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新品
【華盛頓大學:研究人員展示FeverPhone軟件,利用手機溫度傳感器測量人體溫度】
6 月 24 日消息,華盛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一款名為 FeverPhone 的軟件,這個軟件可以調用手機中內置的溫度傳感器(測溫電阻),將手機變為“體溫計”,以檢測人體是否存在發燒跡象。
研究人員表示,手機中使用的測溫電阻與臨床溫度計的大致相同,甚至靈敏度還更高,因此將手機作為溫度計,實際上和傳統體溫計沒有任何不同。
研究人員使用三款手機進行測試,他們首先調用手機中的熱敏電阻測量出空氣的標準溫度,然后利用熱傳遞原理,在手機屏幕接觸到人體皮膚后,讀取電阻顯示的溫度上升數據,從而匯總得出人體體溫信息。
研究人員招募了 37 名參與者,最終發現 FeverPhone 軟件估計體溫的平均誤差僅約為 0.41 °F (0.23 °C),符合臨床醫學對于體溫數據的誤差要求,從而證明該軟件完全具備實際使用價值。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 Joseph Breda 表示,目前已經證明了智能手機測溫電阻在檢測人體體溫時的準確性,但手機體積通常較大,因此測量并不方便,他們目前正在著力在智能手表上實現相同的成果。
該 App 尚處于測試階段,且考慮到此類醫療軟件通常需要非常嚴苛的各項審批,才能上架應用商店,因此可能在未來并不會向大眾開放使用。
傳感動態
【重慶總投資185億元,包括奧松半導體8英寸MEMS特色芯片IDM產業基地等10大項目在渝開工】
據報道,近日,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舉行重點產業項目集中開工活動。本次開工10個重大項目,總投資185億元,含斯達半導體重慶車規級模塊生產基地項目、8英寸MEMS特色芯片IDM產業基地等重點產業項目。
斯達半導體重慶車規級模塊生產基地項目
總投資4億元,由斯達在科學城設立控股公司,投資建設車規級模塊生產基地,擬用地40畝,實現主控制器用大功率車規級IGBT模塊、車規級碳化硅模塊研發、生產和銷售。該項目擬實現模塊生產100萬片。
8英寸MEMS特色芯片IDM產業基地項目
總投資35億元,一期占地面積約232畝,建筑面積約22萬平方米,項目包含8英寸CMOS+MEMS特色傳感器芯片量產線、8英寸MEMS特色晶圓快速研發線、智能傳感器創新研發中心、車規級傳感器可靠性檢測中心、產學研科研中心及半導體研發辦公大樓等建設項目,技術能力覆蓋CMOS+MEMS特色工藝,可實現各類MEMS傳感器產品的研發和批量生產,建設的無塵潔凈車間將形成月產2萬片晶圓的生產能力。
據悉,今年2月,奧松半導體8英寸MEMS特色芯片IDM產業基地項目落戶西部(重慶)科學城。當時消息顯示,該項目總投資35億元,技術能力覆蓋CMOS+MEMS特色工藝,可實現各類MEMS傳感器產品的研發和批量生產。可見,此次開工的項目即為奧松半導體項目。
【河南日報:漢威科技做智能傳感領域的“領跑者”】
漢威科技集團的展廳里,展示著各種檢測“神器”:和手機連接的家用燃氣報警器,能夠實時感知可燃氣體泄漏;環境監測器,可以捕捉到空氣中微小的變化;激光燃氣巡檢車,時速60公里以下可檢測到微量的燃氣泄漏,是燃氣公司管線巡檢的利器……
這些設備,核心都是傳感器。“傳感器就像人的眼睛、鼻子、耳朵,可以接收這個世界的信息。傳感器就是采集物理世界信息的一種電子元器件,在我們生活中有廣泛應用。”漢威科技董事長任紅軍說。
25年耕耘,成就“氣體傳感器之王”
漢威科技集團創立于1998年,是國內領先的智能儀器儀表提供商、物聯網解決方案引領者。其氣體傳感器業務在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75%,是傳感器行業細分市場的龍頭,是當之無愧的“氣體傳感器之王”。
上世紀90年代,燃氣、石油等行業危險氣體安全監測領域的核心技術被歐美企業壟斷。漢威科技的研發團隊經過攻堅,掌握了紅外氣體探測的核心技術,打破了國外技術和產品壟斷,生產的探絲價格僅為國外產品的四分之一,在石油煉化、西氣東輸等領域替代了進口傳感器。
歷經25年發展,漢威科技現已能生產氣體、壓力、流量、溫度、濕度、光電、加速度等17大系列、300多個品種的傳感器,自主研發的氣體、光電、壓力、流量、振動、柔性傳感器已達國內領先水平,多款產品打破了國外壟斷,每年還為全球近百個國家和地區提供各類傳感器及模組5000萬支,累計服務客戶超3萬家。
“傳感+物聯”,為萬物賦靈
“6月15日,家中自來水的pH值7.9,濁度0.92NTU,余氯0.17mg/L,水質優良。”密布供水管道中的傳感器將數據實時傳送到自來水用戶的手機上,鄭州高新區“智慧水務”讓居民用水很安心。
依托智能傳感器的“智慧水務”,是漢威科技加快自主創新、發展物聯網技術的縮影。“從氣體傳感器起家,到儀表再到物聯網平臺及其應用,公司沿著產業鏈不斷突破,如今基本形成了全產業鏈布局。”任紅軍說。
漢威科技以傳感器為核心,沿產業鏈不斷向下游延伸,深入開拓智能儀器儀表、物聯網解決方案等業務,相關產品和服務已覆蓋城市生命線監測預警平臺、智慧安全、智慧環保、智慧燃氣、智慧水務、智慧消防、居家智能與健康等領域。
巴掌大小的圓盤上,有1萬多個傳感器,漢威科技研發的第三代MEMS半導體傳感器,實現了微型化、小功耗,適用范圍更廣。走進傳感器插件焊接車間,全自動印刷機有序運轉。“公司的生產工藝經過三次迭代,已從最初的純手工制作升級為打印生產,產品質量和生產效率大幅提升。”漢威科技集團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武傳偉說。
“產品優勢來自創新能力,公司專職研發人員有840余人,年均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7%左右,投入力度有增無減。”武傳偉說,持續的創新投入,支撐起漢威科技的業務發展和競爭力提升,目前公司擁有專利729項,其中發明專利113項。
漢威科技與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科院長春應化所等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緊密的研發合作,相繼組建了國家工程實驗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等產學研創新平臺,在國內外多個城市設立了研發中心,形成了全球研發創新體系。
持續創新結碩果。近年來,漢威科技先后被認定為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獲得中國馳名商標、河南省省長質量獎、河南省杰出民營企業(成長創新型)等榮譽。
“傳感器能讓冷冰冰的設備產生‘智慧’,我們做的事是為萬物賦靈。”任紅軍說,漢威科技正圍繞物聯網產業,將感知傳感器、智能終端、通信技術、地理信息和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緊密結合,不斷培育、孵化新的產業項目,堅持做智能傳感領域的“領跑者”。
【“AI芯片霸主”CEO黃仁勛談未來計劃:很可能在歐洲投資】
憑借著人工智能(AI)掀起的熱潮,英偉達的市值本月強勢躋身“萬億美元俱樂部”。與此同時,該公司似乎還在尋求進一步擴張。
英偉達公司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勛(Jensen Huang)本周表示,該公司“極有可能”在歐洲投資。
當地時間周五(23日),歐盟內部市場專員蒂埃里·布雷頓(Thierry Breton)與多家硅谷巨頭高管會面,討論內容管制和人工智能問題。據黃仁勛的說法,布雷頓建議英偉達在歐洲加大投資,并稱“歐洲將是打造英偉達未來的絕佳之地”。
隨著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興起,數據中心的需求大增,英偉達圖形處理器成為這股熱潮中最受歡迎的產品,英偉達的市值大幅飆升。2022年,該公司數據中心部門的銷售額增長了41%,達到150億美元。
近階段,領先的半導體公司正成為各個發達國家政府爭先拉攏的目標。美國、歐盟、日本和印度已同意提供逾1,000億美元補貼,以吸引英特爾(Intel Corp.)、臺積電(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和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 Inc.)等半導體公司。
就在上周,在當地政府補貼的刺激下,英特爾宣布了在波蘭、德國和以色列建廠的計劃。
接下來,英偉達可能也有類似的舉動。黃仁勛最新表示,英偉達也將尋求在歐洲投資。
“這樣做的原因是,英偉達希望成為一家全球性的國際公司。還有比在歐洲投資更好的選擇嗎?”他在與布雷頓會面后告訴記者。布雷頓還邀請黃仁勛下個月在布魯塞爾繼續討論。
【IBM與軟件公司Apptio就收購深入談判 或50億美元成交】
近日,CNMO注意到,根據部分媒體的消息,有相關知情人士稱,IBM正就收購軟件公司Apptio深入談判,尋求在自動化技術領域擴張。據悉,雙方正討論的價格在45億至50億美元(323億人民幣到359億人民幣)之間,可能于本周末達成協議。
據官方信息,Apptio公司成立于2007年,業務涉及銷售在線服務,幫助企業管理信息技術預算、預測和分析。該公司網站顯示,大多數《財富》100強企業都在使用其產品。Apptio目前由私募股權公司Vista Equity Partners擁有。
根據此前官方公布的IBM 2023財年第一季度財報。在第一季度,IBM的總營收為142.52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141.97億美元相比增長0.4%,不計入匯率變動的影響為同比增長4.4%;凈利潤為9.27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7.33億美元相比增長較為明顯;來自于持續運營業務的利潤為9.34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6.62億美元相比增長41%。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3年第一季度,IBM的自動化部分營收同比下降了1%,不計入匯率變動的影響,變化則為同比增長2%左右。這一增長速度低于IBM絕大部分其它部分,包括數據和人工智能部門、安全部門、混合平臺及解決方案部門、交易處理部門等等。
【2022全球上市儀器公司TOP20 在華營收榜】
作為全球最活躍的新興市場,中國市場對整個科學儀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在逐年攀升,在華營收已成為眾多跨國儀器企業全球業績最重要的一環。2022年財報季,眾多企業紛紛亮出上一年度業績表現,儀器信息網此前曾發布2022年全球上市儀器公司營收TOP20排行榜,那么這些儀器巨頭在中國市場的業績表現如何?儀器信息網特別對TOP20企業披露的2022年在華業績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
在2022年全球上市儀器公司營收TOP20的企業中,共有12家在財報中公布了其在華營收情況。從整體上看,除因美納之外,各家在中國市場均實現了增長。12家企業中,在華業績超過10億美元的共有3家:丹納赫、賽默飛和安捷倫。
丹納赫2021年在華業績大增47.88%,并以39.75億美元營成為在華營收榜單TOP 1。2022年,其在華業績增長放緩,微增0.7%,仍以40.02億美元的在華業績蟬聯榜首。在年報中,丹納赫也表示,與 2021 年相比,2022 年高增長市場的核心銷售額以低個位數的速度增長,在中國的增長帶動下,這些市場實現了廣泛的增長。
賽默飛2022年在華營收37.93億美元,增長10.1%。近年來,賽默飛加大了在華投資,包括在杭州建設新的生物制藥生產基地,在廣州投資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基地等,加速在華本土化布局。
安捷倫2022在華營收14.99億美元,增長17.8%。中國一直是安捷倫最大海外市場,其在華營收占比超過公司總業績的20%。在財報中,安捷倫表示,其液相色譜、診斷和基因組學業務在中國都實現了較大增長。
而以增長率看,相較于全球市場,中國市場的活躍度明顯更高,各家的在華業績增長率普遍高于其整體增長率。其中,珀金埃爾默在全球業績下滑的情況下,在華業績仍實現了5.8%的增長。在華業績增長超過20%的共有賽多利斯和艾本德兩家,其中賽多利斯已經連續三年增速超過20%,表現搶眼。
同時我們也對12家企業的中國區營收占總體的比例進行了分析,可以看到,絕大多數企業在華營收占比上升,體現出中國市場在全球的強勢地位。
縱觀被分析的12家儀器企業,絕大多數企業在華業績占總體業績比例超過10%,其中安捷倫占比最高,達到了21.9%。而賽默飛中國區業績相對占比較低,2022年為8.4%。
12家企業中,有9家企業2022年在華營收占比呈現持續上升態勢。而綜合此前數據,可以發現,島津、梅特勒-托利多、賽多利斯、思百吉在華業績連年增長,中國市場已經成為推動其業績增長的重要引擎。
從2022年跨國企業在華業績表現可以明顯看出,雖然受到新冠疫情、俄烏沖突、供應鏈失衡等多重因素影響,2022年中國科學儀器市場仍然在全球市場表現突出。2023年已經過半,從眾多企業的公布第一季度財報來看,業績形勢似乎不容樂觀,2023科學儀器行業將走向如何?儀器信息網未來將持續關注全球科學儀器市場變化。
審核編輯黃宇
-
溫度傳感器
+關注
關注
48文章
2975瀏覽量
15638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