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振(XO)輸出波形(Output Type)是與封裝尺寸一樣重要的一個技術指標,這些輸出波形可簡單歸為兩種:正弦波、方波。
在示波器上觀察振蕩器波形,雖然很多時候看到的還是不太好的正弦波,那是由于示波器的帶寬不夠。例如:有源晶振20MHz,如果用40MHz或60MHz的示波器測量,顯示的是正弦波,這是由于方波的傅里葉分解為基頻和奇次諧波的疊加,帶寬不夠的話,就只剩下基頻20MHz和60MHz的諧波,所以顯示正弦波。要完美再現方波需要至少10倍的帶寬,5倍的帶寬只能算是勉強,需要至少100M的示波器。
相較而言,方波輸出功率大,驅動能力強,但諧波分量多,正弦波輸出功率不如方波,但其諧波分量小很多。同時,兩種波形還有各種不同的表現形式,分別適合不同的應用。
1.方波輸出模式
數字通信系統中,一般采用方波輸出模式的晶體振蕩器,以匹配系統中驅動的負載。這些方波的通用輸出類型有TTL和CMOS,還有LVPECL和LVDS,主要指標有輸出電平、占空比、上升/下降時間、驅動能力等。
(1)TTL輸出
TTL是晶體管-晶體管邏輯(Transistor-Transistor Logic)電路,傳輸延遲時間快、功耗高,屬于電流控制器件。
(2)CMOS輸出
CMOS輸出是最常見一種,屬于屬于電壓控制形式,用來驅動邏輯電平輸入。
CMOS輸出的傳輸延遲時間慢、功耗低,相對TTL有了更大的噪聲容限,輸入阻抗遠大于TTL輸入阻抗。對應3.3V LVTTL,出現了LVCMOS,可以與3.3V的LVTTL直接相互驅動。HCMOS采用全靜態設計、高速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工藝,CMOS采用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
(3)LVPECL輸出
LVPECL是低壓正發射極耦合邏輯(Low-Voltage Positive Emitter-Couple Logic)。ECL電路速度快,驅動能力強,噪聲小,很容易達到幾百MHz的應用,但是功耗大,需要負電源。為簡化電源,出現了PECL(ECL結構,改用正電壓供電)和LVPECL的輸出模式。
LVPECL由ECL和PECL發展而來,其典型輸出為一對差分信號,射極通過一個交流源接地。ECL、PECL、LVPECL使用時應注意:不同電平不能直接驅動,中間可用交流耦合、電阻網絡或專用芯片進行轉換。
這三種結構必須有電阻拉到一個直流偏置電壓。例如,用于時鐘的LVPECL直流匹配時用130歐上拉,同時用82歐下拉;交流匹配時用82歐上拉,同時用130歐下拉,但兩種方式工作后直流電平都在1.95V左右。
(4)LVDS輸出
LVDS是低電壓差分信號(Low-Voltage Differential Signaling),為差分對輸入輸出,內部有一個3.5-4mA恒流源,在差分線上改變方向和電平來表示“1”和“0”。
通過外部的100歐匹配電阻(并接在差分線上靠近接收端)轉換為±350mV的差分電平。LVDS使用注意:可以達到600MHz以上,PCB要求較高,差分線要求嚴格等長,差最好不超過10mil(0.25mm);100歐電阻離接收端距離不能超過500mil,最好控制在300mil以內。
LVDS的應用模式可以有三種形式:
(1)單向點對點和雙向點對點,能通過一對雙絞線實現雙向的半雙工通信。
(2)多分支形式,即一個驅動器連接多個接收器(當有相同的數據要傳給多個負載時,可以采用這種應用形式)。
(3)多點結構,此時多點總線支持多個驅動器,也可以采用BLVDS驅動器,它可以提供雙向的半雙工通信,但是在任一時刻,只能有一個驅動器工作,因而發送的優先權和總線的仲裁協議都需要依據不同的應用場合,選用不同的軟件協議和硬件方案。
2. 正弦波輸出模式
正弦波(Sine Wave)主要用于對EMI、頻率干擾有特殊要求的電路,例如驅動RF組件、混頻器或其它具有50Ω輸入阻抗的器件。這時,振蕩器產生的輸出功率通常在0dBm到+13dBm(1mW到20mW)之間,盡管如果需要可以輸出更高功率。
還有一種特殊的削頂正弦波(Clipped Sine Wave),相比方波的諧波分量少很多,但驅動能力較弱,在負載10K//10PF時Vp-p為0.8Vmin。SMD 7050、SMD5032、SMD3225等封裝的表貼溫補晶振通常使用這種形式的輸出波形。
正弦波輸出模式通常有諧波、噪聲和輸出功率等指標要求。這種電路要求輸出的高次諧波成分很小,后面有模擬電路選用正弦波也是比較好的選擇。
在廠商提供的晶振規格書里,除了輸出模式或輸出格式這個指標外,通常還附帶相應的波形樣式、輸出負載和測試電路,有的晶振還兼容TTL、CMOS兩者格式,應用靈活多樣。
-
晶振
+關注
關注
34文章
2899瀏覽量
68311 -
輸出
+關注
關注
0文章
93瀏覽量
2186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