來科學大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獲獎者莫毅明創立了極小有理切線簇(VMRT)理論并用以解決代數幾何領域的一系列猜想,以及對志村簇上的Ax-Schanuel猜想的證明。
2016年至今,未來科學大獎共評選出20余位獲獎者,他們分別是:
生命科學獎
2016年 盧煜明
2017年 施一公
2018年 李家洋 袁隆平 張啟發
2019年 邵峰
2020年 張亭棟、王振義
2021年 袁國勇、裴偉士
2022年 李文輝
物質科學獎
2016年 薛其坤
2017年 潘建偉
2018年 馬大為 馮小明 周其林
2019年 王貽芳 陸錦標
2021年 張杰
2022年 楊學明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2017年 許晨陽
2018年 林本堅
2019年 王小云
2020年 彭實戈
2021年 施敏
2022年 莫毅明
-
諾貝爾獎
+關注
關注
0文章
13瀏覽量
593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