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麥姆斯咨詢報道,澳大利亞悉尼大學Niels Quack副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新技術,將光學元件和MEMS集成在一顆微芯片中,為構建微型3D相機和氣體傳感器(用于精確測量空氣質量)等器件鋪平了道路,未來可以應用于智能手機。
新技術可以實現更高效的光纖通信、傳感器、數據中心和未來的量子計算機
該研究成果已于近日發表在Microsystems and NanoEngineering期刊上,這種新型微制造工藝基于硅光子學,并利用半導體制造技術,為光纖通信、傳感器甚至未來的量子計算機提供了新一代更節能的器件。
悉尼大學航空航天、機械和機電工程學院Quack副教授表示,光子MEMS的獨特之處在于,它們結構緊湊、功耗極低、速度快,支持廣泛的光載波信號,并且光損耗很低。
研究人員開發的硅光子MEMS平臺,由與標準硅光子制造組件完全集成的高性能納米光機電器件組成,具有晶圓級密封以實現長期可靠性,倒裝芯片鍵合到再分布中介層,以及光纖陣列連接以實現高端口數的光學和電氣接口。研究人員對基本的硅光子MEMS電路元件(包括采用標準化技術的功率耦合器、移相器和波分復用器件)進行了實驗驗證,消除了之前的障礙,能夠擴展到大規模光子集成電路,用于電信、神經形態計算、傳感器、可編程光子學及量子計算。
該平臺基于IMEC的iSiPP50G平臺,通過定制化后道工藝進行了增強,以在平臺標準組件旁構建懸置和可動的MEMS結構。MEMS結構上具有密封蓋,以為可動MEMS器件提供保護。
Quack副教授評價稱:“這是納機電執行器首次集成于標準的硅光子學平臺。”
這是邁向大規模、可靠集成MEMS光子電路的重要一步。這項技術正在為大批量生產做準備,在自動駕駛汽車3D成像或新型光子輔助計算領域具有應用潛力。
Quack副教授介紹說:“目前其他類似技術功耗較大,需要在芯片上占用很大的面積,此外,光學損耗也很高,使得在單個芯片上集成大量組件具有挑戰性。”
研究人員開發的硅光子MEMS技術克服了這些缺點,為光子集成電路的有效擴展提供了途徑。
這項技術將推動微納制造、光子學和半導體技術的整合,具有廣泛的應用價值。其中,包括自動駕駛汽車激光雷達3D傳感的光束操縱、可編程光子芯片或量子光子學中的信息處理等。
審核編輯:劉清
-
mems
+關注
關注
129文章
3958瀏覽量
191110 -
光纖通信
+關注
關注
20文章
493瀏覽量
44868 -
氣體傳感器
+關注
關注
14文章
555瀏覽量
37801 -
耦合器
+關注
關注
8文章
727瀏覽量
59865 -
硅光子
+關注
關注
6文章
88瀏覽量
14904
原文標題:悉尼大學開發了與半導體制造兼容的硅光子MEMS平臺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