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莫婷婷)不同于2022年的“搶人大戰”,2022年年底至今,半導體人才市場出現“裁員潮”,特別是泛林集團、美光、格芯、中芯國際、敦泰電子、匯頂科技等半導體大廠的裁員更是備受關注。此次“裁員潮”包括國內外半導體企業,還有汽車大廠等多個領域,到底是“寒氣”所逼,還是形勢所迫,另一邊,臺積電、三星等營收大漲的企業還在持續實施薪酬獎勵。有人歡喜有人憂,2023年的半導體人才市場會出現哪些變化?
兩極分化的2022年:部分裁員、降薪“自保”,部分大廠薪酬激勵依舊
據電子發燒友網了解,2020年薪30萬的工程師,在跳槽三次之后,2022年薪可以達到150萬;CPU/GPU領軍人物的年薪是150萬元-600萬元,跳槽的漲薪幅度在20%—50%左右。此外,vivo于2021年在BOSS直聘上發布的招聘信息顯示,10年經驗ISP芯片設計方向的總監,年薪可達140—180萬。
風口之下,跳槽、漲薪、“挖人”也就成了2021年、2022年半導體行業人才市場的“關鍵詞”,“沒有最高只有更高”“一家更比一家高”的行業級現象屢見不鮮。
招聘機構獵聘的《2022年度就業趨勢數據報告》顯示,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智能制造和芯片是2022年招聘需求增長最快的五大新興領域。在平均年薪方面,電子/通信/半導體位居行業第三,平均年薪為25.84萬元;同時也是漲薪最高的行業,同比增長13.32%。
中國半導體協會預測,2022年中國芯片專業人才缺口將超過25萬人,到2025年的人才缺口將達到30萬人。回顧2022年,人才缺口也確實是“搶人大戰”激烈進行的原因之一。
進入2023年,半導體行業人才市場從應聘方是甲方,轉為招聘方是甲方。“2022年整個半導體行業處于‘浮躁’的狀態,但是現在逐漸回歸業務,變得更加理性了”。國內某公司資深獵頭Eric對電子發燒友網表示。因此,也就有了文章開篇所講述的半導體大廠裁員事件。
為何半導體行業人才招聘市場風向大轉呢?Eric認為,這需要分國外和國內企業兩大方面來看。在國外企業方面,主要是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美光科技、科磊、Marvell等企業陸續撤離公司、業務調整。此外全球經濟下行、業績下滑也是原因之一。根據報道,ARM中國裁減研發團隊,其理由是應對2023年充滿挑戰的業務前景。財報顯示,軟銀第三財季凈利潤虧損7834.15億日元(約合59.28億美元),連續第四個季度出現虧損。
對國內企業來說,更大的原因是業績下滑。“這兩年國內大廠在各個賽道的內卷都非常激烈,尤其是做消費類,但是很多業績沒有達標。而最簡單的控制成本方式就是裁員。”
根據公開資料,在1月份80家公布業績或者業績預告的半導體公司中,有超過一半的公司業績虧損。具體來看,第三代半導體廠商天岳先進預告的年度凈利潤降幅也達到204.66%,天岳先進表示,招聘的人員數量和產能擴增以及研發投入增加都是業績變化的原因之一。涉及消費電子領域企業受到的影響更為深遠,隆利科技凈利潤同比下降161.82%—245.97%。韋爾股份預計2022年年度凈利潤為8億元至12億元,與同比減少約32.76億元至約36.76億元。
韋爾股份的財報顯示,公司在近兩年在研發人員薪酬的支出上較為保守。2021年韋爾股份研發人員為1940名,占公司43.33%,到2022年上半年為1993名。2021年用于支付研發人員職工薪酬的費用達到8.6億元,占比達40.96%。2022年上半年的研發人員薪酬為4.8億元,占比為41.57%。但消費電子市場不濟,讓其業績虧損嚴重,因此在2022年12月,韋爾股份也傳出將通過停止招聘、高級管理人員降薪、停發季度獎金和其他任何形式獎金等形式嚴控支出。
韋爾股份2022年研發費用表
當然,2022年也不全是壞消息,在消費電子需求下滑時,工業、汽車等領域依舊呈現增長趨勢。從企業來看,也有不少半導體企業逆勢增長,三星2022全年營收為2455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臺積電 2022 年營收達 22638.9 億新臺幣(約5093.75 億元人民幣),大漲 42.6%,稅后凈利約為 10165.3 億元新臺幣(當前約 2297.36 億元人民幣)。
這些業績向好的企業,正在積極實施薪酬激勵。三星芯片部門的員工將獲得年薪的50%作為獎金;臺積電表示公司董事會已經批準向員工分發 607.02 億新臺幣,約為20.03 億美元的利潤,這些獎勵將在7月份發放到位。在國內企業方面,華為的年終獎也沒有縮水,還會根據不同崗位發放股票分紅,且比去年高。薪酬之外的獎勵將成為企業留住人才的關鍵,并且提高公司人力資源管理的競爭力。
人才缺口還在,國內半導體人才市場趨向內循環
近兩年,國內GPU、CPU、射頻、濾波器等熱門領域涌入多家初創公司,并且吸引了資本融資,Eric觀察到,“每一家公司成立時,都想挖別人,結果就互相炒,結果就把泡沫炒得越來越大。”
獵聘的數據顯示,在2022年芯片領域,嵌入式軟件開發、數字前端工程師、半導體技術工程師、模擬芯片設計工程師、半導體工藝工程師是新發職位增長較快,其中嵌入式工數字前端工程師和模擬芯片設計工程師的平均年薪均超過50萬,分別為55.39萬、52.02萬。當然,這也只是平均薪酬,再加上股票分紅、績效獎金等實際薪酬極有可能達到百萬級別。
2022年,在行業聚光燈下的企業,給出了自帶光環的薪酬數字。例如新能源汽車領域,算法工程師的平均年薪高達69.91萬元,智能網聯工程師的平均年薪達到41.20萬元。這些被高薪聘請的優秀人才,是初創企業發展的基礎之一。
2022年新發職位增長較快的新興領域熱招職能TOP5
圖源:獵聘大數據
但是不是賽道上企業越多越好呢?Eric舉例,例如服務器,以前可能只能用 AMD 或英特爾的方案,但一旦國內企業都能做,就不存在生態的說法了,就是價格戰。又例如MCU,當32位MCU價格下降到2元,又銷售不出去時,難以用這個項目養活項目組里多個年薪20萬的工程師。
經過2022年的寒冬,半導體企業在2023年變得更加理性,在相關崗位的招聘,以及對候選人的選擇都變得更加謹慎。
半導體企業招聘謹慎不等同于縮減招聘規模,優秀的公司對人才的需求永遠是存在。目前,半導體大廠對社招的需求或許有所縮減,例如工作經驗10年以上資深工程師、年薪過百萬的工程師,一方面在資深工程師的薪資已經被“炒”的很高了,在業績虧損的情況下,高薪會成為企業成本的負擔,這一部分人的招聘會被企業所考量。為了減輕這個負擔,他們更愿意招聘一些2—3工作經驗的工程師。
對于今年的半導體人才市場,Eric認為是擴大內需,外企對國內半導體人才的需求可能會減少,半導體人才在國內企業加強內循環,并且隨著美國科技“脫鉤”越來越明顯。從另一方面來看,半導體企業越來越注重知識產權風險,加上地緣政治原因,未來外企在國內的核心研發部門將會越來越少。此外,國際半導體大廠裁員后,以前在外企工作的優秀人才也會慢慢被國內企業所招聘,從而促進了國內半導體研發人員的內循環。
兩極分化的2022年:部分裁員、降薪“自保”,部分大廠薪酬激勵依舊
據電子發燒友網了解,2020年薪30萬的工程師,在跳槽三次之后,2022年薪可以達到150萬;CPU/GPU領軍人物的年薪是150萬元-600萬元,跳槽的漲薪幅度在20%—50%左右。此外,vivo于2021年在BOSS直聘上發布的招聘信息顯示,10年經驗ISP芯片設計方向的總監,年薪可達140—180萬。
風口之下,跳槽、漲薪、“挖人”也就成了2021年、2022年半導體行業人才市場的“關鍵詞”,“沒有最高只有更高”“一家更比一家高”的行業級現象屢見不鮮。
招聘機構獵聘的《2022年度就業趨勢數據報告》顯示,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智能制造和芯片是2022年招聘需求增長最快的五大新興領域。在平均年薪方面,電子/通信/半導體位居行業第三,平均年薪為25.84萬元;同時也是漲薪最高的行業,同比增長13.32%。
中國半導體協會預測,2022年中國芯片專業人才缺口將超過25萬人,到2025年的人才缺口將達到30萬人。回顧2022年,人才缺口也確實是“搶人大戰”激烈進行的原因之一。
進入2023年,半導體行業人才市場從應聘方是甲方,轉為招聘方是甲方。“2022年整個半導體行業處于‘浮躁’的狀態,但是現在逐漸回歸業務,變得更加理性了”。國內某公司資深獵頭Eric對電子發燒友網表示。因此,也就有了文章開篇所講述的半導體大廠裁員事件。
為何半導體行業人才招聘市場風向大轉呢?Eric認為,這需要分國外和國內企業兩大方面來看。在國外企業方面,主要是受到地緣政治的影響,美光科技、科磊、Marvell等企業陸續撤離公司、業務調整。此外全球經濟下行、業績下滑也是原因之一。根據報道,ARM中國裁減研發團隊,其理由是應對2023年充滿挑戰的業務前景。財報顯示,軟銀第三財季凈利潤虧損7834.15億日元(約合59.28億美元),連續第四個季度出現虧損。
對國內企業來說,更大的原因是業績下滑。“這兩年國內大廠在各個賽道的內卷都非常激烈,尤其是做消費類,但是很多業績沒有達標。而最簡單的控制成本方式就是裁員。”
根據公開資料,在1月份80家公布業績或者業績預告的半導體公司中,有超過一半的公司業績虧損。具體來看,第三代半導體廠商天岳先進預告的年度凈利潤降幅也達到204.66%,天岳先進表示,招聘的人員數量和產能擴增以及研發投入增加都是業績變化的原因之一。涉及消費電子領域企業受到的影響更為深遠,隆利科技凈利潤同比下降161.82%—245.97%。韋爾股份預計2022年年度凈利潤為8億元至12億元,與同比減少約32.76億元至約36.76億元。
韋爾股份的財報顯示,公司在近兩年在研發人員薪酬的支出上較為保守。2021年韋爾股份研發人員為1940名,占公司43.33%,到2022年上半年為1993名。2021年用于支付研發人員職工薪酬的費用達到8.6億元,占比達40.96%。2022年上半年的研發人員薪酬為4.8億元,占比為41.57%。但消費電子市場不濟,讓其業績虧損嚴重,因此在2022年12月,韋爾股份也傳出將通過停止招聘、高級管理人員降薪、停發季度獎金和其他任何形式獎金等形式嚴控支出。
韋爾股份2022年研發費用表
當然,2022年也不全是壞消息,在消費電子需求下滑時,工業、汽車等領域依舊呈現增長趨勢。從企業來看,也有不少半導體企業逆勢增長,三星2022全年營收為2455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臺積電 2022 年營收達 22638.9 億新臺幣(約5093.75 億元人民幣),大漲 42.6%,稅后凈利約為 10165.3 億元新臺幣(當前約 2297.36 億元人民幣)。
這些業績向好的企業,正在積極實施薪酬激勵。三星芯片部門的員工將獲得年薪的50%作為獎金;臺積電表示公司董事會已經批準向員工分發 607.02 億新臺幣,約為20.03 億美元的利潤,這些獎勵將在7月份發放到位。在國內企業方面,華為的年終獎也沒有縮水,還會根據不同崗位發放股票分紅,且比去年高。薪酬之外的獎勵將成為企業留住人才的關鍵,并且提高公司人力資源管理的競爭力。
人才缺口還在,國內半導體人才市場趨向內循環
近兩年,國內GPU、CPU、射頻、濾波器等熱門領域涌入多家初創公司,并且吸引了資本融資,Eric觀察到,“每一家公司成立時,都想挖別人,結果就互相炒,結果就把泡沫炒得越來越大。”
獵聘的數據顯示,在2022年芯片領域,嵌入式軟件開發、數字前端工程師、半導體技術工程師、模擬芯片設計工程師、半導體工藝工程師是新發職位增長較快,其中嵌入式工數字前端工程師和模擬芯片設計工程師的平均年薪均超過50萬,分別為55.39萬、52.02萬。當然,這也只是平均薪酬,再加上股票分紅、績效獎金等實際薪酬極有可能達到百萬級別。
2022年,在行業聚光燈下的企業,給出了自帶光環的薪酬數字。例如新能源汽車領域,算法工程師的平均年薪高達69.91萬元,智能網聯工程師的平均年薪達到41.20萬元。這些被高薪聘請的優秀人才,是初創企業發展的基礎之一。
2022年新發職位增長較快的新興領域熱招職能TOP5
圖源:獵聘大數據
經過2022年的寒冬,半導體企業在2023年變得更加理性,在相關崗位的招聘,以及對候選人的選擇都變得更加謹慎。
半導體企業招聘謹慎不等同于縮減招聘規模,優秀的公司對人才的需求永遠是存在。目前,半導體大廠對社招的需求或許有所縮減,例如工作經驗10年以上資深工程師、年薪過百萬的工程師,一方面在資深工程師的薪資已經被“炒”的很高了,在業績虧損的情況下,高薪會成為企業成本的負擔,這一部分人的招聘會被企業所考量。為了減輕這個負擔,他們更愿意招聘一些2—3工作經驗的工程師。
對于今年的半導體人才市場,Eric認為是擴大內需,外企對國內半導體人才的需求可能會減少,半導體人才在國內企業加強內循環,并且隨著美國科技“脫鉤”越來越明顯。從另一方面來看,半導體企業越來越注重知識產權風險,加上地緣政治原因,未來外企在國內的核心研發部門將會越來越少。此外,國際半導體大廠裁員后,以前在外企工作的優秀人才也會慢慢被國內企業所招聘,從而促進了國內半導體研發人員的內循環。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4文章
27719瀏覽量
22270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萬年芯:2025年中國半導體行業的 “變” 與 “機”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半導體作為現代科技的“心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從智能手機到超級計算機,從電動汽車到物聯網設備,半導體無處不在。步入2025年,中國半導體行業又將呈現怎樣的態勢呢
2025年全球半導體八大趨勢,萬年芯蓄勢待發
的推動下,半導體行業正迎來新的繁榮景象。萬年芯作為業內芯片封裝測試知名企業,正蓄勢待發,以科技產品推動國產替代,以減少對外依賴,增強國內產業的自主可控能力。八大趨勢
想成為年薪百萬的電機控制工程師,這幾個問題你不得不會!
困惑吧,電機控制到底發展有沒有前景呢?自己如何才能成為百萬年薪的電機控制工程師? 咱們不說電動車、機器人這些高端技術,就說這個: 全球約57.3%的電力都是被電機驅動所消耗,你說電機控制工程師重不重要?有沒有前景? 下
半導體行業加速國產替代,萬年芯多種產品受關注
高新技術企業,江西萬年芯微電子早已提前布局,正用實力產品引領國產替代趨勢。迎難而上,半導體國產替代需求迫切近日,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高級專家王若達指出,過去35年全
中國半導體專利申請激增,萬年芯134項專利深耕行業
,及外界對中國微電子行業施加重大限制的背景下,半導體專利逆向增長的趨勢體現了我國科技實力的提升,其中萬年芯微電子擁有134項國內專利,成為國內半導體
萬年芯榮獲2024第三代半導體制造最佳新銳企業獎
10月22日,2024全國第三代半導體大會暨最佳新銳企業獎頒獎典禮在蘇州隆重舉辦。這場備受矚目的行業盛會匯聚了眾多行業精英,共有30+位企業高管演講、50+家展商現場展示。在這場行業盛
萬年芯榮獲2024第三代半導體制造最佳新銳企業獎
10月22日,2024全國第三代半導體大會暨最佳新銳企業獎頒獎典禮在蘇州隆重舉辦。這場備受矚目的行業盛會匯聚了眾多行業精英,共有30+位企業高管演講、50+家展商現場展示。在這場行業盛
半導體行業回暖,萬年芯深耕高端封裝
2024年,近七成半導體公司經營業績回暖,在第三代半導體行業復蘇浪潮中,封測技術作為后摩爾時代的關鍵技術環節,作用愈發凸顯。萬年芯憑借其在封裝測試領域夯實的技術基礎,抓住了市場機遇,快
西班牙尋求與中國臺灣合作,共推120億歐元半導體宏圖
西班牙正以前所未有的決心,推進其“PERTE芯片”半導體宏偉計劃,迄今已投入超10億歐元于研發領域,旨在歐洲半導體版圖中占據一席之地。面對全球芯片產業的激烈競爭,西班牙展現出開放的姿態,積極尋求與中國臺灣等
半導體大廠Indie尋求出售等戰略選擇
近日,美國汽車半導體領域的佼佼者Indie Semiconductor(以下簡稱“Indie”)宣布正在積極探索多種戰略選項,其中不排除可能的公司出售事宜。據接近此事的知情人士透露,Indie正攜手專業顧問團隊,積極與行業內外買家接洽,
半導體發展的四個時代
臺積電的 Suk Lee 發表了題為“摩爾定律和半導體行業的第四個時代”的主題演講。Suk Lee表示,任何試圖從半導體行業傳奇而動蕩的歷史中發掘出一些意義的事情都會引起我的注意。正
發表于 03-27 16:17
半導體發展的四個時代
臺積電的 Suk Lee 發表了題為“摩爾定律和半導體行業的第四個時代”的主題演講。Suk Lee表示,任何試圖從半導體行業傳奇而動蕩的歷史中發掘出一些意義的事情都會引起我的注意。正如
發表于 03-13 16:52
人均年薪208萬,臺半導體業產值超900萬
來源:芯片大師,謝謝 編輯:感知芯視界 2月19日據TechNews報道,中國臺灣地區半導體從業者每人每年約創造900萬元(新臺幣,約合206萬元人民幣)附加價值、平均員工年薪為208萬元(新臺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