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安防機器人發展起步較晚,2014年國內第一臺實用性安保巡邏機器人面市,安防機器人才逐漸開始走進人們的視野。
在這短短的幾年中,安防機器人持續發力,并在平安城市和智慧城市等政策助力下,在政府端、大企業端以及特殊危險行業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場景。如今年冬奧會上巡檢機器人的應用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當前,隨著AI、5G、智能視覺、導航定位等技術的發展,安防機器人也在不斷更新升級,其功能及應用場景均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并在巡檢、監控、預警以及遠程指揮和調度等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01
技術驅動
安防機器人應用升級
國際機器人聯盟(IFR)將機器人分為工業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其中,工業機器人是指應用于生產過程與環境的機器人;服務機器人則
是指除工業機器人以外,用于非制造業并服務于人類的各種機器人,分為個人/家用服務機器人及專業(含商用)服務機器人。安防機器人作為專業服務機器人落地較快的熱門應用,發展勢頭強勁。其核心技術包括本體的低速無人駕駛技術(由底盤技術、傳感器組合和自主導航 SLAM 技術組成)、以計算機視覺為主的VSLAM技術、人工智能視頻分析技術和網絡傳輸、云平臺管控相關技術。各類技術的發展成熟,提升了安防機器人的應用落地能力。以網絡傳輸環節的5G技術為例,隨著5G技術逐漸開始商用,其高帶寬、低時延、廣連接的特性能夠解決機器人高清視頻回傳、遠程精準同步操控問題,同時,5G協同云邊端還可解決機器人本體算力不足問題。
▲安防機器人代表應用領域
此外,安防機器人的工作環境多樣且復雜,不同環境之間應用的差異性較大,因此提升機器人對場景的識別能力以及其理解能力,是實現機器人智能化的核心要點。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算法的發展,使得大量聯網智能機器人數據可以與之結合,促使智能服務機器人不斷自我完善,深化應用的穩定性和精準性,實現更為智能化的應用。
目前,安防機器人主要類別有:監控機器人、巡檢機器人、智能檢測機器人、偵察機器人、排爆機器人、武裝打擊機器人等,可應用在工業生產、巡檢安保、樓宇監控、反恐應急等多領域。在近幾年的疫情影響下,也激發出了眾多新興應用,如測溫機器人、消殺機器人等。
03
安防機器人方興未艾
藍海待掘
目前智能安防機器人已經具備了目標檢測、物體識別、環境感知、多模態交互等基本的分析判定功能,但離真正的智能化應用、快速響應、精準判斷、穩定運行等還有一定距離。功能較為單一、智能化程度不足、落地應用效果等問題依舊存在,且產品差異化不足,場景多元、標準難以統一。但機器人行業方興未艾,廣闊的市場前景讓人心生期待。據IFR和中國電子學會數據,2021年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達到30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約36%,高于全球增速。預計2023年,中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614億元。
有業內人士預計2021年安防機器人市場將進入擴展階段,并以每年約30%的增長率增長,預計2024年市場將達到近30億元,發展可期。安防機器人的應用可以有效節省人力成本,并且可代替人力進行特殊場景下的數據采集、傳輸、分析、監測等工作,降低安全隱患和風險。目前,其已在車站、機場、廣場、住宅、園區等場景下陸續投入使用,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正待開啟。
且隨著我國新基建、智慧工業、智慧城市、平安城市等的發展推進,安防機器人的應用市場也在被進一步打開。
如在一些特殊應用場景如高輻射、高壓、高溫等場景,亦或是部分電力巡檢場景,如山谷、深山等維修人員難以深入其中維護的地方,安防機器人的應用價值便凸顯了出來。而這些場景的應用,對于
設備的運動導航、智能感知、路徑規劃、避障方面也有著更高的技術要求。
在智能軟硬件的不斷發展成熟下,安防機器人將開拓出一片更為廣闊的天地。當然,前提是,踏過那條成長的荊棘之路。
審核編輯黃宇
-
5G
+關注
關注
1356文章
48504瀏覽量
566022 -
安防機器人
+關注
關注
0文章
17瀏覽量
770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