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4日,由中國圖象圖形學學會(CSIG)主辦,CSIG企業聯絡工作委員會、中科億海微電子科技(蘇州)有限公司(簡稱“中科億海微”)聯合承辦的第13期CSIG企業行——走進“科創中國”創新基地(中科億海微)在蘇州中科億海微總部成功舉辦。
活動以“AI技術與半導體行業的相互賦能”為主題,特邀來自北京科技大學、北京郵電大學、北京理工大學等院校的專家學者,與中科億海微技術團隊共同探討人工智能、集成電路EDA和FPGA等相關前沿技術研究成果,以及集成電路人才培養。此次活動線上線下共吸引千余人參與。活動伊始,在中科億海微總裁魏育成博士的帶領下,參會嘉賓一同參觀了中科億海微展廳及特種IC測試線,了解了中科億海微國產FPGA技術迭代歷程、產品家族、特種IC測試能力及行業應用成果。
與會人員參觀合影
參觀結束后,在古典雅致的甪直梅花墅開啟了本次技術研討活動,會議由中科億海微執行副總裁徐成華主持。會上,中科億海微總裁魏育成博士致歡迎辭,他代表中科億海微對各位專家學者、蘇州吳中區科技局和科協領導及與會嘉賓的到來表示誠摯歡迎。魏博士介紹了中科億海微的基本情況和研究領域,期望通過這次交流共同探討集成電路從業者與AI從業者相互賦能,人工智能算法與集成電路EDA算法相互賦能,也期待“科創中國”創新基地活動常態化,通過搭建學術界與企業交流合作平臺,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為高校師生提供與企業互動機會。
魏育成博士致歡迎辭
北京科技大學姚海龍教授、北京郵電大學何召鋒教授、北京理工大學王勇教授、中科億海微黃志洪博士、中科億海微潘勇高工分別作了題為《機器學習助力集成電路EDA發展》、《智能博弈決策技術及應用》、《國產集成電路生態建設與創新人才培養的北理模式探索》、《FPGA EDA及電路設計與AI賦能》和《建設支撐AI行業應用的智算中心》的精彩報告。姚海龍教授介紹了本人在EDA領域的二十余年研究成果,圍繞基于并行優化的集成電路布線與版圖新技術、機器學習的集成電路布線新技術、新型智能與生物芯片設計與應用技術等成果展開了深入介紹。
姚海龍教授作報告
何召鋒教授報告面向智能化EDA這一“卡脖子”技術難題,旨在研究異構智能芯片布局布線算法的數學模型,開發基于深度強化學習/遷移學習/自主學習等AI技術的芯片布局、布線及擁塞預測的關鍵技術展開了深入介紹。
何召鋒教授作報告
王勇教授從高校資深教學名師的角度介紹了高校在集成電路人才培養方面的探索與實踐。圍繞人才培養、教改、科教融合新探索、雙創基地建設等方面展開了深入介紹。
王勇教授作報告
黃志洪博士從FPGA與人工智能相結合來思考,面向AI助力實現FPGA EDA的提效、EDA賦能FPGA AI應用兩個方面展開了深入介紹,并詳細介紹了中科億海微自主EDA研究成果及自主知識產權的大規模可編程邏輯芯片開發軟件億靈思產品優勢。
黃志洪博士作報告
人工智能核心要素是算法、數據、算力,算力實現的核心是芯片。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現場可編程邏輯門陣列,具有并行處理特點,是人工智能實現的重要載體和計算平臺之一。潘勇高工詳細介紹了中科億海微國產FPGA芯片技術路線、產品特性,結合我國云計算及智算中心的發展情況,分析了面對生成式AI熱潮引爆的內存墻與功耗墻問題,及中科億海微為解決上述問題所做的可重構系統研究及行業應用。
潘勇高工作報告
CSIG企業行——走進“科創中國”創新基地(中科億海微)活動通過搭建學術界與企業交流合作平臺,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科技支撐,并為圖像圖形領域高校師生提供與企業互動機會,集結產學研力量,共同推動AI與集成電路的發展。期望我們以“科創中國”品牌為引領,共同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共同助力科技經濟融合發展!
中科億海微
中科億海微電子科技(蘇州)有限公司,是中國科學院“可編程芯片與系統”研究領域的科研與產業化團隊,按照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起成立的以“可編程邏輯芯片與可重構系統”為技術特色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堅持全正向設計技術路線,自主研制具有高可靠性的嵌入式可編程電路IP核、可編程邏輯芯片、EDA軟件與可重構系統,提供具有高性能和自適應計算的行業解決方案和集成電路設計服務,具有較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1534瀏覽量
270343 -
中科億海微
+關注
關注
0文章
80瀏覽量
163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