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下班,就能用手機App打開家中空調、熱水器;越來越多急難險重的工作被機器人“接手”,降本提質增效;“會聊天”的ChatGPT橫空出世,掀起全球人工智能領域新一輪革命……每一天,人工智能都在以驚人之勢加速落地,改變我們的現在和未來。很快,一場以科技之手開啟智能盛宴之門的第七屆世界智能大會將在津揭幕。有“智慧”的大會連續舉辦六年,人工智能給天津帶來什么?
智能科技給津城百姓生活帶來諸多驚喜和便捷暫且不表,先來看一組從市工信局拿到的數據:2022年,本市人工智能產業核心規模達到140億元,人工智能相關產業營業收入占全市規上工業和限額以上服務業比重達到24.5%。這個比重在2020年時,還是23.6%。說明智能科技產業的腳步在疫情影響下依然“蹄疾步穩”,愈發成為天津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逐鹿人工智能新賽道,天津有何過人之處?大膽先行先試,探索特色發展模式,積極爭取工信部在津開展人工智能先導區建設,2020年、2021年天津(西青)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天津(濱海新區)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相繼落地,成為全國首個擁有雙先導區的城市,并形成一系列好的經驗做法。探索制度創新,做好頂層設計是關鍵,2018年以來,相繼編制印發《天津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天津市關于加快推進智能科技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等,圍繞項目扶持、人才引進、資金保障、試點示范等方面,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產業專業化、特色化發展。2022年,《天津市促進智能制造發展條例》出臺,成為全國首部省級促進智能制造的地方性法規,助推“天津制造”向“天津智造”轉變。
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在天津可有不少應用場景,智慧城市、智能港口、智慧交通、智能醫療與健康……構建起多樣發展的生態。作為世界智能大會永久展示基地,中新生態城打造全場景智慧“城市大腦”,入選國家首批智慧城市建設試點、首批全球可持續發展標準化示范城市,為全球智慧城市創新貢獻“天津方案”。天津港建成全球首個集裝箱智慧碼頭,綜合效能提升40%以上。濱海新區一體化遠程智慧金融服務等10個項目入選工信部首批“智賦百景”典型案例。天津大學研制全球首款腦機接口專用芯片“腦語者”,海光信息技術在人工智能核心芯片領域、中汽研在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制定等領域創新能力均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縱向場景深化+橫向應用探索的“人工智能”,在津城無處不在。
如何發展好人工智能,是歷屆大會的熱議話題。市工信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天津將通過持續提升人工智能前沿基礎技術研究水平,強化自主創新能力;構建開放共享的數據資源基礎,強化基礎支撐能力;深入開展‘AI精準賦能中小企業對接活動’,加快推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用好各項優惠政策,強化金融政策支持力度;開展治理框架體系研究,確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發展等,輸出更多人工智能的‘天津方案’”。
審核編輯 :李倩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70瀏覽量
427261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666瀏覽量
240287
原文標題:“放大招”的人工智能給天津帶來什么? 賦能千行百業 夯實發展高地
文章出處:【微信號:tjrobot,微信公眾號:天津機器人】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